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河南兩漁民正在丹江口水庫打魚,沒想到一網(wǎng)兜兒下去竟拉不動,于是兩人只好猛地一用力拉,突然水里傳來“轟”的一聲,靠近岸邊的地方,竟然露出一個黑黝黝的大洞……
“這……這是什么東西,里面不會有東西吧,我們要不要進去看看?我可是聽著這地下有王公墓,咱運氣真這么好,就讓咱倆碰上了?”
看著地下黑黝黝的大洞,其中一人不自覺的說道,而另一人則壯著膽子往里面一探頭,兩人相互鼓勵著走進大洞,只見里面有幾人高,就連洞口邊上放的都有不少青銅器,但是兩人膽子太小了,只抱了洞口的幾件就匆匆回家。
很快,這倆漁民發(fā)現(xiàn)古墓的消息不脛而走,因為上世紀對文物保護的意識還沒有那么強,當村領(lǐng)導(dǎo)上報文物局之前,就已經(jīng)有村民和盜墓賊去洗劫過一次了,對墓穴進行了一次破壞,當?shù)匚奈锞值弥?,立馬找人進行保護。
1978年的丹江口水庫四面環(huán)水,這座墓穴以前都是沉睡在水底,現(xiàn)在大旱三年,導(dǎo)致水位下降,它才暴露在世人面前,丹江口水庫位于漢江中下游,這里有歷史悠久的南陽盆地,還有令無數(shù)盜墓賊趨之若鶩的伏牛山。
在當?shù)厝丝磥恚@里是一片“福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國都曾坐落于此,所以不少人認為這地下一定有寶藏,一些簡單的小墓穴都是盜墓賊挖的差不多了,如果不是這兩名漁民打漁偶然發(fā)現(xiàn),可能這座大墓還在繼續(xù)沉睡呢。
當?shù)匚奈锞值弥螅⒖虒δ寡ǖ闹車M行偵查,隨著水位下降,一座面積高達10萬平方米的墓穴赫然出現(xiàn),據(jù)初步偵查之后,他們認為這座古墓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有極大的研究價值。
但是因為地勢的原因,不能這座墓穴進行貿(mào)然開發(fā),不然會進行河水倒灌,于是就想再緩緩,盜墓賊可管不了這些,直接就趁夜深人靜時進行偷盜,對這座文化遺址進行了嚴重的破壞,無奈之下,當?shù)卣荒苓M行專業(yè)保護。
兩年后,考古隊正式對這座墓穴進行開發(fā)研究,從里面出土了至少6000多件文物,而其中有一件“云紋銅禁”更是人類文明的瑰寶,還有一大批華麗至極的白玉器具,個個價值連城,做工精美。
在專家的研究下,他們發(fā)現(xiàn)這座春秋大墓是楚莊王的兒子,子庚的家族群墓,這座墓穴已經(jīng)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他在楚國最興盛的時期完成自己的使命,所以這座墓穴也反映了楚國最興盛的時期。
就單單看這些出土的文物,就能明白當時子庚的實力有多大,雖然這座墓穴已經(jīng)被破壞了,但是它的研究價值依舊很大,為研究中國春秋時期的文明和社會發(fā)展提供了史料佐證,而這座墓穴還被稱為“丹淅流域楚文化”。
參考資料:《雕琢瑰寶——淅川楚國玉器精粹賞析》《丹淅楚文明——走近淅川楚墓群》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