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縣城內有張鴻猷故居,是一座三進二天井四合院格局的建筑群,兩側用廊房溝通,建有橫向排列的院落4幢,內共有磚瓦房屋結構50余間,總建筑面積達11000平方米。

當年大導演謝晉在拍攝電影《紅色娘子軍》時,將此作為“南霸天”宅院的一個外景地,栩栩如生塑造了南方大地方“南霸天”這個婦孺皆知、家喻戶曉的反面人物藝術形象??梢娺@座宅院確實豪富!

不過后來張鴻猷故居成了大雜院,三個院落里住了幾十戶人家。至此番筆者尋訪時,故居已經封閉,并對住戶進行了清退,估計馬上要開始進行修繕,畢竟這是一處“省三”的文物保護單位。


張鴻猷是誰呢?他是陵水人,出生于清咸豐五年(1855),父祖均在縣衙門糧房當“書吏”。張鴻猷少時聰明好學,被富貴人家請去當自己兒子的免費陪讀生,學業(yè)漸進。后來他與弟張鴻謨、堂弟張鴻德都考中了科舉。張鴻猷是在光緒丁酉年(1897)拔貢,世人稱為“張拔貢”。

張鴻猷拔貢后,被委派為廣東省鎮(zhèn)平縣(現(xiàn)蕉嶺縣)教諭,他以“母老”為辭不赴任。在陵水縣,從設館授徒到執(zhí)教公學,達30余年。光緒末年,張鴻猷奉命籌辦順湖小學堂,并擔任校長至民國初年。在專心教育事業(yè)的同時,張鴻猷開始“儒而兼賈”,經營糖寮、養(yǎng)鴨、販賣藤、板等生意,又不斷購置田地,逐漸成為了陵水的大地主。


而陵水縣的這座張鴻猷故居,早在張鴻猷祖輩時就已經開建,至張鴻猷時形成今天的規(guī)模。1939年被侵華日軍搶占,抗戰(zhàn)勝利后張氏族人遷回。解放后成為縣公安局的辦公場所和宿舍。1983年公安局搬遷后又成為大雜院,至此番騰清。


張鴻猷創(chuàng)辦的學校,曾為陵水當?shù)嘏囵B(yǎng)了眾多鄉(xiāng)村教師,其子女后代也多為教育工作者。不過因為在這座故居里拍攝過《紅色娘子軍》,劇中人物南霸天形象太過深入人心,也使得后人往往將張鴻猷與惡霸地主聯(lián)系到了一起。(瓊49,第三批海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寫于2024年6月21日)
本頁圖片、文字、視頻為“烏何有之鄉(xiāng)大樹上”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不得搬運或他用。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