清朝的時候,揚州有一名大才子,他從小就非常聰明,五歲就熟讀四書五經(jīng),十歲就能作詩寫對。其才華堪稱百年難遇。眾人都覺得此子將來必成大器,家人也對這名才子寄予了厚望。

然而天不遂人愿,才子參加了三次科舉考試,都沒能考中,可能是背負了太多的期待,才子多次沒有考中心里覺得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于是才子就來了一座寺廟,準備削發(fā)為僧,遠離紅塵俗世,從此青燈古佛,暮鼓晨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才子找到寺廟的住持,想要住持為他剃度。但遭到了住持的拒絕,說他與佛門的緣分還未未到,俗事未了。才子見此也不好強求什么,只能在寺廟的山腳下,搭了一間茅草屋住了下來。

此后才子每天都去寺廟拜佛求經(jīng),只有來到寺廟,才子的內(nèi)心才會有片刻安寧。雖然是真心想要遁入空門,奈何佛將他拒之門外了。就這樣才子在這座寺廟的山腳下住了小半年,每天都聽著寺廟里傳來的誦經(jīng)聲音,心態(tài)也比才來的時候要平和很多了。

才子再次找到住持,問他能否為他剃度了,此時住持說道:“阿彌陀佛,見施主如此執(zhí)著,老衲就給你一個機會,我出一道考題,你能若能給出答案,我就給你剃度,如若打不出,就說明你與我佛無緣,就請自行離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才子聽到住持的這番話,眼里瞬間有了光,于是就趕緊讓住持出題,沒想到住持卻說:“此時天色已晚,請施主下山去,明天再來吧,”說罷住持就離開了。才子回到了茅草屋,想著明天的考驗,一晚上都輾轉難眠。熬過了漫長的黑夜,終于等到了天亮,才子來不及洗臉就直接朝寺廟跑去。

來到寺廟前,住持早就在等在了門口,才子就問住持今日的考題是什么?住持說道:“老衲的考題是一句上聯(lián):歪頭山,山頭不正,你若能對出下聯(lián),就說明你有佛緣,老衲親自為你剃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句上聯(lián)堪稱千古絕對,首先歪頭山是一個地名,其次是“歪”字拆開就是“不”和“正”。那么不正就剛好解釋了歪。想要對出與之匹敵的下聯(lián),堪比登天。

哪怕才子飽讀詩書,當聽到這句上聯(lián)后也是面露難色,想了很久,都沒能想到下聯(lián)。住持見狀便說道:“從哪里來就回哪里去吧!”

才子只好離開了,這句上聯(lián)也就成了一句絕聯(lián),直到兩百年后的今天,也沒人能對出下聯(lián)。

各位才子佳人,你們能對出下聯(lián)嗎?歡迎來挑戰(zhà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