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省電,舍不得換燈泡,結(jié)果得不償失。
可能不小心崴到腳、骨折跌倒,甚至,還會影響大腦健康。
很多人問羅夕夕,逢年過節(jié)去看父母時,送啥保健品,我經(jīng)常說,可以試試送他們一個厚窗簾,一床舒服的被褥,或者是一盞明亮的燈。
記得提前下單,因為上門安裝需要收到貨后的3-5天。今天我們先好好聊一聊昏暗為何會增加癡呆癥風(fēng)險?

燈光與認知功能:昏暗為何“傷腦”?
光線對我們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有直接影響。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在昏暗的房間里工作,總是覺得腦子轉(zhuǎn)不動、容易犯困;而在一個明亮的房間里,或者白天靠窗辦公時,思路清晰、效率更高?這不是錯覺,而是科學(xué)事實。充足的光線能刺激大腦,讓它運轉(zhuǎn)得更順暢。
1. 光線是大腦的信息流
大腦健康就像養(yǎng)一盆花,土壤要肥沃(血管健康),陽光要充足(信息輸入)。光線明亮?xí)r,我們看清周圍環(huán)境的能力增強,大腦接收的信息流更通暢,處理信息的效率更高。反之,昏暗的光線讓信息輸入減少,大腦的“活躍度”隨之下降。
2. 生物鐘的指揮棒
光線調(diào)節(jié)人體的晝夜節(jié)律(生物鐘),尤其對老年人更重要。家里燈光昏暗,白天像夜晚,晚上又不夠明亮,會打亂生物鐘。

3. 情緒的調(diào)節(jié)器
昏暗的環(huán)境容易讓人感到壓抑、焦慮,甚至抑郁,而這些情緒問題與癡呆癥風(fēng)險增加有關(guān)。一項發(fā)表在《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的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處于低光照環(huán)境的人,抑郁癥狀更明顯,認知功能下降更快。
4. 安全隱患
且不說昏暗的燈光不僅影響大腦,還可能增加老年人摔倒的風(fēng)險,尤其在樓梯、廚房或廁所等地方。摔倒導(dǎo)致的頭部創(chuàng)傷是癡呆癥的已知風(fēng)險因素。

如何判斷家里燈光夠不夠亮?簡單實用的判斷
1. 主觀感受:走進房間,待幾分鐘,觀察自己是否覺得眼睛疲勞、有眩光感,或注意力難以集中。如果有這些感覺,說明燈光可能太暗或不均勻。
2. 用手機測光照:下載光照計App,用手機屏幕對準(zhǔn)光源,測出流明數(shù)(光照強度單位)。
操作:在房間不同角落測試,比如書桌、沙發(fā)旁、廚房操作臺,記錄最低和最高值。
標(biāo)準(zhǔn):
書房/閱讀區(qū):≥300流明;
客廳/活動區(qū):≥1500流明;
廚房/操作區(qū):≥1500流明。

3. 常見昏暗區(qū)域
書房:老式臺燈光線弱且集中;
廚房:只裝一盞小吊燈,操作臺暗得看不清;
樓梯/廁所:燈光不足,容易踩空或摔倒。
改善燈光的實用建議:點亮健康生活
1. 增加主光源亮度:客廳和廚房換成LED燈,亮度1500-2000流明,色溫4000-5000K(自然白光),既明亮又不刺眼。我曾今給客廳換了2000流明的吸頂燈,家人說“感覺屋子大了”,看電視也更舒服了。
2. 安裝感應(yīng)燈:樓梯拐角、廁所、走廊。感應(yīng)燈人來即亮,省電又安全。半夜上廁所再也不用摸黑,摔倒風(fēng)險大大降低。
3. 智能語音燈:方法:安裝帶語音助手的功能燈,老人說“開燈”“調(diào)亮”,就能輕松控制。
4. 送燈的“健康禮物”:逢年過節(jié)不知道送什么?一盞明亮的臺燈或吸頂燈,既實用又貼心,價格也不貴(幾十到幾百元)。很多老人擔(dān)心安裝,我個人的推薦是,提前下單送到父母家,然后預(yù)約安裝時間(通常會收獲后遲3-4天),安裝時間剛好要自己在老家的幾天。這樣安裝的時候確保自己在老人家里,手把手教會父母怎么使用。

綜合降低癡呆癥風(fēng)險:燈光只是起點
燈光昏暗只是癡呆癥的眾多風(fēng)險因素之一。要全面保護大腦,還需關(guān)注以下方面:
腦力鍛煉:每天讀報、下棋,保持大腦活躍。
體力鍛煉:每周150分鐘快走或太極拳,促進血液循環(huán)。
飲食調(diào)控:多吃魚、堅果,少吃油膩甜食。
三高管理:控制血壓、血糖、膽固醇,定期體檢。
聽力保護:聽力下降與癡呆相關(guān),及時配助聽器。
避免頭部創(chuàng)傷:走路小心,減少摔倒風(fēng)險。
點亮房間,就是點亮健康!希望這篇文章讓你有所收獲,記得給父母家檢查一下燈具,祝大家身體健康、大腦靈光,我們下期見!
參考資料
Guu TW, Aarsland D, Ffytche D. Light, sleep-wake rhythm, and behaviou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in care home patients: Revisiting the sundowning syndrome. Int J Geriatr Psychiatry. 2022 May;37(5):10.1002/gps.5712. doi: 10.1002/gps.5712. PMID: 35470491; PMCID: PMC9324910.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