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現(xiàn)象?為什么能拿出30萬的人很少,但30萬的車卻滿大街都是呢?現(xiàn)在隨便去個商場,動不動就是一排三四十萬的車,寶馬、奔馳、理想,看上去人均中產(chǎn)起步。但回過頭看看自己身邊的朋友,真正能隨時拿出30萬的,好像沒幾個。

有人說,這是車貸時代的正常現(xiàn)象。也有人說,本來有錢的人就不少,只是你收入不高而已。真正情況到底是什么呢?為什么能拿出30萬的人很少,但30萬的車滿大街都是呢?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個怪現(xiàn)象。

談到這個問題,咱也不琢磨,也不太懂。確實,中國現(xiàn)在有錢人不少,從一線到新一線,從江浙滬到大灣區(qū),隨便一個做生意的、炒房的,甚至老家拆遷的,身家?guī)装偃f、幾千萬的大有人在。30萬買輛車,對他們來說,不過是個生活消費品,跟我們買個iphone差不多。

但問題是,他們真的代表我們大多數(shù)人嗎?很顯然并不能。大多數(shù)人還是老老實實上班的工薪階層。90%甚至95%的家庭靠的都是一份穩(wěn)定,但并不寬裕的工資過日子。

這不是我信口開河,中金公司曾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中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人口達到13.28億,占全國總人口的94.8%。按照這個情況,別說30萬的車了,能全款買一輛十幾萬的車,可能都要掏空一個家庭的存款。

可現(xiàn)實偏偏是大家收入不高,豪車卻越來越多。為什么會這樣呢?

我們看來,原因之一就是咱們中國人特別愛面子。說白了,房子可以租,生活可以將就,但車一定要體面,哪怕不買新車,也要整輛看起來貴的。哪怕貸款壓身,也得先把門面撐起來。

就拿我之前公司一個銷冠來說,平時穿衣打扮都不張揚,結果攢了幾年錢,居然買了一輛二手的邁巴赫。你沒聽錯,就是梅賽德斯邁巴赫。雖然是二手的,但回頭率拉滿。問題是他買完之后,拮據(jù)得不行,這也不舍得買,那也不舍得吃。你說圖啥?

圖的是見朋友的時候,車門一開,對方那一愣神兒和那一句“兄弟混得可以啊”。這事兒聽起來有點好笑,但說實話真的挺扎心的。因為很多人其實不是不清楚自己的實力,但在社交、職場、朋友圈這些看臉的戰(zhàn)場上,面子比日子重要。你以為他是買車,其實他是買一個“我混得不錯”的標簽。

至于代價嘛?先刷卡再說,反正這個時代多數(shù)人已經(jīng)習慣用未來的錢買現(xiàn)在的體面。但說到底有必要嗎?其實并沒有。

面子撐起來了,日子卻塌了,這買賣不劃算。真正的體面從來不是靠一輛車去營造的,尤其是當你銀行卡上的余額不夠多的時候,你坐在奔馳和坐在豐田上,心理感受其實是天壤之別的,不是車的差別,而是底氣的差別。有錢的時候開什么車都舒服,因為你知道這只是個代步工具;但沒錢的時候非要硬撐一輛邁巴赫,你根本坐不穩(wěn),心里壓根兒就沒底。到頭來,你拼命標榜的不是你的生活質量,而是一種虛構的人設。

最諷刺的是,很多人月薪1萬,存款3萬,卻開著30萬的車;真正年薪百萬的人,反倒開著十幾萬的新能源車,一身輕松,毫無壓力。你以為他們不講究,其實他們早就不需要靠車標去證明什么。因為一個人的底氣從來都不是車標帶來的,而是你兜里有沒有那個應對萬一的余地,急用錢時不用盯著銀行的余額發(fā)呆,該投資時不用把車賣了套現(xiàn),這才是靠譜生活的基本盤。不是嗎?

總的來看,不是30萬的車太多,而是我們太容易被看起來的體面帶偏了節(jié)奏。當一個社會越來越習慣用外在判斷價值時,我們就更需要清醒地知道什么是撐門面,什么是真底氣。道理不復雜,但能搞明白這個看起來不值錢的道理,很多人卻做不到。歡迎大家在評論區(qū)發(fā)表評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