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鯀禹治水的故事深入人心,鯀禹一敗一成,敗受懲,成得賞。這是大眾普遍接受的故事。在楚辭《天問》中,有一個更具神話色彩的版本:鯀受死后尸體三年不腐,鯀腹生禹,后鯀死而復(fù)生,化作大海龜入羽淵。這難道僅僅是歷史人物層層累積附加的神話色彩嗎?鯀禹神話與近東開辟史詩為何有諸多相似甚至一致的情節(jié)?這難道僅僅都是巧合嗎?
——編者按
大禹是人還是神?大禹治水真的存在嗎?
近東開辟史詩是西亞阿卡德人的創(chuàng)世神話,用楔形文字刻寫在七塊泥板上,該史詩有饒宗頤先生的中譯本。我們研讀史詩情節(jié),會發(fā)現(xiàn)史詩中的創(chuàng)造主馬杜克及其神父哀亞或阿伯蘇的神功神跡,與《天問》中的鯀、禹神話多有契合。蘇雪林認(rèn)為這是因為前者影響了后者。筆者贊同林說,這里便以林說為基礎(chǔ),繼續(xù)考察二者的源流關(guān)系。
先言近東開辟史詩。史詩講道:宇宙未形成之前,充塞整個空間的都是水,名叫“深淵”(英文The Deep,或Abyss,蘇美爾語為Abzu,德語為Apsu),此深淵人格化為一女性神,叫蒂亞華滋(Tiawath)或蒂亞馬特(Tiamat),也稱混沌孽龍(Dragon of Chaos),還稱Kudarru,俗稱原始女怪。她的外形,有時如有角之巨蛇,有時如有翅之獅,有時則為頭生雙角身披鱗甲的異獸,還有時為龜。
原始女怪生出許多天神,天帝阿努及水主哀亞皆是她的子孫。后來原始源淵分化為甘咸二水,哀亞主甘水,為善神,咸水稱阿伯蘇(也即深淵Apsu),為惡神。
據(jù)蘇雪林考證,中國古籍中的水神共工及伯鯀,其“共工”和“鯀”之音讀,皆源自原始女怪之名Kudarru,二者皆由阿伯蘇變來。楊寬和顧頡剛等先生也指出“共工”不過是“鯀”音的緩讀,“鯀”字則是“共工”的急音。我們在文獻中也發(fā)現(xiàn)有許多情節(jié),一說是共工所為,又說是伯鯀所做,正印證了二者當(dāng)是西亞神話中的惡神阿伯蘇在不同階段流入中國所造成的分化而已。由于阿伯蘇的惡神性,共工和伯鯀在中國神話里也成為四兇之二。當(dāng)然,鯀在中國文獻中也有布土造地治水的善行,這一方面是由阿伯蘇本為原始深淵,有其創(chuàng)造天地而利世的一面而來,另一方面則是鯀也因襲水主哀亞的特性所致。阿伯蘇在神魔大戰(zhàn)中敗北身死。這就是伯鯀雖布土造地息土填洪卻仍然落得被殛于羽山的命運之所由。而鯀子伯禹做的是同樣的布土造地、奠山導(dǎo)水的工作,卻能被封賞擁戴,這也是由于其前身西亞創(chuàng)世大神馬杜克所擁有的崇高地位對大禹的影響。所以,鯀、禹的結(jié)局,無關(guān)個人努力,而是早就“前生注定”。
開辟史詩中講到一場神魔大戰(zhàn),以神方勝利而結(jié)束。創(chuàng)世主哀亞用催眠法將魔軍統(tǒng)領(lǐng)阿伯蘇催眠,奪其冠冕,析其筋肉,鎖而殺之。并在阿伯蘇遺體上建居所,生出群神領(lǐng)袖馬杜克。另一說則是馬杜克為哀亞與其妻唐克娜(Damkina)所生。還有一說,馬杜克從阿伯蘇尸腹中誕出。史詩這樣說:“于阿伯蘇內(nèi),馬杜克誕生,于神圣的阿伯蘇內(nèi),馬杜克誕生?!睙o怪乎在一些宗教頌歌中又稱馬杜克為“阿伯蘇之子”。中國神話中的鯀腹生禹,顯然就是阿伯蘇腹中誕出馬杜克的翻版,而且這兩對父子也剛好是對應(yīng)關(guān)系。知道了這層淵源,就不必像一些學(xué)者那樣非得去論證鯀為女性才能生禹等徒勞無功的事了。因為這本是神話。若非要說鯀是女性,我們從原始女怪所具有的女神特征方面出發(fā),也不是不可以找到一些鯀是女性的證據(jù),但那樣太迂回,鯀腹生禹直接源自阿伯蘇腹誕馬杜克的神話才是最便捷的解釋。
開辟史詩另有一種說法是原始女怪之夫魔軍統(tǒng)帥京固敗于火神,被火焚死。西亞神話中的夫妻父子經(jīng)?;焱Q,這里的京固也就相當(dāng)于原始女怪或阿伯蘇。而《山海經(jīng)》中有“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之說,祝融是中國的火神。顯然這也屬外來的情節(jié)被安排在祝融和鯀的身上的情形。
水主哀亞被稱為“群神之大巫”,哀亞便有了起死回生的法力,所以他的祭司總是唱道:“我是哀亞的祭司,我能使死者復(fù)活?!弊园喴幌邓芑闹T神,都有死而復(fù)活的經(jīng)歷。如旦繆子、馬杜克等等。而伯鯀被殺于羽山三年不腐,經(jīng)巫者施法術(shù)而復(fù)活并化為黃能入羽淵。則這里的巫者、復(fù)活二節(jié)正可對應(yīng)于哀亞故事。
有說哀亞是原始女怪直接所生,在西亞神統(tǒng)記里也常被說成是天帝阿努之子。而《墨子·尚賢》載“昔者伯鯀,帝之元子”,這就跟哀亞為天帝阿努之子畫上了等號。
還有就是哀亞曾是西亞神話中的創(chuàng)造主(齊地八神中的天主,正是水星神哀亞。奉水星神哀亞為天主,體現(xiàn)了齊地八神神話傳來時應(yīng)在哀亞作為創(chuàng)造主的西亞蘇美爾神話時期),后來其子馬杜克也有屠龍創(chuàng)世之偉業(yè)。而中國文獻中也屢提“禹、鯀是始布土,均定九州”等布土造地的業(yè)績。鯀、禹各稱伯鯀、伯禹,這“伯”字,并非要說他們均是長子,也不是說他們有“伯”之爵位,而是“爸”“父”之義,是人類祖之意。這也跟哀亞、馬杜克父子在西亞神話中的創(chuàng)造主地位相一致了。
上面所論以伯鯀為主,討論了近東開辟史詩中的哀亞、阿伯蘇與伯鯀之間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下面我們再具體看看大禹與其西亞神話原型馬杜克、尼波之間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
大禹既吸收了西亞群神領(lǐng)袖木星神馬杜克的諸多事跡和印跡,也具備水星神尼波的神性。這是因為,大禹一方面繼承了其父伯鯀及其原型哀亞、阿伯蘇的水神性,也像哀亞、阿伯蘇與馬杜克為父子關(guān)系一樣與伯鯀保持著父子關(guān)系,所以自然要繼承阿伯蘇之子馬杜克的神性。在西亞神話中,馬杜克是哀亞之子,但又與哀亞的“符合者”尼波有父子關(guān)系,這就相當(dāng)于本為一身的哀亞和尼波,從父親(哀亞)一角轉(zhuǎn)變成了兒子(尼波)。西亞神話中這種角色轉(zhuǎn)換在所多見,我們就見怪不怪吧。提請注意的僅是這對父子的神性已集中于大禹一身。
西亞神話中,馬杜克打敗原始女怪后,將這個龐然大物(即龜形)劈為兩半,上半造天蓋,下半造大地。并用女怪身體各部件造成天地萬物。他還步天、察地、測深淵之廣狹。大禹也有布土定九州、奠山導(dǎo)水、制定晨昏的功績。他還以太陽行程為根據(jù),測得空間有五億萬七千三百九里,這是步天。命太章、豎亥量東西南北四極的里數(shù),這是察地。測鴻水淵藪,這是測深淵。大禹的“息土填鴻”,通常認(rèn)為這就是治理洪水,其實不然?!痘茨献印さ匦斡?xùn)》言:“凡鴻水淵藪自三百仞以上,二億三萬三千五百五十里,有九淵。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為名山,掘昆侖虛以下地。”這個“鴻水淵藪”,實際是原始深淵(The Deep)傳到中國后的叫法,而不是大洪水?!熬蚶鎏撘韵碌亍笔侵复笥砭蚶鲂嫠闹苤烈远殉筛呱?,供天神作為臺階下到地面。這都說的是布土造地及堆山為階的神話。筆者甚至推斷所謂鯀、禹治水,恐怕也是“禹、鯀是始布土,均定九州”的訛誤,即將在原始深淵中創(chuàng)造大地誤解成了在大地上治理洪水。
西亞諸神皆有徽記,馬杜克的徽記是巨鏟。也有以一巨鏟豎立在三角架上之形,更完整的形式則是巨鏟下臥伏一狐形異獸,也即混沌孽龍。在中國的古帝王畫像中,大禹也常手執(zhí)一鏟。我們再來看“禹”字的構(gòu)形?!坝怼弊衷诩坠俏闹胁灰?,金文皆為手持鏟狀或三腳架上立一鏟形。顧頡剛先生對大禹有過精深研究,曾提出“大禹是一條蟲”的命題,依據(jù)是《說文》上的釋義。這在20世紀(jì)20年代成為攻擊顧頡剛的一個“笑柄”。那顧氏如此立意可有道理呢?蘇雪林認(rèn)為是有道理的。秦公敦上的“禹”字,形如,鏟形尾部彎曲得厲害,接近《說文》上看作是蟲類的字了。文獻上記“句龍”為后土,而后土又為社,蘇雪林論證過大禹死而為社,則大禹也即后土和句龍。馬杜克之父哀亞有蛇形,則馬杜克也具備蛇形,這蛇、龍不過是一物的兩說,故大禹與馬杜克在此又重疊了。再說回來,古代中國將多種動物稱為蟲,如龍為鱗蟲之長,虎為大蟲,人為倮蟲,等等。由此蘇雪林推測,造“禹”字者大概將鏟、蟲兩個因素一起融入“禹”字中,才形成頭鏟尾蟲的合并形“禹”字。由此,說大禹是一條蟲就是有道理的了。只不過,其理據(jù)不是《說文》中的釋義,而是其西亞原型馬杜克及其父哀亞有蛇形這一要素,而大禹執(zhí)鏟像的設(shè)計以及“禹”字以鏟形作為構(gòu)件,都是西亞馬杜克以巨鏟為徽記影響的結(jié)果?!坝怼弊种P與蛇(龍)的結(jié)合,還可從大禹的對應(yīng)者馬杜克的徽記上看出端倪,后者也稱鏟與混沌孽龍的組合,這當(dāng)是“禹”字主要構(gòu)型“鏟、蛇”的源頭。
鯀、禹既是從水主哀亞一系發(fā)展而來,則水主作為最早的死神的特性也該有所繼承。先看禹死為社的說法?!蹲髠鳌凡棠c魏獻子談龍,說道:“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后土為社?!惫补ひ布歹?,則其子就是禹了。再看一個更顯然的例子,《禮記·祭法》:“共工氏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祭以為社。”顧頡剛認(rèn)為能平九州,又是共工氏子,其不為禹是不可能的。而社乃土地之神,為地主,也即死神。浙江紹興有禹穴,故秦始皇、秦二世到泰山行封禪大典時先封泰山,隨后又到會稽(今紹興)祭大禹。封泰山是為求升天祈長生,祭大禹自然也是這個儀典中一項,即祭死神,求得死神允他不死以便升天。由這幾點,大禹的死神屬性也很明顯了。
文獻中有“禹步”一說,是指曲一足而用一足行走之意。而西亞水星神尼波,為智慧神、筆神,他傳到中國衍化為魁星,曲其一足而用獨足立于鰲背上??屈c斗、獨占鰲頭說的就是這位神道。獨足行走稱為禹步,當(dāng)然是尼波同時也是水主哀亞的符合者傳來中國后以他的中國替身大禹命名的緣故。
以上分析解讀了鯀、禹與其西亞神話人物原型的對應(yīng)情節(jié)。我們認(rèn)為,夏史可以存在,但其開國奠基的人物鯀、禹,恐怕是后人的“拉郎配”。鯀、禹所治洪水,與西亞神話、《圣經(jīng)》中的大神、上帝降洪水毀滅人類然后再開始第二代人祖繁衍到現(xiàn)在的故事不是一回事,而更可能是西亞開天辟地神話中在深淵中造大地傳到中國的訛誤。但也有另一種可能,便是鯀、禹也曾作為良渚文化先民的祖神,在良渚文化后期,因遭遇所謂“夏禹宇宙期”海侵事件,大部良渚人群北遷中原,并以他們?yōu)橹?,與中原世居民結(jié)合建立夏朝,后者仍以鯀、禹為其祖神,并將發(fā)生于東南沿海的海侵事件以及抵擋洪水故事納入鯀、禹神話中,形成流傳后世的鯀、禹治水傳說。
——選自宋亦簫《古史中的神話:夏商周祖先神話溯源》,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25年4月出版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