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川有余水,大海無滿波。器量各相懸,賢愚不同科?!?唐?孟郊

【譯文】

眾多河流的水常常會有溢出的時候,而大海卻永遠沒有滿溢的波濤。這是因為它們的容量大小相差懸殊,人的度量也是如此,賢能的人和愚蠢的人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

2.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讓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清?史典

【譯文】

如果對方的道理是正確的,而我的道理是錯誤的,我會承認并謙讓;如果對方的道理是錯誤的,而我的道理是正確的,我也會包容對方。

3.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晉?傅玄

【譯文】

疾病常常是因為飲食不注意而進入身體,災(zāi)禍往往是因為說話不謹慎而引發(fā)的。

4.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明?錢琦

【譯文】

不喜歡追逐名聲的人,通常也不貪圖利益;而那些熱衷于追求名聲的人,往往是特別貪圖利益的人。

5.不言之言,聞于雷鼓。—— 春秋?管仲

【譯文】

不用言語表達的實際行動,所產(chǎn)生的影響就像雷鳴般震撼人心。

6.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不知禮,無以立人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墩撜Z》

【譯文】

不懂得天命,就沒有可能成為君子;不懂得禮儀,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不懂得分辨他人的言語,就沒有辦法認識他人。

7.才不宜露,勢不宜恃,享不宜過?!?明?姚舜牧

【譯文】

才能不應(yīng)該過度顯露,權(quán)勢不應(yīng)該過分倚仗,享受不應(yīng)該過度奢侈。

8.讒言傷善,青蠅污白?!?漢?王充

【譯文】

讒言會傷害善良的人,就像蒼蠅會玷污潔白的東西一樣。

9.朝有過,夕改,則與之;夕有過,朝改,則與之?!?春秋?曾參

【譯文】

如果一個人早晨犯了過錯,晚上能夠改正,就應(yīng)該給予肯定;如果晚上犯了過錯,早晨能夠改正,也應(yīng)該給予肯定。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數(shù)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戰(zhàn)國?屈原

【譯文】

尺雖然比寸長,但也有它的短處;寸雖然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長處。世間萬物都有不足之處,人的智慧也有無法發(fā)揮作用的時候,計數(shù)也有達不到的地方,神靈也有不通曉的事情。

11.出言不當,反自傷也?!?漢?劉向

【譯文】

說話不恰當,反而會傷害到自己。

12.處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處事不可任己見,要悉事之理?!?明?呂坤

【譯文】

與人相處不能只憑自己的主觀意愿,而要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想法;處理事情不能只憑自己的主觀見解,而要了解事情的道理和規(guī)律。

13.辭達則止,不貴多言?!?宋?朱熹

【譯文】

言辭能夠表達清楚意思就可以了,不看重過多的言語。

14.得魚而忘荃,得意而忘言?!?戰(zhàn)國?莊周

【譯文】

捕到魚后就忘記了捕魚的竹器,領(lǐng)會到了意思就忘記了表達的言辭。比喻達到目的后就忘記了原來的憑借。

15.多言而不當,不如其寡也?!?春秋?管仲

【譯文】

喜歡說話但說的不恰當,不如少說話。

16.方嚴是處人大病痛,圣賢處人,離一溫厚不得。—— 明?呂坤

【譯文】

方正嚴厲是與人相處時的大毛病,圣賢之人與人相處,不能缺少溫和寬厚。

17.高山之巔無美木,傷于多陽也;大樹之下無美草,傷于多蔭也?!?漢?劉向

【譯文】

高山的山頂上沒有美好的樹木,是因為受到了過多陽光的傷害;大樹的下面沒有美好的小草,是因為受到了過多樹蔭的遮蔽。

18.涵養(yǎng)、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養(yǎng)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 宋?朱熹

【譯文】

在涵養(yǎng)品德、達到和諧、努力實踐這三個方面,要以涵養(yǎng)品德為首,達到和諧次之,努力實踐又次之。

19.好利者,逸出于道義之外,其害顯而淺;好名者,竄入于道義之中,其害隱而深?!?明?洪自誠

【譯文】

貪圖利益的人,他們的行為超出了道義的范圍,所帶來的危害是明顯且淺顯的;而貪圖名聲的人,他們的行為隱藏在道義之中,所帶來的危害是隱蔽且深遠的。

20.惠言若金?!?唐?儲光羲

【譯文】

美好的言辭如同金子一樣珍貴。

21.毀人者失其直,譽人者失其實,近于鄉(xiāng)原之人哉?—— 唐?皮日休

【譯文】

詆毀他人的人會失去自己的正直,過度贊譽他人的人會失去真實,這樣的人接近于偽善的人。

22.交淺言深,君子所戒。—— 宋?蘇軾

【譯文】

交情淺卻談?wù)摵苌畹脑掝},這是君子應(yīng)該避免的。

23.節(jié)酒慎言,喜怒必思?!?唐?孟郊

【譯文】

要節(jié)制飲酒,謹慎說話,在喜怒之時一定要思考后果。

24.戒太察,太察則無含弘之氣象?!?明?于謙

【譯文】

要戒除過于苛察,過于苛察就沒有寬容宏大的氣象。

25.君子修其身于暗室屋漏之地,而聲流于四方萬里之外?!?元?歐陽玄

【譯文】

君子即使在無人看見的暗室中,也會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而他的名聲卻會傳播到四方萬里之外。

26.開敢諫之道,納逆己之言?!?晉?傅玄

【譯文】

要開辟敢于進諫的道路,接納與自己意見相反的言論。

27.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漢?司馬遷

【譯文】

逆耳的忠言就像良藥,甜美的奉承話就像疾病。

28.美曰美,不一毫虛美;過曰過,不一毫諱過?!?明?海瑞

【譯文】

好就是好,一點也不虛假地贊美;錯就是錯,一點也不隱瞞過錯。

29.面從后言,古人所戒?!?宋?司馬光

【譯文】

當面順從,背后又有不同的言論,這是古人所警戒的行為。

30.妙語精言,不多為貴?!?宋?歐陽修

【譯文】

精妙的語言,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1.能無私于一人,故萬物至而制之,萬物至而命之。—— 戰(zhàn)國?尉繚

【譯文】

如果能夠?qū)λ腥硕紱]有私心,那么萬物到來時都能掌控它們,萬物到來時都能支配它們。

32.佞言似忠,奸言似信。—— 清?申涵煜

【譯文】

諂媚的話看似忠誠,奸詐的話看似可信。

33.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戰(zhàn)國?孟軻

【譯文】

他的觀點有一定的根據(jù),他的言論有一定的道理。

3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唐?韓愈

【譯文】

人不是一生下來就什么都知道的,誰能沒有疑惑呢。

35.傷人之語,劍戟之痛?!?晉?葛洪

【譯文】

傷害他人的話語,會給人帶來像被刀劍刺傷一樣的痛苦。

36.書必擇而讀;人必擇而交;言必擇而聽;路必擇而蹈?!?清?張履祥

【譯文】

書籍必須選擇有益的來讀;人必須選擇品行好的來交往;言論必須選擇正確的來聽??;道路必須選擇正確的來行走。

37.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瑾瑜匿瑕,川澤納污。—— 漢?東方朔

【譯文】

水太清了就不會有魚,人過于苛求就不會有朋友。美玉也會有瑕疵,江河湖澤也能容納污垢。

38.無側(cè)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僻讓之心,非人也?!?戰(zhàn)國?孟軻

【譯文】

沒有同情心,就不是人;沒有羞恥心,就不是人;沒有謙讓心,就不是人。

39.毋拒直言,毋納偏信?!?宋?歐陽修

【譯文】

不要拒絕正直的言論,不要接受片面的信任。

40.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春秋?曾參

【譯文】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謀劃事情是否忠誠?與朋友交往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fù)習了?。

41.喜傳語者,不可與語?!?明?陳繼儒

【譯文】

喜歡傳播別人話語的人,不要和他交談。

4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春秋?老聃

【譯文】

真實可信的話往往不華麗,華麗動聽的話往往不可信。

43.行一棋不足以見智?!?漢?劉安

【譯文】

下一步棋不足以看出一個人的智慧。

44.行欲先人,言欲后人。—— 春秋?曾參

【譯文】

行動要比別人先,言論要比別人后。

45.雅言難入,淫言易聽?!?宋?胡宏

【譯文】

高雅的言論難以被人接受,低俗的言論卻容易被人聽信。

46.言而不信,何以為言?!洞呵锕攘簜鳌?/strong>

【譯文】

說話卻不講信用,那還能叫說話嗎。

47.言極則怒,怒極說危?!秴问洗呵铩?/strong>

【譯文】

說話太過分就會引起憤怒,憤怒到極點就會有危險。

48.言心聲也,書心畫也?!?漢?楊雄

【譯文】

言語是內(nèi)心想法的表達,書法是內(nèi)心感情的描繪。

49.言語之惡,莫大造孽?!?明?呂坤

【譯文】

言語上的惡意,是最大的罪過。

50.言之易,行之難?!?a class="keyword-search" >呂氏春秋》

【譯文】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51.言忠信,行篤敬。——《論語

【譯文】

說話要忠誠守信,行為要篤實恭敬。

52.寧死不背理,寧貧不墮志?!?諺語

【譯文】

寧可犧牲生命也不違背真理和道德,寧可忍受貧困也不放棄自己的志向。

53.一言之美,貴于千金?!?晉?葛洪

【譯文】

一句美好的話語,比千金還要珍貴。

54.一字不可強與人,一言不可強許人,一笑不可強假人?!?明?薛煊

【譯文】

一個字也不可以勉強給別人,一句話也不可以勉強答應(yīng)別人,一個笑容也不可以勉強裝出來給別人。

55.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春秋?孔丘

【譯文】

有學問卻好像沒有學問一樣,知識充實卻好像很空虛,被人侵犯也不計較。

56.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 《孝經(jīng)·感應(yīng)》

【譯文】

對父母兄長孝敬友愛達到極致,就能夠與天地神靈相通,其光輝可以照耀到四海之 外, 普天之下無不感通。

57.與人善言,暖于布帛?!?戰(zhàn)國?荀況

【譯文】

跟人說友善的話語,比布帛還要溫暖。

58.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戰(zhàn)國?呂不韋

【譯文】

想要戰(zhàn)勝別人,必須先戰(zhàn)勝自己;想要評論別人,必須先評論自己;想要了解別人,必須先了解自己。

59.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洞髮W》

【譯文】

想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德,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行為;想要端正自己的內(nèi)心,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60.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戰(zhàn)國?荀況

【譯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會抱怨別人,懂得天命的人不會抱怨上天;抱怨別人的人會陷入困境,抱怨上天的人沒有志向。

▼今日推薦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