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的小喬遺傳了媽媽高高的鼻梁以及白皙的皮膚,同樣也遺傳了媽媽的小眼睛,小眼睛成了她五官中最大的敗筆。
這天周末她在衛(wèi)生間對著鏡子一直在照,還用手不斷地?fù)伍_自己的小眼睛,跟媽媽說:媽媽,為什么你要遺傳給我這個這么小的眼睛???好丑呀,我同學(xué)說可以去整容,眼睛能夠變大一點。
媽媽當(dāng)時沒有說什么,而是抱抱孩子跟她說:我的寶貝已經(jīng)到了愛美的年齡。

但轉(zhuǎn)過頭媽媽馬上就在網(wǎng)上搜索以及問自己做心理咨詢師的同學(xué),自己的孩子這樣的情況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多方搜索之后才知道,原來6~12歲是孩子的外貌敏感期,在學(xué)校里面同學(xué)之間的評價以及同學(xué)們在討論外表,也會引發(fā)孩子對于自己外貌的關(guān)注,甚至引發(fā)容貌焦慮。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有一副好看的面容,畢竟好看的外表能夠為他增分不少,甚至在孩子的青春期也能吸引很多異性的目光,這對于孩子來說能夠增加他的自信。
作為家長也要知道,孩子在否認(rèn)自己外表的背后其實是沒有安全感,他背后的潛臺詞是“我是否值得被喜歡,我的價值是不是由外表來決定的?”
媽媽只是一味的肯定孩子長得好看,對于孩子的這種容貌焦慮是沒有用的。

做心理咨詢師的同學(xué)給媽媽織了三招,而小喬的媽媽在日常中用這三招,慢慢地消除了女兒的容貌焦慮
第一招:把鏡子變成自我接納教科書
小喬的眼睛小,媽媽就說:你看這個小小的眼睛笑起來彎彎的,像個小月亮一樣,這其實特別的有親和力。你知道媽媽當(dāng)時去面試的時候為什么能面試上嗎?那個人事就是覺得媽媽這個眼睛非常的有親和力,面對客戶的時候,只要一笑就能夠消除緊張,也能讓客戶更加開心。
孩子的自我評價不僅僅是來自于同學(xué),而更重要是來自父母的這種鏡像反射,如果父母用具體的故事來賦予外貌意義的話,孩子就不會單純的關(guān)注好看還是不好看,孩子慢慢長大,她就會明白外表是自己獨特的印記,外表的美或者不美并不能決定什么,慢慢的就能接納自己。

第二招:審美去中心化
我們家孩子在小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說他長得好看,但是我并不希望別人這樣夸自己的孩子,因為外表只是非常普通的一個部分,如果孩子覺得好看就不用干什么的話,這往往會讓孩子總?cè)プ非笸獗恚悄耆A易老。
所以父母在夸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總是夸孩子長得好看或者漂亮,可以夸孩子厲害:你今天作業(yè)寫得又快又好,你選的這個衣服搭配色實在是太好了,襯得你很青春很靚麗。剛才跟媽媽去超市的時候,你幫媽媽拎東西,媽媽有女兒實在是太幸福了,我覺得女兒就是媽媽的小棉襖,慢慢的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
媽媽在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跟孩子各自寫上對方的三個不是外貌的優(yōu)點或者缺點,這樣就能讓孩子慢慢的不再去想外表的事,而是多想一些自己能夠努力就能達(dá)到的,比如說寫作業(yè)快一些,比如說變得更堅強(qiáng)一些,比如說幫媽媽拖地等等。

第三招:告訴孩子外貌是可以改變的
現(xiàn)在其實很多人都有進(jìn)行整形,如果孩子到長大了,實在對自己某個方面非常不喜歡的話,可以考慮去整形,但同時也要告訴孩子,整形也會有一定的風(fēng)險。
媽媽愛你是因為你是我的女兒,而不是因為你長得漂亮或者不漂亮,只要你是我的女兒,只要你能喘氣,媽媽就愛你。這其實在告訴孩子完美的外表是可以被制造被修改的,讓孩子從我要變得好看的焦慮,思考下我如何讓自己獨一無二。
媽媽經(jīng)常用這三招,慢慢的小喬在照鏡子的時候就不再說自己哪里不好看了,甚至有一天回來的時候告訴媽媽:媽媽,我今天跟爸爸出去買菜的時候,有個叔叔說我這個眼睛好可愛,一閃一閃的特別有靈氣。

容貌焦慮是大部分孩子都會存在的,容貌焦慮的孩子背后其實是沒有安全感,作為父母,學(xué)會三招,拆除孩子外貌焦慮,才能讓孩子自信,果敢。
(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立刪)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