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春雷
楊星火
- 第六章、潔白的雪山

二十七、嚴和威
1959年5月下旬,我辭別譚冠三政委去山南參加民主改革斗爭。一去三年,三年的斗爭烈火,三年的改革風雨。雖然有時也回拉薩,但來去匆匆,再加上譚政委常下部隊、農村、牧區(qū),有時又回內地、上北京開會。三年中,我竟沒有能再見到政委一面。
關于政委的傳說倒是不少。最牽動人心的是他的身體情況,門診部的醫(yī)生告訴我,譚政委患了心臟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等高山病。我記得,他是1901年出生的,今年已經是1962年,我們的老政委已經是61歲,年逾花甲了!這么大的年紀,經歷了幾十年血與火的戰(zhàn)爭歲月,如今又在這高寒缺氧的西藏工作,日夜運籌帷幄,積勞成疾,忘我地為邊疆奉獻著心血、健康乃至最大的人生途程。每當想到譚政委,我又敬佩,又擔心。敬佩他“長期建藏”,邊疆為家”的精神,耽心他的健康。他,還能在這風雪邊疆堅持多少年呢?
1962年10月,中印邊境斗爭風云突變。在擇繞橋槍聲不斷的緊張氣氛中,我從山南邊境馬及墩,經過半月緊急行軍,跨過暴雨山洪,驚濤駭浪,于上旬趕回了拉薩。
我預感到,中印邊境這場戰(zhàn)爭,已不可避免,迫在眉睫。
果然,回到拉薩第二天,就聽了一場激奮人心的報告。那位氣魄雄渾,賦予鼓動性的作報告者,正是譚冠三將軍!他健步走上講臺,手里拿著講話稿,卻沒有翻開,隨手放在桌上。他興奮地揮著手,響亮地說: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軍與昨日凌晨在中印邊境克節(jié)朗地區(qū)向入侵印軍進行了自衛(wèi)反擊。拔掉了印軍前沿陣地,我軍正在乘勝追擊……”
人們嘩地站起來了,掌聲響雷鳴,像暴風雨,響震軍區(qū)大禮堂!
八月以來,印軍在克節(jié)朗邊境地區(qū),不斷向我方挑釁,多次向我駐守擇繞橋的邊防哨兵開槍、扔手榴彈,甚至開炮,打死、打傷我邊防哨兵數十人。我外交部不斷向印度提出抗議,嚴重抗議,最嚴重抗議??墒怯≤妳s誤以為我之忍讓為軟弱可欺,不斷挑釁,形勢越來越嚴重。從邊防前哨到軍區(qū)機關的全體官兵,都憋了一股子氣,強烈要求自衛(wèi)反擊,嚴懲擴張主義侵略軍!
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炮聲終于打響了,而且旗開得勝!我們怎能不激動?不振奮?我使勁地鼓著掌,和著全場有節(jié)奏的掌聲!這大炮般轟鳴的掌聲,鳴響著邊防軍人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痛恨!這驚天動地、氣壯山河的掌聲,一直鼓了五分鐘!
這掌聲,也是對勝利的歡呼,也是對指揮這場反擊戰(zhàn)的張國華將軍、譚冠三將軍的歡呼和贊美!
譚冠三將軍號召,為了全部、徹底消滅入侵之敵,軍區(qū)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必須繼續(xù)組織精干工作組上前線,報社、文藝工作者,也要上前線去,為愛國的、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戰(zhàn)爭服務!
槍聲就是命令!我決心爭取盡快上前線去。張國華將軍在修路工地上對我的囑咐又響在耳旁:“戰(zhàn)時,哪里槍聲激烈,你就沖到哪里去!”
我一邊聽著報告,一邊蘊釀著上前線的報告詞,首先,就要引用張國華將軍的話……
(未完待續(xù))

(注:本文插圖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楊星火:四川省威遠縣人。1925年生。國立中央大學化工系畢業(yè)。1949年5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隨十八軍進藏。曾參加修筑川藏公路、平息西藏叛亂和民主改革、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邊防建設等。在西藏工作20年。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軍旅詩人。
后期整理:唐雪松(楊星火大女兒)。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