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撰文/ 趙試

智駕平權這把火剛剛點燃,L3已是暗流涌動。

繼廣汽發(fā)布L3輔助駕駛之后,嵐圖汽車宣布跨入L3陣營。作為智駕“珠穆朗瑪峰”的華為,也定在上海車展前發(fā)布L3級智駕。

與廣汽只公布了L3級首車年內開售信息不同,嵐圖不僅帶來了全球首個L3級架構——天元架構(從發(fā)布時間看是這樣的),同時也帶來了支持L3的青云智能行駛平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先捋一捋行駛平臺與智能架構的底層關系。簡單說,行駛平臺技術重在解決車輛“下半身”能力,L3對車輛行、轉、停基礎素質的要求遠遠超過L2。而現(xiàn)L3級智能架構則是實現(xiàn)L3級智能駕駛的關鍵性技術架構。

科普一下什么叫架構,架構相當于技術底座,比如嵐圖“天元架構”就覆蓋車身結構、驅動形式、電子電氣布局以及主被動安全設計。架構應用極其廣泛,在半導體領域,芯片算力、GPU渲染、編程模型、計算平臺、計算語言是否領先都取決于底層架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搞清楚二者的關系后,我們再來看嵐圖帶來了哪些新的技術成果。

青云平臺有哪些硬核技術?

青云行駛平臺的核心技術概括起來有三層,第一層將動力、傳向、制動、懸架系統(tǒng)進行全域融合,第二層,系統(tǒng)具備自主思考、深度學習能力,第三層則是系統(tǒng)全部轉為由AI決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實際上,整車控制域從L2開始就在不斷融合,城市NCA、高速NOA輔助駕駛也開始轉由系統(tǒng)完成。只不過,現(xiàn)在的系統(tǒng)只是單純地在處理數(shù)據(jù),而AI決策則讓系統(tǒng)更加類人化。AI決策同樣離不開大模型,比如現(xiàn)在各大車企紛紛提及的deepseek,deepseekR1是當下國內最好用且訓練成本最低的語言大模型,與它融合后,人機交互就從程序化變成了說人話。

嵐圖CEO盧放對平臺行駛性能技術作了詳細解讀。首當其沖的就是軸向磁通電機技術。一年前,奔馳其實就預演了這項技術,但并沒有商用化。因此,嵐圖算是全球第三家(其它兩家是法拉利和柯尼塞克)、中國第一家發(fā)布量產軸向磁通電機技術的車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軸向磁通電機為高性能電機,單電機扭矩達到650Nm,通過分布式布局(每個車輪都配備一臺軸向電機)實現(xiàn)了車輛原地掉頭功能。其應用場景還包括垂直車位泊入、冰雪路面脫困、狹窄路面調頭。

其次是線控轉向+制動技術,線控轉向讓超5米長大車可以蟹行、可以擁有A0級超小轉彎半徑。線控制動相比于傳統(tǒng)液壓制動,其制動系統(tǒng)響應時間從150ms縮短到100ms,百公里制動距離縮短1.8米。

從技術本源來講,線控轉向、線控制動是機械傳導向電信號傳導的跨代,也是實現(xiàn)L3的基礎。值得一提的是,兩大系統(tǒng)都有備份,備份系統(tǒng)介入時間僅為10ms,安全等級達到了ASIL-D最高等級。

第三是全主動懸架技術,該技術依托雙目攝像頭強感知能力掃瞄路面,以10次/秒振頻無級調節(jié)懸架來實現(xiàn)。全主動懸架技術的應用,讓車身震動減少了42%,繞樁車速提高了16.8%,剎車俯仰減少了50%。而這些都是實現(xiàn)擬人駕駛輔助的必備條件。

嵐圖首款L3車型今年內落地

嵐圖新一代智能駕駛系統(tǒng)命名為鯤鵬,這套系統(tǒng)基于天元架構構建,擁有鯤鵬瞰式網(wǎng)絡、九算大模型、鯤鵬萬象平臺三大核心模塊。按我的理解,三大模塊分別對應感知、算法及應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據(jù)盧放介紹,L3級鯤鵬智能駕駛系統(tǒng)將配備48個感知單元,有4顆激光雷達,其中包括700線激光雷達。目前量產車搭載的192線激光雷達探測距離為250米,相比于普遍使用的128線激光雷達,700線激光雷達的探測距離可達到300米,擁有超7倍的同距離識別精度。

算力方面,嵐圖L3車型將搭載雙旗艦智駕芯片,其雙計算單元算力超過1000TOPS。嵐圖并未公布智駕芯片的詳細信息,但使用華為智駕芯片的可能性最大,畢竟,嵐圖與華為已深度合作了嵐圖Free新車項目,這款車即將在上海車展上發(fā)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基于超強感知及高算力,鯤鵬系統(tǒng)AEB剎停速度從L2平臺130km/h提升到了160km/h。國內高速公路限速120km/h,160km/h剎停速度意味著AEB具備更高的安全冗余。

駕駛場景方面,L3鯤鵬智能駕駛系統(tǒng)擁有更豐富的場景預設,比如通過車云協(xié)同實現(xiàn)連鎖主動降速,遇到警車、消防車、救護車等應急車輛自可主動讓道。與此同時,系統(tǒng)對潮汐車道、交替通行等復雜交通標識的理解能力更強。比如占道施工,“ 小米SU7 參數(shù) 圖片 )門”用血染的事實告訴我們,這是L2、L3必須解決的場景。

與此同時,盧放放出另一個重磅消息:嵐圖將于今年內發(fā)布首款搭載L3鯤鵬智能駕駛系統(tǒng)的車型,這款定位于全尺寸大六座SUV內部代號為“泰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智能駕駛固安全之本

L2從量產到普及,中國車企用了十年。十年期間,我們目睹了中國智駕的飛速發(fā)展,也享受著科技平權帶來的福利,但高速發(fā)展的背后也暴露出急功近利與混沌無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L3面臨更大的安全風險,這個風險首先來自于技術層面。在L2普及過程中,迫于內卷壓力,不少L2“半成品”飛馳在路上,同樣的情況出現(xiàn)在L3上,后果不堪設想。好在在小米SU7事件后,從國家到車企都把輔助駕駛安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嵐圖天元架構發(fā)布會上,盧放提及最多的也是安全。

恕筆者直言,傳統(tǒng)車企的安全底線普遍高過用家電思維造車的新勢力。以累計銷量突破20萬輛的嵐圖汽車為例,其L2高階輔助駕駛累計行駛里程超過2428萬公里,僅2025年已避免可能碰撞超過4556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次來自于社會層面。L3定義為“有條件的自動駕駛”,“有條件”的邊界是什么?觸發(fā)危險后如何懲罰?這些都應該有嚴苛的標準,絕不能像之前一樣隨意夸大L2,一旦發(fā)生事故車企就急于“甩鍋”,這一切說白了,就是因為違法成本太低。還有一點,從L3開始,車企成為責任主體,駕駛員成為監(jiān)管員,這一角色變化的背后無疑隱藏著來自于倫理道德層面的巨大風險。

當然,智能汽車作為機器人時代的首個大終端,實現(xiàn)L3是無法阻擋的趨勢,這也是中國品牌迅速走向全球汽車中心的關鍵。但相比于頻頻提及的讓世界側目的“中國速度”,固安全之本才是智能駕駛的首要任務——安全才是科技文明的第一“護城河”。

全球首個L3級架構誕生在中國固然值得驕傲,但我們更愿意看到,嵐圖上路的首款L3車型帶給我們的是安全、美好的體驗。

版權聲明:圖文/視頻為線外邦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

(圖片由線外邦實拍,如需使用請聯(lián)系線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