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特朗普就任總統(tǒng)后,為了打壓中國,也是在關稅上不斷對中國施加高壓。
本以為在美國的高壓下,中國會選擇向美妥協(xié),可沒想到,中國的態(tài)度十分堅決,不僅對美國進行了一系列反制,還表示自己會奉陪到底。
眼看中美關稅戰(zhàn)演繹得愈發(fā)激烈,許多美企為了應付特朗普的對華高關稅,只得將自己產品轉移到印度,而此番行徑也是讓印度充滿信心,認為自己能夠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新供應商。
然而還沒等印度高興幾天,就慘遭當頭一棒的打擊,4月14日,由于受到美國加征關稅的影響,印度發(fā)往美國的2000個滿載冷凍蝦的集裝箱被迫滯留,無法正常發(fā)貨。
那么印度真有這個能力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新供應商嗎?
?——【·印度宣布取代中國·】——?
眾所周知,自從特朗普開啟執(zhí)政2.0時代后,為了維持美國經濟穩(wěn)定,也是在國際上揮舞起了關稅大棒,而且這一次,特朗普的關稅制裁措施與以往不同。
此前特朗普在加征關稅的時候,所對準的往往都是某一國家或組織,可這一次,特朗普的目標則是全球國家,于是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全球主要貿易國家加征對等關稅,并且根據國家的不同,特朗普的關稅征收力度也是有所不同。
其中亞洲地區(qū)無疑是特朗普的重點關注對象,因此亞洲國家關稅力度,普遍要比其他地區(qū)高一些。
既然特朗普重點關注亞洲地區(qū),而作為東亞國家的中國又一直被美國視為威脅,因此此次加征對等關稅,中國自然未能逃脫美國制裁,雖然,中國加征關稅力度不是其中最高,但也有34%,更何況,在此次加征對等關稅前,美國就已經對中國累計加征20%了。所以二者相加,中國總共被加征關稅達54%。
面對來自特朗普的關稅制裁,中國并未選擇退縮,而是對美國展開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眼見中國膽敢反抗,為了讓中國撤銷反制,特朗普也是威脅要額外在對中國加征50%關稅,可即便如此,中國態(tài)度依舊十分強硬。
見此情形,為了打壓中國,特朗普也是一次次在關稅上施加高壓,從54%一路漲到了145%,可縱使美國如此針對中國,中國的回應就是四個字奉陪到底。
隨著中美貿易戰(zhàn)的愈發(fā)激烈,最開心的就要數印度了。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一直以來,印度都對中國獨占全球大部分市場的供應鏈感到不滿,為了取代中國,印度總理莫迪也是提出了重振印度制造業(yè)的政策,借此來吸引國外投資。
雖然印度提出來這樣的想法,可實際實行起來卻困難重重,而如今中國慘遭美國加征關稅達145%,印度還不到30%,巨大的差距也是讓許多美企為了應對特朗普對中國施加高壓關稅,將自家產品搬到了印度。
正是美企的此番操作讓印度信心大增,就連印度工商部長戈亞爾都表示,美國掀起的關稅戰(zhàn),對于印度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印度慘遭當頭一棒·】——?
可就在印度還在為在印度獲得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高興的時候,突然就遭到美國關稅戰(zhàn)帶給自己的當頭一棒。
4月14日,外媒報道稱,印度出口商表示,當前有超過2000個滿載冷凍蝦的集裝箱正在面臨滯留風險。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美國關稅。
一直以來,印度都是美國蝦類產品的最大供應商,但自從特朗普宣布加征對等關稅后,位于南美洲的厄瓜多爾所征收關稅稅率要低于印度,如此一來,從厄瓜多爾進口蝦相較于印度來說,成本更低,可以說,一旦特朗普的加征關稅如期實行,到那時,不只是蝦,其他海產品的出口也將遭受極大影響。
當然就目前情況來說,厄瓜多爾想要取代印度的概率并不大,雖然說厄瓜多爾的關稅稅率低,加之厄瓜多爾還擁有距離優(yōu)勢,可當前厄瓜多爾的產能尚且還達不到取代印度的程度。
可即便如此,印度也是感到了極大的危機,于是為了破局,印度方面也是行動起來,一邊評估美國關稅施行后,會給印度造成的影響,一邊在國際上開拓除美國外的其他出口市場。
除此之外,印度政府也在積極爭取同美國進行談判,希望借此來讓美國退讓關稅。
從印度近期的一系列動作不難看出,其試圖“替代中國制造業(yè)”的構想根本不切實際。這并非單純的關稅壁壘問題,而是美國乃至全球市場對中國制造業(yè)存在難以替代的剛性需求——這種需求根植于中國完備的產業(yè)生態(tài)、高效的供應鏈網絡以及覆蓋全領域的制造能力。
盡管印度同樣身為制造業(yè)大國,但其與中國的產業(yè)生態(tài)存在本質差異。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小到零部件加工、大到高端裝備制造均能實現本土化生產;
反觀印度,在產業(yè)體系建設上存在明顯短板——不僅缺乏完整的制造業(yè)鏈條,甚至許多關鍵零部件仍高度依賴進口。更重要的是,印度各產業(yè)間的協(xié)同效應近乎空白,從原材料供應到終端產品制造的全流程銜接存在諸多斷點,難以形成規(guī)?;?、系統(tǒng)化的生產優(yōu)勢。
這種結構性的差距,決定了印度無法復制中國制造業(yè)的成功路徑。即便在全球產業(yè)鏈重構的背景下,美國試圖通過“友岸外包”推動制造業(yè)轉移,印度也難以承接中國在全球制造業(yè)中的核心地位。
所謂“印度替代中國”的說法,不過是忽視產業(yè)規(guī)律的主觀臆想——在可見的未來,印度若不能解決自身產業(yè)體系的根本性缺陷,其取代中國制造業(yè)的愿景終將淪為空中樓閣。
信息來源:
觀察者網——印度為美國蝦類產品最大供應國,相關產業(yè)正因將面臨26%關稅重壓而陷入困境
新浪財經——特朗普征收關稅后 印度蝦業(yè)陷入困境
環(huán)球時報——印部長竟稱關稅戰(zhàn)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環(huán)球網——印度部長竟稱關稅戰(zhàn)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美經濟學家警告:別被華盛頓當作工具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