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法院數(shù)據(jù)顯示,62%的離婚財產糾紛涉及房產歸屬。北京張女士的經歷,撕開了親情最現(xiàn)實的面具。

凌晨三點的手機震動聲里,婆婆發(fā)來的60秒語音帶著哭腔:「拆遷款下來就給你買新車,房產證先加你爸名字行不行?」我攥著診斷出焦慮癥的病歷單,想起五年前那個暴雨夜——為給公婆蓋養(yǎng)老房,我抵押嫁妝貸款30萬。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民法典》第1063條明確規(guī)定,婚前財產不因婚姻關系轉化。可當我拿出當年轉賬記錄,丈夫突然改口:「都是一家人算這么清干什么?」拆遷公示貼出的那周,村里7戶人家爆發(fā)財產糾紛,隔壁李嬸為爭30平補償面積,把親兒子告上了法庭。

房產中介老陳透露,拆遷區(qū)二手房掛牌量暴增300%:「見過兄弟反目的,妯娌撕破臉的,最狠的是八十歲老太把養(yǎng)老房過戶給保健品銷售員?!刮沂刂吭?800元的房貸記錄,突然看懂婆婆朋友圈里那條「家和萬事興」的分組可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心理學教授周正最新研究顯示,78%的家庭沖突源自「情感賬戶」透支。當我把拆遷辦通知截圖發(fā)進家族群,小姑子秒回的「嫂子真能干」后面,跟著二叔陰陽怪氣的「城里人就是精明」。

杭州某拆遷戶百萬現(xiàn)金被兒媳卷走的新聞沖上熱搜時,我正在公證處打印銀行流水。婆婆突然沖進來抱住我大腿哭嚎,攝像機鏡頭下,她指甲深深掐進我新買的西裝裙。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家庭發(fā)展報告》指出,我國代際經濟糾紛年均增長17%。走出法院那天下著雨,我摸著房產證上燙金的單獨所有字樣,突然想起婚禮那天司儀說的祝福語:愿你們永遠坦誠相待。

當親情變成計算器上的加減乘除,我們究竟在守護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