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文兵 吳福清 特約通訊員 陳福平 攝影報道
4月16日,在峽江縣仁和鎮(zhèn)彭家村,留守老人彭梅生早早就搬著椅子坐在家門口,擺好茶水,不時向路口張望,等待女兒寄來的快遞。一見著郵遞員王槐生,彭梅生老人倒上茶水,招呼他坐下歇歇腳?!斑@個快遞能直接送到家里,多虧您了,不然我這么大年紀,去鎮(zhèn)上取也不方便?!迸砻飞f,“今天的包裹是女兒給我買的衣服和各種零食,每次女兒給我買東西,我都交代她一定要發(fā)郵政快遞,能送到家里?!?/p>
峽江縣仁和鎮(zhèn)仁和村,王槐生(左)將代購的糧油送到留守老人家中。

200余公里投遞里程,130余個投遞點,王槐生走了31年。
1994年,23歲的王槐生成為一名鄉(xiāng)鎮(zhèn)郵遞員。那時候,他每天騎著“二八大杠”自行車,載著40公斤重的郵件走村串戶。200余公里投遞里程,130余個投遞點,王槐生31年走著同樣的郵路,只是交通工具由自行車升級為摩托車,現(xiàn)在又變成了新能源汽車,郵件送到鄉(xiāng)親們手中的時間也日益縮短。時代在變,郵件里的故事也在變。過去,王槐生送的大多是匯款單和信件,如今更多的是包裹和農(nóng)資。

峽江縣仁和鎮(zhèn)大畔村,王槐生(中)為村民郵寄臘肉和土雞蛋。

3月12日,王槐生整理好快遞,準備前往各個村莊投遞。
郵件也向山外傳遞著牽掛。在峽江縣仁和鎮(zhèn)仁和村,村民鐘有珍邊打包準備寄出的快遞邊跟王槐生說:“這60個土雞蛋,我是寄給遠在浙江寧波的外孫女,她正長身體,需要營養(yǎng)?!?/p>
正如田野間的油菜花年復(fù)一年綻放,王槐生在這條郵路上一年年奔走,從青絲到白發(fā)。31年來,王槐生磨破了200多雙膠鞋,發(fā)放、攬收超百萬件郵件、快遞,曾20多次獲得峽江縣郵政分公司“先進工作者”稱號,還獲評吉安市“最美郵遞員”。
來源:江西日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