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溜 須

“溜須”一詞典出《宋史·寇準傳》:

初,丁謂出準門至參政,事準甚謹。嘗會食中書,羹污準須,謂起,徐拂之。準笑曰:“參政,國之大臣,乃為官長拂須邪?”謂甚愧之,由是傾構(gòu)日深。

簡單翻譯:

當初,丁謂是在寇準做主考官時考中進士并最終走上參知政事這個位置的,所以對待寇準非常恭謹。有一次在中書省聚餐,羹湯弄臟了寇準的胡須,丁謂馬上起身,慢慢地為寇準擦掉了胡子上的湯水。寇準笑著說:“參知政事,是國家的重臣(宰相之副。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wù)長官之一),是為官長捋胡子的嗎?”丁謂很是羞愧,從此排擠陷害寇準一天比一天厲害。

溜須”典故的主人公是宋代權(quán)臣丁謂。丁謂為太宗淳化年間進士,真宗咸平初除三司戶部判官,權(quán)三司使。大中祥符初伙同王欽若大營道觀,屢上祥異,以阿諛真宗封禪,拜三司使,后又進戶部侍郎、參知政事。

時寇準為相,丁謂對之畢恭畢敬。一次大臣們在朝中宴會,寇準喝湯的時候,沒注意湯汁沾在了胡須上。丁謂正巧看見,趕緊過來替寇準擦拭,誰知寇準并不領(lǐng)情,當眾調(diào)侃于他。于是丁謂懷恨在心,屢上祥異,以迎合真宗帝意,排擠寇準,最終使寇準罷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奉 承

我們經(jīng)常把用好聽的話恭維人,向人說好話稱為“奉承”,并且多作為貶義詞來用。其實“奉承”的本義與說好話無關(guān)。

“奉”是“捧”的古字,本義是兩手捧著。古代向尊長者呈獻東西時都要用兩手捧著以表示尊敬,所以它又被引申為“進獻、奉獻”。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中“奉”就是捧著進獻的意思。如果是從尊長處接受物品,也應(yīng)該用雙手來接以表尊敬,所以又引申出“承受、承擔、擔任”的意義。

“承”和“奉”的意義在古代是一致的,也表示向尊長者進獻和從尊長處接受兩方面的意義,后來在單獨使用時有所側(cè)重,分別表示“奉獻”和“承受”。至于以后諸如表示說好話等意義,則是在語言發(fā)展中逐漸引申出來的。

◎本文來源:《國學常識》,圖源網(wǎng)絡(luò),圖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