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婚燕爾” 這個詞,一般是用在新婚夫婦身上。有一回,一個朋友新婚旅行回來,朋友們聚在一塊兒向他道賀。有個朋友說:“你們新婚燕爾,可真甜蜜?!?另一個朋友突然問:“‘燕爾’到底啥意思???” 當(dāng)時,在場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答不上來,我也一下子不知道該怎么說。
是啊,“新婚燕爾” 里的 “燕爾” 到底啥意思呢?
“新婚燕爾” 出自《詩經(jīng)?邶風(fēng)?谷風(fēng)》:“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yuǎn)伊邇,薄送我畿。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昏,如兄如弟?!?/p>
鄭玄解釋說,“違” 就是徘徊。走在道路上的人,到了要離別的時候,還慢慢地走,心里頭很是徘徊不舍,就像君子對自己的態(tài)度一樣。“邇” 就是近,說的是君子跟自己訣別,走得不遠(yuǎn),只把自己送到門內(nèi),太沒情義了。荼菜雖說苦,可君子對自己的苦比荼菜還厲害,跟這荼菜比起來,自己的苦就像薺菜一樣甜?!把纭?就是安的意思,有的版本作“燕” 。
朱熹在《詩集傳》里這樣解釋,“宴” 是快樂的意思,“新昏” 指的是丈夫新娶的妻子。說的是自己被拋棄,走在道路上,走得很慢,腳想往前走,可心里又不忍心,好像相違背一樣。前夫送自己,走得很近,只送到門內(nèi)就停下了。又說荼菜雖然很苦,可自己被拋棄的苦比這還厲害。而丈夫正跟新娶的妻子尋歡作樂,親密得像兄弟一樣,根本不管自己。女子從一而終,即便被拋棄,心里還是盼著丈夫回心轉(zhuǎn)意,真是太深情了。
這首詩是一個被丈夫狠心拋棄的女子寫的訴苦詩。這里的“新婚”,可不是說滿肚子委屈的棄婦,而是說丈夫另尋新歡,和新娶的夫人。女子和丈夫原本日子窮苦,婚后兩人一起打拼,妻子更是沒日沒夜地干活,日子才慢慢好起來。日子越過越好,丈夫不但不感激,還喜新厭舊,要拋棄和自己共患難的妻子。他把妻子當(dāng)仇人,故意找茬吵架,甚至還動手打人。最后,丈夫迎娶新婦進門,狠心把妻子趕出了家門。只能看到新人歡笑,哪能聽到舊人哭泣呢。妻子望著新婚的丈夫,心里滿是感慨:你們新婚多么甜蜜,親兄弟都比不上;你們新婚多甜蜜,只剩我在一旁傷心;你們新婚多快樂,用的都是我攢下的家業(yè)?。?/p>
“宴爾新昏,如兄如弟”“宴爾新昏,不我屑以”“宴爾新昏,以我御窮”,全詩里,“宴爾新昏” 出現(xiàn)了三次,新人的歡樂和前妻的痛苦,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宴爾新昏” 就是現(xiàn)在常說的新婚燕爾?!把纭?就是快樂,“昏” 就是 “婚” 。在古代,婚禮都是在黃昏時候舉行,所以婚禮叫 “昏” ?!把酄枴?本來是 “宴爾”,說的是夫妻結(jié)婚時擺酒席招待客人。
最晚到宋代,新婚燕爾的意思開始變了。宋代洪邁在《容齋隨筆》五筆卷八里提到:“今人乃以初娶為宴爾,非惟于詩意不合,且義再娶事,豈堪用也。” 他覺得用這個成語祝賀新婚不太合適。可人們還是一直用到現(xiàn)在,可能古人覺得 “燕” 更能體現(xiàn)夫妻感情深厚,中間還用 “燕” 代替了 “宴”,在古代文學(xué)作品里特別常見。
關(guān)于妻子,在婚姻里還有不少特定的稱呼。比如說“糟糠之妻”。
糟糠之妻指的是和自己共過患難的妻子。為啥把一起吃過苦的妻子叫糟糠之妻呢?啥是“糟糠”?“糟” 在古代指沒過濾干凈、帶渣滓的酒,后來指酒渣,也指粗糙難吃的食物。“糠” 指谷物的外殼,一般拿來喂家畜。糟和糠都是窮人用來填飽肚子的粗劣食物,后來就用來指代共過患難的妻子。畢竟,誰會和你一起吃這些粗糙難吃的東西呢?也就只有妻子了。
關(guān)于糟糠之妻,還有一個有名又暖心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宋弘。宋弘是東漢的大臣,光武帝劉秀稱帝后,封他做太中大夫,后來又升為大司空,是“三公” 之一。當(dāng)時,劉秀的大姐劉黃被封為湖陽公主。湖陽公主丈夫去世了,劉秀想安慰姐姐,就打算給她找個新夫婿。劉秀和湖陽公主一起討論滿朝大臣,看看誰適合當(dāng)駙馬。湖陽公主看上了宋弘,就說:“宋弘的長相和品德,其他人都比不上?!?劉秀心里明白了,姐姐這是看上宋弘了。于是,劉秀很有把握地對湖陽公主說:“姐姐放心,這門親事我來給你促成?!?/p>
劉秀把宋弘找來,讓湖陽公主坐在屏風(fēng)后面。劉秀對宋弘說:“我聽說有句俗語,叫‘貴易交,富易妻’,這也是人之常情吧?” 意思就是有了地位就換朋友,有了錢就換妻子。你別說,這還真挺符合人之常情的。可沒想到,宋弘不這么認(rèn)為。宋弘一點都沒給皇帝面子,直接反駁說:“臣聞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啥意思呢?就是說我只聽說過,貧賤時候交的朋友不能忘,一起吃過苦、共過患難的妻子不能拋棄。說完,宋弘就沒再吭聲。話雖然不多,可態(tài)度很堅決:誰要是發(fā)達了就拋棄共患難的妻子,那就不是個好人。劉秀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宋弘心意已決,改變不了。他只能找到姐姐湖陽公主,無奈地說:“這事辦不成了?!?/p>
“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這句話,也成了名言,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也許湖陽公主是真對宋弘動了心,被拒絕后,湖陽公主心灰意冷,不再嫁人,而是一心修道,入了道門。還好,這世上不全是負(fù)心漢,也有宋弘這樣的真漢子。當(dāng)你對人性失望的時候,總有人堅守本心,給你希望。
很多人都知道,古代的婚禮在傍晚舉行,所以叫“昏禮”。古籍《儀禮》里也提到 “士昏禮”。上文中《詩經(jīng)?谷風(fēng)》里也說 “宴爾新昏”?!秲x禮?士昏禮》詳細(xì)記錄了 “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的流程,其中 “親迎” 這個環(huán)節(jié),嚴(yán)格規(guī)定在黃昏時候。為啥婚禮要在傍晚舉行呢?
唐代的筆記小說《酉陽雜俎》里說:婚禮必用昏,以其陽往而陰來也。古人規(guī)定婚禮必須在黃昏時候舉行,取的是陽去陰來的意思。新郎要坐黑色馬車(象征夜色),拿著蠟燭在前頭引路,去女方家,整個儀式都得在暮色里進行,直到“執(zhí)燭前馬” 完成交接。這種安排,更突出了 “婚” 和 “昏” 在儀式上的聯(lián)系。
黃昏的時候,正是太陽落山、月亮升起的時候,被看成是“陰陽相交” 的時刻,這時候舉行婚禮,象征著男女結(jié)合就像晝夜交替一樣自然和諧。男人屬陽,女人屬陰,黃昏的這種時空特點,正符合 “陰陽和合” 的宇宙觀。這種夜婚制度一直延續(xù)到唐代。
現(xiàn)在,現(xiàn)代人結(jié)婚大多在白天舉行,不管是哪種方式,都是為了奔向幸福。每一種儀式,都寄托著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