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滁州西南約5千米處,大別山的一支余脈蜿蜒伸展,這便是享有“蓬萊之后無別山”“皖東明珠”美譽的瑯琊山。

進入瑯琊山,仿佛走進了一幅靈動的山水畫卷。這里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四季分明的氣候賦予了它豐富的色彩。行進在山間,清新的空氣彌漫著草木的芬芳,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下,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耳邊是鳥兒歡快的歌聲和潺潺的溪流聲,仿佛是大自然奏響的美妙樂章。



景交車在第一處景點停下,南天門映入眼簾。作為瑯琊山東南制高點,南天門上的“瑯琊閣”“會峰亭”等古建筑群氣勢恢宏。瑯琊閣高24米,共七層,地下兩層、地上五層,因山勢而建,從四面觀看,高低形狀各不相同。閣每層呈六面八角,飛檐翹角,琉璃瓦覆蓋,雕梁畫柱,角梁處皆裝有銅鈴,微風(fēng)拂過,鈴聲清脆悅耳。站在閣上,極目遠眺,瑯琊山的壯麗景色盡收眼底,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類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



瑯琊古寺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唐大歷六年(771年),滁州刺史李幼卿與山僧法琛所建,因皇帝夢中寺廟與此圖紙一致,賜名“寶應(yīng)寺”,意為“皇帝的夢應(yīng)驗了”。后幾經(jīng)更名,現(xiàn)為“瑯琊寺”。寺內(nèi)香煙裊裊,鐘聲悠揚,讓人心靈得到片刻的寧靜與慰藉。





深秀湖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瑯琊古道邊。始建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的深秀湖,區(qū)域由深秀湖、清風(fēng)明月樓、蔚然亭組成?!吧钚愫薄拔等煌ぁ敝猿鲎?span search-type="3" search-href="newsapp://nc/search?entry=articleKeyword&word=%E6%AC%A7%E9%98%B3%E4%BF%AE">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充滿了詩意與文化底蘊。湖水來自瑯琊溪,水面面積約6000平方米,清澈透底。九曲橋、湖心亭點綴其中,游客可泛舟湖面,仰觀青山,俯視綠水;岸邊水榭亭臺,軒廊石磯,青山如黛,宛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



同樂園園名取自《醉翁亭記》中“醉能同其樂”之意,分東西兩院,以亭廊相隔,動靜相宜。“歐陽公館”是歐陽修紀念館中的主建筑,館內(nèi)“一代文宗”的匾額由歐陽修后人當(dāng)代著名書法教育家歐陽中石題寫,正中塑有歐陽修塑像一尊,四壁懸掛著全面介紹歐陽修生平的壁畫,將歐陽修的為人、為政、為學(xué)、為文的人生精彩片段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里還展示了歷代書法大家書寫的《醉翁亭記》碑刻以及名家的題詞碑刻,是中國最全的《醉翁亭記》主題文化景觀碑廊,讓人在欣賞書法藝術(shù)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醉翁亭記》的永恒魅力。



瑯琊山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宛如一座巨大的文化寶庫。而醉翁亭,無疑是這座寶庫中最璀璨的明珠。始建于北宋慶歷六年(1046年)的醉翁亭,由瑯琊秘境住持僧智仙所建,歐陽修以其別號“醉翁”為之命名。這座蘇式飛檐亭閣,雕梁畫柱,全木卯榫結(jié)構(gòu),十六根立柱支撐起亭頂,飛檐翹角,歇山式青瓦亭面,吻獸伏脊,盡顯古樸典雅之美。南、北框門,青磚鋪地,中間四根立柱上懸掛著“飲既不多緣何能醉,年猶未邁奚自稱翁”的楹聯(lián),道盡了歐陽修的豁達與超脫。后人仰慕歐陽修,陸續(xù)增建了諸多建筑,構(gòu)成了“八亭九院”的醉翁亭建筑群,漫步其間,仿佛能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



野芳園建于1985年8月,取意于《醉翁亭記》中“野芳發(fā)而幽香”。園內(nèi)亭、堂、臺、軒、廊、拱橋、假山、曲徑、草坪背襯青山,景色宜人。賞心齋、晨曦堂、碑廊等建筑錯落有致,讓人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歐陽修任太守期間,寄情瑯琊山水,留下115篇詩文,自唐以來,李幼卿、皇甫曾、韋應(yīng)物、曾鞏、王安石、陸游等歷代文人墨客也留下吟詠詩文1400余篇,并以石刻、碑刻、書畫等形式賦存于景區(qū)內(nèi),讓瑯琊山成為了一座天然的歷史文化博物館。


除了上述景點,古梅亭、二賢堂、寶宋新齋、菱溪石等也各具特色。古梅亭原名梅瑞堂,為賞梅而建,亭匾上的“古梅亭”三個字是象形文字,別具韻味;二賢堂為紀念王禹偁和歐陽修而建,堂內(nèi)塑像和木刻條幅讓人感受到兩位賢人的風(fēng)采;寶宋新齋收藏著“歐文蘇字雙絕碑”,堪稱藝術(shù)瑰寶;菱溪石則是北宋文人挖掘考證并命名保護的晚唐遺石,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瑯琊山的摩崖石刻及碑刻也是一大亮點,從唐至民國共有300余塊,其中有不少是名家所書。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被稱為宋代之寶,勘刻于明萬歷十一年的《瑯琊山植木記》被譽為中國最早的植樹造林碑記。這些碑刻不僅是書法藝術(shù)的珍品,更是研究瑯琊山文化、歷史、沿革等的寶貴資料。



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九,瑯琊山還會舉辦盛大的廟會。這是皖東地區(qū)歷史悠久、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民間傳統(tǒng)習(xí)俗活動之一,每年廟會當(dāng)日上山人數(shù)保持在10萬人左右。廟會期間,歌舞、玩燈、雜耍等民藝活動豐富多彩,花燈、花船、龍燈、雜技、魔術(shù)、高蹺、秧歌等地方傳統(tǒng)的文化娛樂節(jié)目在瑯琊山中巡回表演,熱鬧非凡,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民俗風(fēng)情。


瑯琊山,就像一本厚重的歷史書,每一頁都寫滿了故事;又像一幅絢麗的畫卷,每一筆都描繪著自然與人文的和諧之美。它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皖東大地上,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前來探尋、品味。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