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殉國。消息傳至南京,六部九卿等諸位大臣,立即擁戴福王朱由崧繼位,重建明朝,史稱南明,年號弘光。

史可法為弘光朝的兵部尚書,殿閣大學(xué)士相當于宰相兼國防部長之職。此時南明尚據(jù)有江南半壁江山,各地兵勇號稱百萬。然而,多爾袞志不在北京,誓要逐鹿中原,遂下令豫親王多鐸率一萬清軍直撲揚州。

江北的揚州乃是南京的門戶,朝廷給了史可法多少人馬呢?僅給了三千,讓史可法率領(lǐng)這三千兵士鎮(zhèn)守揚州。當時的揚州雖然是擁有百萬人口的大城市,但面對最為勇猛的清軍將領(lǐng)多鐸,顯然難以守住。史可法多次往返南京,請求朝廷增兵,可朝廷中的昏君佞臣卻一兵一卒都不增派。史可法的母親就在南京,他幾次到南京城,都無暇去看望自己的母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來,倒是來了一支援軍。甘肅有一支平叛的部隊被打散,總兵帶領(lǐng)四千多人前來,如此一來,揚州的守城兵力不過萬人。都說“八旗滿萬不可敵”,如今多鐸率領(lǐng)的是十萬大軍,整個揚州城被烏云般的大軍壓境,城中百姓瑟瑟發(fā)抖。

多鐸先是派使者進城,送去多爾袞寫給史可法的信,勸史可法投降,稱若歸降可享榮華富貴,城中百姓也能安居樂業(yè)。史可法揮刀斬殺了送信使者,并將這封勸降信帶到城樓,當著多鐸的面將其燒毀,并發(fā)誓與揚州城共存亡。

多鐸惱羞成怒,隨即下令攻城,雙方殺得昏天黑地。一天下來,清軍的尸體堆積得越來越高,甚至不用云梯,他們就能踏著己方士兵的尸體爬上城墻。那位帶領(lǐng)四千多人的甘肅總兵,打了一輩子仗,從未見過如此勇猛的清軍,便對史可法說:“咱們投降吧?!笔房煞ɑ貞?yīng)道:“我奉天子之命鎮(zhèn)守揚州,城在我在,城亡我亡。你若想求榮華富貴,我不阻攔,我也無力阻攔,”隨后,這個甘肅總兵嚇破了膽,率領(lǐng)手下投降了清軍。揚州城的軍心就此徹底渙散、崩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后,多鐸調(diào)集所有的紅衣大炮,對準揚州城的西北角一頓猛轟,終于轟開一個缺口,殺紅了眼的清軍沖進揚州城。清軍進城后,守軍又進行了慘烈巷戰(zhàn)。史可法的部下沒有一人投降,全部戰(zhàn)死。殺光明軍后,清軍開始屠殺老百姓泄憤。因為他們一路勢如破竹,所到之城的明軍大多打開城門投降,熱烈歡迎清軍。沒想到在揚州,竟有人敢殊死抵抗,還毀書斬使,清軍因此惱羞成怒。

史可法在突圍過程中,看到大批清軍不斷砍殺街邊百姓,與自己的親兵激戰(zhàn)。他覺得這仗已毫無勝算,再打下去沒有意義,便高喊:“我是史可法!” 隨后被帶到多鐸的前線大營。多鐸深知史可法大名鼎鼎,英雄惜英雄,以禮相待,勸史可法投降,稱若歸順大清,立即下令封刀,可保全城百姓。

史可法卻堅決拒絕,說道:“我乃國家大臣,絕無歸降之心,只恨未能早死,本該追隨先帝于九泉之下。今日戰(zhàn)敗,只求速死,無需多言?!倍噼I心想,此人絕不肯歸降,留著便是禍害,畢竟當時南京尚未被攻占,整個南明還未平定,若人人都如此,這仗還怎么打?于是多鐸下令將史可法殺害,以儆效尤。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后,清軍在揚州城瘋狂殺戮,整整殺了六天,多鐸才下令封刀,而實際的殺戮持續(xù)了十天之久。史可法雖未能挽救局勢,但他的忠義氣節(jié)為后世所敬仰。史可法的尸體始終未被找到,后人只能留下他的衣冠冢。

直到史可法犧牲四年后,南明各地都還有人冒充史可法之名起兵抗清。后來,連清朝都懷疑史可法是否還活著,甚至不相信豫親王多鐸真的把他殺了。當時身為江南七省經(jīng)略的洪承疇,曾抓到一名明朝將領(lǐng),便問他:“史可法是否真的還活著?”對方的回答極有氣節(jié),反問道:“先生,我打聽一下,當年在松錦大戰(zhàn)軍中,您可知道遼東經(jīng)略洪承疇是生是死?”當年崇禎十三年松錦大戰(zhàn)與清軍作戰(zhàn)時,洪承疇就在軍中,他正是在那一戰(zhàn)被俘后投降了清軍,這一問氣得洪承疇臉上一陣紅一陣白!

揚州到底被屠殺了多少人?史書記載各不相同,有說八十萬,也有說三十萬,但無論哪個,數(shù)字都觸目驚心!史可法史公殉國一百三十年后,十全老狗乾隆為了安慰明朝遺民,才假模假樣給他修建了史公祠,題字:褒慰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