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國共兩黨開始合作抗日,陜北一帶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蔣介石為了限制八路軍的發(fā)展,只給了三個師的番號,每個師定員15000人。當時八路軍的兵力和武器裝備與日寇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為了保衛(wèi)總部的安全,成立了八路軍總部特務團,下轄9個步兵連和三個直屬連。作為保衛(wèi)總部安全的“御林軍”,特務團的團長該由誰來擔任呢?

首先這個團長必須在政治上絕對可靠,不能遇到困難就動搖。其次還要有過硬的軍事才能,以便在和敵人遭遇時能指揮部隊,掩護總部首長脫險。以這兩個硬指標為條件,上級最終選擇了朱水秋。朱水秋是貧苦農民出身,為了謀生,加入了葉挺獨立團,跟隨部隊參加了北伐。1927年8月,南昌起義爆發(fā),朱水秋也參加了。起義成功后張發(fā)奎調集重兵發(fā)起反撲。
為了保存實力,起義部隊主動撤離南昌,準備南下廣東,在那里建立根據地,然后舉行新的北伐。走到三河壩的時候,遭到錢大鈞部的圍堵。周士第的25師奉命留下來阻擊敵人,朱水秋也參加了這次惡戰(zhàn)。由于兵力相差過于懸殊,25師苦戰(zhàn)后失利。周士第離隊向上級匯報,余部在朱德和陳毅的帶領下,轉戰(zhàn)到了湘南。此時毛主席已經率領秋收起義的余部上了井岡山,并站穩(wěn)了腳跟。

得到這個消息后,朱德和陳毅率部也來到了井岡山,朱毛會師后,朱水秋升任排長。井岡山地廣人稀,物產有限,加上敵人的圍堵和封鎖,紅軍的生活條件很苦。經常連鹽都買不到,只能用土辦法熬鹽,吃的也是高粱米和南瓜飯。在這種情況下,朱水秋也從未動搖。后來中央紅軍被迫離開蘇區(qū)開始長征,一路上除了要和圍追堵截的敵人作戰(zhàn)外,還面臨著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的考驗。
過草地的時候,由于籌措到的糧食有限,部隊進入草地后不久就斷了糧,靠著吃草根和野菜,朱水秋硬是走出了草地。經歷過種種考驗的朱水秋,在政治上是絕對可靠的,這也是上級任命他擔任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團長的重要前提。

此外朱水秋的軍事才能也很高,中央紅軍時期,他參加過多次反圍剿斗爭,獲得過三等紅星獎章。長征途中,朱水秋經歷過湘江惡戰(zhàn),數次和死神擦肩而過。黎平會議后,上級決定奪取遵義,并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朱水秋任團長的紅6團。一開始,朱水秋是準備強攻的,并親自帶第一營和偵察排先行。途中和敵軍的一個營遭遇,朱水秋果斷率部向敵人發(fā)起強攻,很快將敵軍擊潰,還活捉了數十人。
此時他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決定智取遵義城。他做通了俘虜兵的思想工作,將他們編成了一個排。然后讓偵察排全部換上了國軍的衣服,由俘虜兵組成的排在前面帶路,順利叫開了城門。進城后,朱水秋命令20多名司號員一起吹響沖鋒號,城中的敵軍搞不清楚紅軍的虛實,還以為紅軍大部隊進了城,紛紛逃竄,朱水秋兵不血刃拿下了遵義。
這一仗打得十分漂亮,智勇雙全的朱水秋在戰(zhàn)后受到了上級的表揚。臨場應變能力強,軍事指揮才能出色,再加上政治上可靠,朱水秋順理成章地成了八路軍總部特務團的首任團長。

此外,朱水秋的資歷也很老,他參加過南昌起義,經歷過朱毛會師,擔任過紅6團的團長,后來的開國少將曾保堂當時在6團第一營當營長;1935年秋季,中央紅軍在俄界正式整編為陜甘支隊,下轄十個大隊,朱水秋出任第6大隊大隊長。當時楊得志是第一大隊大隊長,梁興初是第二大隊大隊長,彭明治是第三大隊參謀長。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楊得志是上將,梁興初和彭明治都是中將。
紅軍時期的老資格,八路軍初期又擔任了“御林軍統(tǒng)領”,照此發(fā)展下去,新中國成立后,朱水秋的成就應該不會低。但建國后,他卻成了瀏陽縣武裝部副部長,高開低走,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還要從他的傷愈后的一次選擇說起。紅軍時期朱水秋打仗十分勇猛,先后6次負傷,由于當時的醫(yī)療條件有限,這些傷勢未能痊愈。擔任八路軍總部警衛(wèi)團團長后不久,朱水秋舊傷復發(fā)。

當時延安的條件很苦,為了給朱水秋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治療條件,盡快讓他康復,上級把他送到了武漢。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朱水秋傷愈,就在他準備返回太行山的時候,遇到了他的同鄉(xiāng)好友時任湘鄂贛特委負責人的羅梓銘。當時羅梓銘正在武漢向長江局匯報工作,為了加強敵后抗日力量,他希望上級能夠給自己派一名懂軍事的干部。遇到朱水秋后,羅梓銘認為這個老朋友就是最合適的人選,隨即向上級建議,要求派朱水秋到湘鄂贛工作。
上級征求朱水秋的意見,作為一名戰(zhàn)將,他還是想回到太行山繼續(xù)帶兵的,但看著好友期盼的眼神,他實在不忍心拒絕。最后他答應了羅梓銘的請求,來到湘鄂贛特委擔任了軍事部部長,特委的秘密機關設在平江。1939年6月,反動派制造了“平江慘案”,羅梓銘等特委負責人慘遭殺害,朱水秋因公外出,幸免遇難。得知朱水秋當過紅軍團長和八路軍總部警衛(wèi)團團長后,敵人認為他是一條“大魚”,派出了許多特務對他搜捕。

為了躲避敵人的搜捕,朱水秋不斷向偏遠地帶轉移,后來和組織上失去了聯系,成了一個普通的農民。1949年瀏陽解放前夕,朱水秋經過多次努力,終于和當地的地下黨取得了聯系,這才恢復了組織生活。新中國成立后,朱水秋曾經的戰(zhàn)友和一些部下都成了開國將軍,他卻被任命為瀏陽縣武裝部副部長。對此朱水秋看得很開,沒有任何怨言。1959年,由于身體原因,朱水秋離休,當時他還不到50歲。1994年,朱水秋病逝,享年84歲。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