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用木犁扛起孫女大步向前,女孩們從侗歌唱到電影《哪吒之魔童鬧?!凡迩_江姊妹飯、丹寨鳥籠等黔東南風物悉數亮相……穿戴融合苗繡、蠟染、銀飾等非遺元素的民族風高定服飾,45個孩子把苗山侗寨的生活和文化搬上中國國際時裝周。

近日這場震撼現場觀眾和眾多網友的時裝秀,正是出自楊春林之手,一位來自貴州凱里的服裝設計師。他為更多人所熟悉的是其苗語名字——“古阿新”,為更多人關注的身份是貴州“村T”發(fā)起人。

“草根”模特為何能帶來“頂流中國美”?發(fā)軔于鄉(xiāng)野的秀場何以走向國際T臺?從走出苗寨到回歸家鄉(xiāng),楊春林稱他在這條路上奔跑了18年,才讓更多人看見?!氨豢匆姟钡牟粌H是他,還有自信熱情的村民和美好的鄉(xiāng)村生活,以及背后積淀千年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民族的美,是不用翻譯的

語言”

1989年出生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江口村的楊春林,童年生活中既有青山綠水,也有飛針走線。因為家境貧寒,他在剛開始拿筆寫字的年紀,就和媽媽、外婆學著織布繡花,補貼家用。媽媽楊仕英擅長苗繡,逢年過節(jié)都會為楊春林置辦新衣,他也因此是村里“穿得最漂亮”的小朋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楊春林(左)與參加貴州“村T”的鄉(xiāng)親合影。受訪者供圖

后來,楊春林成為村里第一個考到外省的大學生,靠村民的幫襯湊夠了學費,前往西安求學。步入大學后,他開始擺地攤勤工儉學,售賣來自家鄉(xiāng)的銀飾、刺繡飾品等,竟出乎預料地暢銷。

大三暑假,楊春林索性帶著家鄉(xiāng)特產,開始“全國擺攤”,先后去過十幾個城市。幾年的東奔西走,他不僅看到家鄉(xiāng)寨子里不起眼的繡品、銀飾深受人們喜愛,也為自己攢下了第一筆創(chuàng)業(yè)基金。

2013年,在西安回民街上,一家名叫“古阿新”的國潮男裝店悄然問世,櫥窗里沒有展示服裝,卻坐著正在繡花的繡娘——這是楊春林的第一家服裝店。站在傳統(tǒng)與時尚之間,楊春林難忘苗族繡衣的紋飾、色彩。于是,密密匝匝的針腳便出現在新潮服裝上,變幻成孫悟空、哪吒、千里江山圖、清明上河圖等圖案。

精美的刺繡、新潮的設計,很快讓“古阿新”品牌打開了市場,楊春林陸續(xù)在全國開起了20多家分店?!胺b不僅能夠溫暖身體,更能溫暖心靈”,秉持這一信念,楊春林不忘用設計發(fā)聲:

打造“云朵、云起、云裳”三場時裝秀,以“純潔如云朵”理念致敬新疆棉花;

“武漢”刺繡T恤融入黃鶴樓、武漢長江大橋、熱干面等形象,表達新冠肺炎疫情之后重啟美好的期盼;

袁隆平去世后,“CHINA”刺繡T恤上的祥云設計,被替換成稻穗……

帶著融合傳統(tǒng)非遺元素的時尚潮服,楊春林多次登上世界舞臺。“民族的美,是不用翻譯的語言?!彼麑Υ烁雍V定。

“‘村T’是我送給家鄉(xiāng)的

禮物”

2024年4月,楊春林創(chuàng)作的一條“找媽媽”的視頻火了。視頻中,他以貴州、北京的地標景點為背景,拉著媽媽一路“跑”到中國國際時裝周的現場。

“這其實是一條無心插柳的倒拍視頻。”時裝周結束后,楊春林帶著從未走出苗寨的媽媽旅游,一條條花絮視頻拼湊出他們從貴州到北京的距離。事實上,媽媽楊仕英的“陪跑”從未缺席。當月,楊春林和媽媽赴英國參加文化交流活動,傳統(tǒng)的民族服飾受到外國朋友的喜愛。

“既然大家喜愛我們的服飾,為什么不邀請他們來村里看一看呢?”楊仕英的提議讓楊春林來了靈感?;氐郊亦l(xiāng),他開起了“古阿新”凱里分店,準備辦一場開業(yè)服裝秀,“不能把我們的服飾送去更大的世界,就把T臺搬回家鄉(xiāng)”。

眼看著專業(yè)模特在家門口走秀,村里的阿媽們坐不住了?!鞍⑿?,我們可以上去試試嗎?”驚喜之余,楊春林欣然應允。于是,父老鄉(xiāng)親紛紛換上自己壓箱底的盛裝,扛著農具、端著美食、挎著竹籃,就這樣第一次走上了T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貴州省凱里市苗侗風情園貴州“村T”現場。受訪者供圖

在凱里市苗侗風情園內50米的風雨長廊,沒有音樂,沒有主持人,卻出現了這樣一番鄉(xiāng)間盛景——農民和繡娘、老人和小孩,不分職業(yè)和年齡,穿戴苗、侗、瑤等民族的傳統(tǒng)服飾,邁開了自信的步子,也征服了現場的觀眾?!按錞”,就這樣誕生了。

原計劃3天的服裝秀,一周也沒有走完,報名的人源源不斷。“盛裝本是逢年過節(jié)才會穿,但‘村T’給了大家一個機會,展示他們引以為傲的傳統(tǒng)手藝?!鄙钍軅鹘y(tǒng)文化熏陶的楊春林理解“村T”火熱背后的原因,便答應每周五、六、日繼續(xù)走秀,還為“村T”添置了專業(yè)設備。

“來走秀的人都越來越多,大家像剛干家農活、趕完集一樣,扛著木犁、挑著擔子就上臺。”在“模特”和觀眾的熱情加持下,原計劃舉辦到去年10月的時裝秀不斷延期?!按錞”也迎來了新的變化——臺上,云南、新疆、內蒙古等地的服飾展示,流行音樂、京劇、武術等表演,不一而足;臺下,觀眾里三層外三層,自媒體現場直播更是不斷刷新“村T”的影響力。

作為展示鄉(xiāng)村生活和民族文化的公益平臺,“村T”火了!2024年下半年,“村T”舉辦超過430場活動,展現了40多個民族的傳統(tǒng)服飾,參與表演人數超3萬人次,全網播放量近億次。

“不是我們做得好,是這片土地帶來了這把‘火’!”回顧“村T”的發(fā)展路程,楊春林動情地說,凱里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各族群眾共同生活、共同傳承傳統(tǒng)技藝,生生不息,“這里的人們幫助我走進大學,‘村T’是我送給家鄉(xiāng)的禮物”。

“讓文化傳承更有溫度、

更有力度”

今年3月,楊春林再登中國國際時裝周,和他在一起的還有45個來自貴州大山的孩子。

伴隨悠揚的民謠,孩子們邁開稚嫩卻自豪的步伐,把原汁原味的苗寨生活搬上T臺:苗繡、侗繡、水族馬尾繡、蠟染、銀飾等非遺技藝,侗族大歌、苗族飛歌、蘆笙舞等傳統(tǒng)表演,酸湯魚、丹寨鳥籠、苗家血豆腐等特色物產……民族文化與時尚潮流碰撞,呈現一場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覺盛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爺爺腳踏草鞋、挽起褲腿,從容地唱起民謠,肩扛的老木犁上還站著一個小女孩——這是整場秀最“出圈”的一幕,令人動容。“在貴州,長輩用背簍、扁擔背負孩童是再平常不過的生活場景。如果說扛起的農具是生活的重擔,那么肩上的孩子就是傳承的希望?!睏畲毫终f。

在楊春林身上,傳承的希望也在以另一種方式被托舉。今年2月,楊春林為參加時裝周招募童模,結果2000多位家長拿著衣服、帶著孩子來報名,原計劃的20位孩子最終增加到45位。他們中最小的5歲,最大的12歲,很多沒有走出過大山,更沒有經過專業(yè)培訓。臨行前,楊春林為費用犯了難,村民們便自發(fā)籌款,只為把孩子們一個不落地送上國際T臺。

傳承的希望、情感的溫度,是這場服裝秀鮮明而有力量的底色。拉開大幕,外婆一邊繡著花,一邊和小朋友聊天,把對晚輩的疼愛縫進古老而絢麗的圖案里。服裝秀最后,楊春林安排孩子們的媽媽悄悄奔上T臺,燈光亮起,孩子們紛紛奔向媽媽的懷抱。這一幕,讓現場觀眾感動得落淚。

“在我的家鄉(xiāng),很多小朋友的服裝是媽媽花費數年繡成的,一針一線里都是愛。這次登臺的一位小朋友穿的百鳥衣,是他曾祖父留下來的,已有120多年歷史?!闭劶斑@場服裝秀的設計初衷,楊春林認為,通過家族故事和鄉(xiāng)土生活場景的敘事,可以讓文化傳承更有溫度、更有力度。

“古樸又時尚、原生又高級”,網友如是評價這場特別的服裝秀。面對走紅后鋪天蓋地的贊譽,楊春林總是回應說,“我只是民族服飾的‘搬運工’,這些服飾并非出自一位設計師之手,而是幾代人審美的積淀、文化的凝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貴州省凱里市苗侗風情園貴州“村T”現場。受訪者供圖

在這趟北京之旅的最后,楊春林帶著孩子們去天安門看升國旗,在天壇祈年殿前為來往游客表演。然后,他們馬不停蹄地返回凱里,“村T”繼續(xù)上新。

面向未來,楊春林直言還有很多挑戰(zhàn)和不確定:如何讓阿媽們“繡”出更好的日子;今年能不能邀請各民族的設計師來貴州,舉辦一場民族時裝秀……但他很確定,家鄉(xiāng),將繼續(xù)是他的主陣地。

監(jiān)制 |肖靜芳

統(tǒng)籌 |安寧寧

編輯|周芳 吳艷

制作 |封煜靖

來源 |中國民族報

“分享”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