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管仲不難發(fā)現(xiàn),齊國稱霸,有一個屢試不爽的方法,

那就是,不通過武力,操控經(jīng)濟達到目的。

通俗一點,就是搞貿(mào)易戰(zhàn)。就像特朗普搞關(guān)稅政策一樣,但目的不同,性質(zhì)不同。

管仲每次用它,都能達到目的,而且還能誕生一個成語故事。

春秋時,齊桓公想稱霸諸侯,但魯國一直是西出的絆腳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公元前684年,齊桓公和魯莊公在柯地會盟,被曹沫(即《曹劌論戰(zhàn)》中的曹劌)挾持。

曹劌有勇有謀,他讓齊桓公盟誓不再侵犯魯國,歸還魯國被占領(lǐng)土。

回去后,齊桓公咽不下這口惡氣,想毀約。但管仲站出來勸諫道:想要魯國臣服,不是沒有辦法,只需要齊桓公脫下身上的紈衣。

于是,齊桓公換上魯縞,而且只穿魯縞做的衣服。

所謂,“齊紈魯縞如霜雪”,指的是齊國和魯國生產(chǎn)的一種白色的絹。

“齊紈”是用齊國本土的一種細膩而白的絹做成的衣服;“魯縞”是魯國曲阜一帶生產(chǎn)的白生絹,在當(dāng)時又被稱為“縞布”。

這事就有點蹊蹺。

君王喜好一般不外露,即使外露也有臣子提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就像唐太宗喜歡竹子,寫詩夸竹子長的俊俏、竹影宛如游龍,還得瑟的叫虞世南唱和一首。

虞世南委婉勸諫:

龍鱗漾嶰谷,鳳翅拂漣漪。

管仲豈能君王喜好不外露的道理?

所以說,這里面有貓膩。

齊桓公生怕別人不知道,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只穿魯縞。

他甚至下令魯國王公貴胄都必須穿魯縞,不準(zhǔn)穿其他品牌,規(guī)定上朝都穿魯縞。

瞬間,齊國瞬時刮起“魯縞時尚風(fēng)”。

上行下效,齊國百姓很快紛紛效仿。

齊國的織工見縞布這么流行,就改織縞布,不愿意織本土紈衣。

但管仲早就有預(yù)判,他下令嚴(yán)禁齊國百姓織縞布。

所以,縞布只能從魯國原裝進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樣一來,魯國的縞布頓時成了搶手貨,價格一漲再漲,供不應(yīng)求。

與此同時,魯國百姓看到縞布利潤豐厚,紛紛扔下鋤頭鐮刀,改行去織縞布。

而管仲又在齊魯邊境貼下告示:只要販賣縞布一千匹,就可以到齊國領(lǐng)300獎金;販縞布一萬匹,就獎勵3000金。

這政策一出,魯國上下一片歡騰。老百姓全體跟著改行做縞布。

恰好魯莊公是個有勇無謀的主子,他暗暗得意,齊桓公被嚇傻了,不知道縞布生意好,賦稅就收得多,國庫自然充盈的道理。

正籌備著有錢就買銅鐵鍛造兵器,來收拾齊國。完全沒有留意到,齊國在收購魯國周邊的糧食,高買低賣。

縞布熱潮持續(xù)一年之久,魯國上下沒有一個窮人。

就在大家眉開眼笑時,管仲突然下令,關(guān)閉與魯國的貿(mào)易關(guān)卡,不準(zhǔn)魯國縞布入齊。

同時,齊桓公與大臣們集體脫下“戲服”,換上本土紈衣。老百姓也跟上潮流,換上紈衣。

于是,紈衣又成了齊國主流。

魯國人徹底傻眼,魯莊公瞠目結(jié)舌,但事實比他們想象的更嚴(yán)峻。

因為,田地荒蕪了一年,魯國沒有存糧,齊國又限制糧食出口,魯國人拿著錢買不到糧食。

魯莊公這才如夢初醒,明白齊國陰謀,但為時已晚。

就這樣,管仲不費一兵一卒,拿下魯國。

為此,誕生一個成語“齊紈魯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對付弱小的魯國用的此法,面對強大的楚國,管仲如法炮制。

齊桓公想稱霸中原,但楚國和齊國無論是從軍事,還是經(jīng)濟都旗鼓相當(dāng)。

硬干,只會把辛辛苦苦積累的家業(yè)耗盡,還生靈涂炭。

可不干掉楚國,華夏就不能一統(tǒng)。

管仲知齊桓公的小心思后,便對外宣稱,齊桓公喜歡梅花鹿,并派100人到楚地買鹿。

當(dāng)時,梅花鹿是稀罕物,只有楚地才有。楚國人也只把它端上餐桌當(dāng)吃食,而且價格很低,一頭鹿只要兩銅錢。

當(dāng)齊桓公的買買團到達楚地時,他們并不急于買鹿,而是在鬧市大肆宣揚“齊桓公好鹿,愿重金求購”。

楚地商人見發(fā)財機會來臨,紛紛坐地起價,買買團出錢絕不手軟。

不幾天,齊國大臣的買買團也到達楚地,加入購鹿團隊。

同時,管仲把一頭鹿的收購價漲到40枚銅幣。

楚人一看,一頭鹿的價格比千斤糧食還貴,紛紛放下農(nóng)具,帶上獵具去深山捕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楚國官兵也悄悄停止訓(xùn)練,加入捕鹿隊伍,陸續(xù)把兵器換成獵具,偷偷上山尋鹿。

湊巧楚成王和魯莊公是一路人,腦袋不清醒,有衡山國、魯國前車之鑒,他見后竟不氣惱,也不阻止手下行為。

反而興奮的對大臣說:齊桓公好鹿,是重蹈衛(wèi)懿公好鶴覆轍。

楚大臣們聽后深以為然。他們在宮殿里胡吃海喝,天天開party ,只等齊國元氣大傷,坐擁天下。

一年間,楚國國庫銅幣堆積如山,田地卻大片荒蕪。楚軍也人黃馬瘦,毫無戰(zhàn)斗力。

而管仲一面繼續(xù)抬高鹿價,一面悄悄準(zhǔn)備糧草。待楚國糧食匱乏時,他封鎖邊境,禁止糧食流入楚國。

楚國空有大量財寶,卻買不到糧食,軍隊?wèi)?zhàn)斗力銳減,只能求和。

這段故事還誕生一個成語“買鹿制楚”。

接下來,就是復(fù)制粘貼,去代國買狐貍。結(jié)果不費吹灰之力,買狐降代。

細心的你一定發(fā)現(xiàn),在衡山之謀、齊紈魯縞、買鹿制楚、買狐降代中,管仲利用人性,通過制造虛假需求搞貿(mào)易戰(zhàn),從而摧毀對方經(jīng)濟,實現(xiàn)兵不血刃而屈人之國。

這是2600年前的智慧和謀略。

今天,也有人照搬,最典型的就是特朗普。出發(fā)點是解決美國本土制造業(yè)、就業(yè)問題,但方法錯了,用錯了地方,沒看清現(xiàn)實。

所以說,特朗普終須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