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年后學歷會貶值成什么樣子?只會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甚至是研究生。
看到一位文學博士高贊的帖子說,現在最尷尬的群體是處在中間的廣大學生群體。他們借著擴招的東風,花光了父母大半輩子的積蓄,一路上迷迷糊糊讀到了大學。但大部分人并沒有把書讀透,學的都是一些無用的知識和絕對服從的思想。并不知道社會的運行規(guī)則。
當然,家庭也并沒有把太多的教育資源投放到他們身上,所以就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前景。因為這個門檻的崗位他們勝任不了,由于大學擴招配套資源跟不上,或者獨立專業(yè)太過冷門。至于工廠、擺地攤、送外賣,大部分人又拉不下來臉,也就是咱們常說的脫不下孔乙己的長衫。既然要干這個,當初又何苦去讀大學?
很多人通過學習認識提高了見識,了解了外界的繁華,但畢業(yè)后卻難以養(yǎng)活自己,也無法找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所以大部分人的學歷畢業(yè)后即貶值。
而最幸福的兩類人應該是 985、211 熱門專業(yè)的精英人才和初中沒有讀完就跑出來打工的人。985、211 熱門工科專業(yè)的人,在三四線城市年薪大概能有十幾萬,再找一個門當戶對的老婆,雖然說高首付要靠父母支持下買車買房,不過公積金大概率能夠覆蓋一半的房貸,壓力不大,這其實是目前中國所謂中產階級的標配。
還有就是初高中就沒有讀完,早早出社會打拼,在社會上開始摸爬滾打,學會了很多賺錢的技能,并且小有成就,還結了婚,孩子都上高中了,父母都健在,在家庭的幫襯下,老公孩子熱炕頭,大家壓根不會亂想,覺得這樣的日子就很滿足。
回想自己十幾年的求學經歷,好像也真是如此。本科畢業(yè),確實薪資太低,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就盲目跟風考了個研,但到研究生才發(fā)現自己不適合做科研,自己的就業(yè)也并不是很好找,很多問題并不是有個學歷就能夠解決的。這時候老師可能也會告訴你,研究生本來就是高不成低不就,那博士就好了嘛?可等到博士畢業(yè),發(fā)現就業(yè)還是不好找工作,會不會還有人出來說博士也是高不成低不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