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早上6點,75歲的祁阿姨準時醒來,但現在,她已不用急著起床去倒馬桶了。在閔行區(qū)“無衛(wèi)生設施住房改造”民生工程推動下,祁阿姨在浦錦街道塘口老街住了30多年的老宅,如今終于用上了嶄新的衛(wèi)生間。

去年,閔行區(qū)啟動本輪“拎馬桶”點位底數排摸,對47戶老街片區(qū)住宅開展無衛(wèi)生設施住房改造。截至目前,本輪47戶全部完成馬桶加裝,塘口老街、中河老街等百年老街的“如廁難”成為歷史。

看不到了

“倒馬桶”成回憶

走進祁阿姨的老屋,瓷磚锃亮的衛(wèi)生間里,熱水器、抽水馬桶、防滑地磚一應俱全。這一處面積不大的衛(wèi)生間卻實實在在改變了祁阿姨一家的生活。

“拎馬桶”曾是塘口老街上是最常見的現象。由于老街上的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村民的家里大多沒有衛(wèi)生設施。祁阿姨一家也拎了幾十年的馬桶。

“以前早上起來上廁所,樓上樓下都要拎馬桶、痰盂,還要走4、5分鐘的路去老街上的公共廁所倒馬桶,每天還要洗馬桶……”祁阿姨感慨地說道,“沒有衛(wèi)生間,洗澡也很困難,得用盆接水,大盆小盆舀水倒水忙得不可開交,還常常把地面搞得十分潮濕。要是在冬天洗澡,只能馬馬虎虎擦一擦,生怕感冒了。”

“實在沒辦法,后來我兒子在廚房間自己安裝了簡易馬桶,但由于沒有規(guī)范下水道,經常堵塞,只能尷尬的時候用一用,”祁阿姨說,“最怕過年時親戚來做客,沒衛(wèi)生間多不方便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去年,塘口村迎來了無衛(wèi)生設施老舊住房改造,經過一周時間施工,祁阿姨家終于也有了獨立的衛(wèi)生間。改造后的衛(wèi)生間兼具如廁和洗浴功能,祁阿姨指著改造一新的衛(wèi)生間笑著說:“馬桶是免費安裝的,不要錢,我們自己出資又買了瓷磚和熱水器,施工單位給我們免費安裝了?!?/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區(qū)房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4年1月起,閔行區(qū)啟動本輪“拎馬桶”點位底數排摸。經排摸,老街片區(qū)尚存“拎馬桶”居民47戶,居住面積約2200平方米,分別分布在浦錦街道中河、塘口老街22戶,馬橋鎮(zhèn)馬橋東街20戶,華漕鎮(zhèn)紀王老街5戶。目前47戶已全部簽約完畢,完成馬桶安裝。

1.5平方米

“螺螄殼”里的民生溫度

根據市委、市政府相關工作部署,閔行區(qū)因地制宜確定實施方案,結合規(guī)劃要求、場地條件、居民意愿等情況,綜合運用點位加裝馬桶、設置室外獨用廁所、老街整體修繕改造等方式,確定轄區(qū)內“拎馬桶”改造方案。

在中河老街412號,來滬務工的胡先生也有相似經歷。3年來,他每天要步行5分鐘去公廁,洗澡只能趁工地加班解決?!岸彀胍箖燃保媸且а烙矒??!?/p>

但胡先生家面積較小,施工單位就將1.5平方米的轉角空間改造成衛(wèi)生間,既不影響通行,又方便上廁所,胡先生對此相當滿意。“加裝了衛(wèi)生設施,生活更加便利了?!焙壬f。

在中河老街,共有12戶村民家里都像胡先生家一樣,采用了屋內加裝簡易衛(wèi)生間的改造方式。

然而,在中河老街還有3戶“蝸居”家庭,由于面積實在太小了,不適合改建簡易衛(wèi)生間。通過鄰里協商,大家同意在室外為他們建立獨用衛(wèi)生間。記者在老街上看見,獨用衛(wèi)生間離這3戶住戶都不遠,面積也在1.5平方米左右,還配備了鑰匙,只供住戶自家獨立使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閔房集團下屬子公司閔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徐俊杰介紹,為了盡快消除居民的不便,改善大家的居住環(huán)境,改造方案更像“量體裁衣”:條件達標的家庭安裝衛(wèi)生間,可配備淋浴室;小戶型安裝簡易衛(wèi)生設施;條件困難的家庭則創(chuàng)新“戶外獨衛(wèi)”模式。目前,閔行區(qū)里已建立“一戶一檔”定期回訪制度,確保設施長效使用。

過去的塘口老街、中河老街,清晨總能看到拎著馬桶匆匆走過的身影,公廁門口排起的長隊成了“特色景觀”;如今,石板路上多了散步的老人和嬉鬧的孩子,老街正悄悄煥發(fā)新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記者:李逸

視頻:徐悅 吳佳偉

初審:林心怡

復審:方雨斌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