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南京中山碼頭前的江邊路向北徐行約800米,道路右側(cè)有一條小街——大馬路。一個世紀前,這條街是南京商埠的核心街道,有“南有夫子廟,北有大馬路”之說。

近日,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在瞻園羅爾綱史學館推出“燈火大馬路:南京商埠文獻史料展”。展覽共展出各類檔案資料、歷史圖片、近代藏品等200余件,詳細梳理了南京商埠從開放、發(fā)展、繁榮到迎接解放、華麗轉(zhuǎn)型成為城市名片的歷史過程。
近代以來,隨著列強入侵,中國許多沿海沿江城市或被動或主動地開放為通商口岸,“商埠”一詞由此產(chǎn)生。南京商埠自1899年正式開埠,至1950年5月停辦,其正式運營時間僅半個世紀。在這段并不長的時間里,下關濱江兩岸崛起成為水陸交通樞紐和商貿(mào)物流名埠。
南京歷史上最早采用近代科學方法繪制的地圖是哪一幅?策展人、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綜合業(yè)務部主任孔令琦告訴記者,就是展覽中的一幅《江寧府地圖》,由法國傳教士蓋拉蒂(中文名“方殿華”)于1898年繪制。這張地圖帶有比例尺,標注了經(jīng)緯度,與現(xiàn)代地圖幾無二致。
“地圖上的馬路是署兩江總督張之洞在1895年主持修筑的連接下關江邊至城內(nèi)總督衙門的江寧馬路,也是南京第一條近代市政道路。今天的大馬路和建寧路儀鳳門段就是其舊址?!笨琢铉^續(xù)向記者講解,“圖中有一些非常小的船形標志,被標注為‘洋棚子’,就是當時的碼頭。南京1899年才正式開埠,因此一直沒有修輪船碼頭,‘洋棚子’實際上是南京歷史上第一個正式的輪船碼頭?!?/p>
南京有兩個地名叫鐵路北街、鐵路南街,但它們附近并沒有鐵路,這是怎么回事?孔令琦介紹,1959年前,這里真的有鐵路,原先叫寧垣鐵路,后又更名寧省鐵路、京市鐵路等,老南京人親切地稱之為“小火車”。滬寧鐵路開通后,時任兩江總督端方奏請修建了寧垣鐵路。1908年8月,寧垣鐵路開始運營,1959年被拆除。
20世紀30年代,作為商埠核心的大馬路成為南京城北地區(qū)最為繁華的街市,沿街有西服店18家,綢緞莊4家,招商、大東、中華等旅館多家,并有得意樓、周興園、一品香等飯店以及薈芳、迎春等清唱茶社。
孔令琦告訴記者,相比夫子廟,大馬路主要售賣洋貨,如煤油、紡織品、化工產(chǎn)品、卷煙、留聲機等,更“洋氣”。據(jù)生活在大馬路的老人回憶,那時候大馬路的鞋帽洋貨店一有新貨,南京城的太太小姐們就會聞訊趕來,早晚路堵,不亞于今天的早晚高峰。
世易時移,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南京商埠在完成歷史使命后逐漸轉(zhuǎn)變?yōu)槌鞘形幕闹匾?。?jīng)多年打造,如今融匯著近代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及長江文化的“百年商埠”,正以其深蘊的歷史內(nèi)涵和絕美的濱江美景,成為市民、游客的網(wǎng)紅打卡地。
江南時報記者 錢海盈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