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們國家地大物博,有些東西在咱們這無人問津,甚至有點遭嫌棄,可到了別的地方反倒成了寶貝。下面要說的苦楝樹,就是一個典型。
外網(wǎng)的植物科普官網(wǎng)顯示,美國是第一個從中國引入苦楝樹的國家,在1830年左右引入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和佐治亞州,作為觀賞植物。從那以后,全世界范圍掀起了引種苦楝樹的風潮。
因為苦楝樹好種、好養(yǎng)、實用性強,比如外形看著賞心悅目,木頭能做家具,果子能做香皂或者手串,葉子能當飼料,外國人簡直愛得不得了。
但這么多國家,最為推崇苦楝樹的當屬日本。根據(jù)百科信息可得知,日本的三座城市福山市、高知市、北谷町直接把苦楝樹當成了城市象征樹,地位相當尊貴。
這事傳到中國,不少網(wǎng)友哭笑不得:“這不是少見多怪嗎?”咱們司空見慣的東西,他們好像稀罕得不行。
其中的反差,真的挺有意思,值得說道說道。

苦楝樹在國內有多常見
苦楝樹屬于楝科的一種落葉喬木,原產(chǎn)于中國,在國內可以說處處可見,人們覺得稀松平常,尤其在長江流域附近以及長江以南地區(qū),分布更多更廣了。有的網(wǎng)友都抱怨,這玩意數(shù)量那么多,有啥用,果子又不能吃,只能掉下來砸腦袋,不如種柿樹呢。還有這名字也多少有點霉,苦楝?那不是“苦戀”嗎,多少讓人有點郁悶了。

苦楝樹最大的特點就是“耐活”,適應性極強,不挑地方。土地肥沃?沒問題!土地貧瘠?也沒問題!土地鹽堿化?沒問題,照樣能活!而且長得還特別快,幾年就能成一棵像樣的樹,所以哪哪都能見到它的影子,村邊、路旁、荒地、河岸……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不存在的。

正因為又耐活數(shù)量又多,許多人對它沒什么感覺,不喜歡不討厭,頂多會有一點嫌棄。在一些園林綠化工程里,也不會選苦楝作為景觀樹,因為苦楝的果子成熟后,密密麻麻結很多,但卻挺沉,掉下來砸到人很危險,就算不砸人,搞衛(wèi)生也很麻煩。所以很多人就覺得,這樹也就那樣吧,上不了什么大雅之堂,也就開花的時候好看點。

在國人的印象中,苦楝樹就是背景板一樣的存在,太平常了,很多人壓根不會特別留意它,談不上有多喜愛了。但就這么一個存在感不高的小透明,到了日本去來了個華麗轉身,風光無比。我們看不上的苦楝樹,日本人卻無比追捧,這是怎么回事?

日本人為何對苦楝樹無比熱愛?
1830年苦楝樹引入美國,之后世界各地紛紛效仿,日本也不例外,在19世紀末期,同樣從我國帶去了苦楝。要知道,日本那樣的地理環(huán)境,一般的樹苗引種難度挺大,但苦楝樹是什么身板?一到日本就迅速扎根,猛猛生長,這都快讓當時的植物學家哭出來了,不用改良品種不用投錢育苗,自己就能長得好好的,這對當時不怎么發(fā)達的日本種植業(yè)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好事。有這么一份情感基調在,也為后來苦楝在日本備受推崇埋下伏筆。

日本人對于自然的觀察,往往細致入微,這跟他們從古至今飽受地震海嘯的折磨分不開關系,如果觀察不仔細,隨時可能丟掉性命,這讓他們的性格極度的敏感。所以,苦楝樹在不同季節(jié)表現(xiàn)出的不同姿態(tài),他們都能敏銳捕捉到:春天是淡紫色的樹、帶有清香的小花;秋天葉子變黃,和一串串黃色果實交相輝映;冬天落葉,枝干貧瘠也頗有凋零之美。在他們看來,真是別有韻味。而我們因為見過不少類似的品種,見得太多,已經(jīng)沒有什么感覺了,可對日本人來說是十分新鮮的。

苦楝樹本身的特性,前面提到最關鍵的一點:耐鹽堿。這一點太適合日本了。日本是島國,四面臨海,鹽堿地本身就多,沿海城市想要建綠化該怎么辦?總不能光禿禿的,這樣城市建設也太難看了??嚅某霈F(xiàn),直接解決了這個難題。什么?你說苦楝會掉果子很麻煩?對不起,比起讓街道變得光溜溜,還是寧愿多被果子砸?guī)紫履X袋吧。

簡言之,日本更看重苦楝的適應性和季節(jié)變化的觀賞價值,在我們看來可能有點“粗生賤養(yǎng)”的意思,而在他們眼里,就被解讀成“堅韌、頑強、物哀美學”。文化的差異,確實有點意思。

日本的這三座城市,將苦楝作為“市樹”
普通人眼中,苦楝樹地位已然不低,但日本的這三座城市,對苦楝樹的熱愛更是到了狂熱的地步,直接將其作為“城市象征樹”,也叫“自治體指定之樹”。當然,簡單解讀為“喜愛”也不準確,還是有實用的因素在里面。
北谷町和平良市重合

1.廣島縣福山市
福山市是日本的重要工業(yè)城市,以鋼鐵、機械制造等產(chǎn)業(yè)文明,也有“玫瑰之城”之稱,當然,在苦楝樹作為城市象征樹后,也漸漸有了“苦楝之都”的名號。選擇苦楝的直接原因,是1976年在紀念日本市制施行60周年時,為了鼓勵市民能夠“堅韌、有活力”地生活,每天煥發(fā)朝氣,在各種環(huán)境下茁壯成長,便選了能夠代表這種精神的苦楝。不過,堅韌的樹千千萬,獨選苦楝還有一個原因,福山是臨海城市,而且還是工業(yè)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要差,苦楝樹照樣能活,自然就成了首選。

2.高知縣高知市
高知市是日本南部高知縣的首府,這里說下,日本的縣,其實等于我們的省,以后見到“縣”自動帶入“省”即可,不然就會感覺怪怪的。高知市面臨太平洋,氣候溫暖濕潤,有很豐富的自然資源。這里曾誕生過歷史名人坂本龍馬,其性格就是堅強不屈,受此影響,高知市人崇尚不服輸?shù)木?。日本其他地方的人也管他們叫“土佐人”,意思是“英勇的男子漢”。選擇苦楝當城市樹,相性是絕對契合的。

3.琉球島北谷町(平良市)
北谷町也是沿海城市,這里因為駐扎著美軍基地,也被網(wǎng)友戲稱為“美國村”,但論自然風光,還是十分優(yōu)美的。選擇苦楝樹,更多還是實用性的考慮,琉球島地處亞熱帶,夏季炎熱,臺風不斷,而苦楝呢,耐熱耐風,突出一個“你有什么招盡管使出來吧”,區(qū)區(qū)琉球小島的惡劣環(huán)境,自然不在話下。

這三個地方,地理位置,城市特色都不一樣,但都選擇了苦楝樹作為象征。文化因素是一方面,不過更為看重的還是苦楝強大的適應能力,尤其是對臺風和鹽堿的耐受力,這是十分難得的。但這在中國,估計會讓很多人不理解,就因為耐活,就那么重視嗎?其實,還不止苦楝,還有很多我們這沒人疼愛的,到了日本就成了香餑餑的植物。

樟樹知道吧,很多人可能知道樟木的木頭可以驅趕蚊蟲,要么放衣柜里防發(fā)霉,畢竟樟樹在中國是非常普遍的鄉(xiāng)土樹種和行道樹,跟苦楝一樣的生長快,體量大,也是稀松平常了。但到了日本,卻成為了神社、寺廟里的“御神木”,有崇高的地位。還有我們田里常見的堇菜,一度被當成野花,到了日本卻形成了獨特的“山野花”文化,日本插花里都是必選項。你說這是為什么?

對苦楝樹的追捧,本質其實是“資源匱乏的焦慮”。日本國土面積小,本土樹種抗逆性差,好不容易逮著一個耐性強的,自然當作寶貝。而中國地大物博,植物種類豐富另說,主要是自然環(huán)境豐富,什么地形都有,什么樹都能種,我想種哪個種哪個,苦楝樹這樣的,都輪不到我們手動栽培,更別說當個寶供著了。于是我們的選擇就多了,對樹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能活,還要形態(tài)優(yōu)美,寓意吉祥,管理方便,相比而言,苦楝樹真的不夠看。

這事被國內網(wǎng)友知曉后,很多人給出了四個字評價:少見多怪。
確實,因為我們擁有得太多,太常見,所以不覺得珍貴,如果一樣東西是別人沒有的,那別人肯定會覺得珍貴萬分。
還有很多網(wǎng)友也覺得一棵苦楝樹而已,至于嗎,紛紛給了吐槽。
“苦楝樹?我家門口那條路兩邊都是,春天掉花秋天掉果的,掃地的都嫌煩,竟然能當城市樹?”
“這充分說明了我國物產(chǎn)有多豐富,普通的樹都能讓他們當個寶?!?/strong>
“建議日本朋友組個旅游團,我出機票,讓他們來我村里看苦楝樹,管夠!”
“下次去日本旅游,見到苦楝樹我得好好拍幾張照,發(fā)朋友圈說:猜猜這是日本還是我們村村頭?”
雖然是玩笑和調侃,但能感受到網(wǎng)友的不解和對自己國家的自豪。

苦楝樹在中國是上千年的背景板,在日本卻成為了主角。這種反差,一般是環(huán)境差異,另一半是文化不同。下次再見到路邊的苦楝樹,可以多看幾眼,畢竟在隔壁,可是要登報紙上官網(wǎng)的“大明星”。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