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樹葉、舔冰塊
甚至品嘗大象糞便做的甜品……
近日
上海一家人均近4000元的
生態(tài)融合料理餐廳火了
相關(guān)話題也登上熱搜
引發(fā)熱議

餐廳一名工作人員介紹
餐廳的兩位創(chuàng)始人
來自云南布朗族和法國
在云南雨林里面研究了七年的時間
然而
市場監(jiān)管部門介入調(diào)查后
發(fā)現(xiàn)其涉嫌違反《食品安全法》
原料被封存,餐廳暫停營業(yè)
云南網(wǎng)友也集體發(fā)聲
“我們不吃這個”
“云南不背這個鍋”




當都市消費主義將
原始生態(tài)異變?yōu)楂C奇符號
真正的云南味道終于坐不住了
它不在刻意營造的“黑暗料理”噱頭里
而藏在菌子破土而出的晨霧中
在過橋米線滾燙的雞湯里
在傣味燒烤升騰的煙火氣間
是時候
用舌頭重新認識云南了
自然的饋贈:
39.41萬平方千米的“天然菜場”

在云南,食材的選取是一場與自然的對話。

圖源:新華社
39.41萬平方千米的遼闊土地,橫亙著海拔落差超6600米的垂直地帶,擁抱著7種氣候類型,讓云南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天然菜場”。

得益于此,不僅讓云南的食材種類極為豐富,也讓云南人的餐桌成為了山川湖海的縮影:春食花,夏嘗菌,秋品果,冬吃菜,四季輪回中總有自然饋贈的驚喜。
花:云南的鮮切花在國內(nèi)市場占有率達70%。與此同時,300余種可食用花卉為“鮮花入饌”提供了豐富選擇。 菌:云南是全球有名的“野生菌王國”,全球已報道的野生食用菌有2500余種,我國已知的約有1000種,而云南就有近900種,約占世界食用菌種類的36%、占了全國的90%。 果:云南被稱作“果業(yè)天堂”,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顯示,云南水果種類已有45科80屬200余個,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的有23個。 菜:云南是全國蔬菜品類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2023年,全省蔬菜播種面積達2008.6萬畝、同比增長1.8%,產(chǎn)量達2960.8萬噸、同比增長3.6%。

圖源:云南發(fā)布
在糧食作物方面,云南的立體氣候讓喜溫的土豆、玉米與耐寒的青稞、蕎麥共存;肉類的豐富程度更是不遑多讓,特色禽畜遍布田野。此外,云南的食材版圖還延伸到昆蟲、野生香料等領域,深刻印證了“綠色的都是菜,會動的都是肉”的飲食哲學。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云南頻道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人還遵循著“順時而食”的古訓。我們深知,真正的美味從不在獵奇的噱頭,而在土地饋贈的鮮美。這片立體化的天然菜場,永遠在為云南人的餐桌提供著最新鮮、最本真的味覺靈感。
民族的生存智慧:
一口鍋里煮出千般風味

云南擁有26個世居民族,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都懂得如何將土地的呼吸、山風的呢喃,轉(zhuǎn)化為舌尖的驚艷。

圖源:滄源融媒
在云南,人們將“樹皮樹花”生食涼拌,保留森林最原始的鮮味密碼;“舂雞腳”在舂臼中與香料共舞,肢體韻律轉(zhuǎn)化為食材的層次綻放。


當然啦,這里還有獨特的燒烤哲學:“竹筒燒肉”讓竹香與肉香交織;“包燒”用芭蕉葉鎖住鮮味,而當木棍從火堆中撥出焦黑的燒洋芋,金黃薯肉蘸上混合山椒、野芫荽的蘸水,粗獷滋味里沉淀著高原民族與土地的對話。


時間在云南人的陶罐與地窖中悄然發(fā)酵。鹽分喚醒諾鄧火腿的咸香;酸腌菜在陶罐里完成冷菌發(fā)酵;豬肝鲊在陶缸中沉淀出穿越四季的風味;普洱茶通過渥堆發(fā)酵,將苦澀轉(zhuǎn)化為陳年醇香……此外,還有日常彌漫油香的炒、炸、煎等,同樣能讓食材變幻出更多的口味。

圖源:新華網(wǎng)

圖源:大理發(fā)布

云南的主食江湖,同樣令人嘆為觀止。昆明小鍋米線在銅鍋里演繹味覺風暴,大理巍山餌絲在沸水中舒展成稻米精華,喜洲粑粑裹著玫瑰糖餡……這些看似質(zhì)樸的主食,在云南人的巧思里幻化成千種滋味,成就著高原獨有的煙火浪漫。

從雨林到雪山,從火塘到陶罐,云南人用味覺書寫了美食詩篇。在這里,萬物皆可成珍饈,每口食物都是與自然對話的媒介,每道菜肴都承載著民族生存智慧的結(jié)晶。
滇菜簡史:
從古道煙火到世界餐桌

當然啦,滇菜的發(fā)展過程,同樣讓人津津樂道。

作為中國菜體系中民族特色極為鮮明的地方性菜系,滇菜的發(fā)展歷程深刻反映了多民族文化與地域特色的交融。

滇菜發(fā)源于春秋戰(zhàn)國至兩漢時期的古滇國,歷經(jīng)唐宋時期的雛形形成,再到元明時期的大發(fā)展,最終在清朝中期定型。

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飲食習俗,如傣族的酸、辣調(diào)味,白族的乳扇、火腿腌制工藝,彝族對山茅野菜的善用等,與漢族的蒸、燉、炒等技法結(jié)合,形成了滇菜“選料廣、技法多、味型豐富”的獨特風格。

云南復雜的地形和氣候還催生了“十里不同味”的格局,滇中地區(qū)菜肴鮮美清淡,滇東北辣味突出,滇西北則受藏文化影響,以牛羊肉、乳制品為主。

新中國成立后,滇菜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既保留竹筒飯、昆蟲菜等民族特色,又融入現(xiàn)代烹飪理念,逐漸走向全國甚至國際市場。這種發(fā)展既是云南多元文化自信的彰顯,也是民族飲食文化國家化、全球化的生動實踐。

滇菜的發(fā)展歷程,本質(zhì)上是云南各民族飲食智慧與中華烹飪文明交融的結(jié)果,其“野性”食材、“包容”技法與“多元”味型,共同書寫了一部鮮活的民族飲食文化史詩。
【小貼士】
初遇云南,別為美食犯愁!若還是不知道吃點啥,收好這份名單,酸辣鮮香全都有,絕對讓你吃到扶墻!


云南的風味
是39.41萬平方千米土地蒸騰的萬物靈韻
是26個世居民族與山水共生的味覺密碼
是千年文明在舌尖碰撞出的鮮活史詩

舌尖騙局終會散場
山野本味永不退場
歡迎即刻啟程
讓味蕾著陸最真實的云南
統(tǒng)籌 陳潔
開屏新聞記者 何丹 整理報道
部分內(nèi)容綜合自新華社、新華網(wǎng)、云南發(fā)布、云南省商務廳、網(wǎng)友評論等
文中圖片除署名外均為開屏新聞資料圖
責任編輯 何丹
責任校對 羅秋旭
主編 嚴云
終審 編委 李榮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