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蛋滾穴法——加強版“滾雞蛋”
滾雞蛋,也就是“履蛋收陰術”,對體內(nèi)有寒有濕效果很好,還有加強版的滾雞蛋方法,就是在煮雞蛋的時候加不同的藥材,來達到更好的效果。
藥蛋滾穴法是用雞蛋和藥材同煮,然后用雞蛋在病人身體的一定穴位來回滾動,以治療疾病的方法。本法流傳于民間,主要是通過雞蛋滾動所產(chǎn)生的摩擦之力,以及雞蛋與藥物本身所具有的藥性,刺激病人的腧穴、經(jīng)絡,以使氣血流通,陰陽調(diào)和,從而達到愈病療疾之目的。
一、藥蛋滾穴法的主要原則
需要能簡單辨別患者不同的情況,用不同的藥材來加強滾雞蛋的效果,簡單說就是;
1、遇到受寒的情況,可以加入一些去寒的藥物,比如風寒感冒,可以在其中艾葉15克、生姜兩三片、蔥白帶須一根。受寒腹瀉肚子痛,可以加入干姜一起煮。
2、遇到有熱的情況,可以加入金銀花、連翹、蒲公英一起來煮雞蛋。
3、遇到有濕的情況,可以加入藿香、蒼術、陳皮。
4、如果弄不清楚寒熱,就什么都不用加,雞蛋本身就是一味藥。
二、具體操作方法
熱滾法取煮制好的雞蛋1枚,趁熱于病人頭、額、頸、胸、背、四肢、手足心等部以及穴位反復滾動熱熨。此蛋涼后置藥液中加熱,繼以另一只雞蛋滾動。如此反復數(shù)次,以病人微汗為度。
三、主治病癥舉例
1、外感高熱
雞蛋退熱方(《中醫(yī)外治法》) 雞蛋2個,煮熟去殼,加路路通、艾葉適量,去殼的熟蛋在藥液中煮10分鐘,以蛋在患兒頭額部先滾動10余圈,再依次在兩太陽穴、后頸、背部兩側(cè)、胸前區(qū)、臍部、肘窩、腘窩各滾動10余圈,冷則另換1只,兩蛋輪流使用。
滾完后,另用雞蛋1只煮熟切開,去殼、黃,2片蛋白重疊,納入銀戒指1只,敷于劍突下鳩尾穴處,1~2小時后去藥,戒指呈綠色。
功能退熱。主治小兒外感高熱不退。
2、麻疹
雞蛋透疹方(福建中醫(yī)藥1963;(6):20) 雞蛋1枚,生蔥3株,胡荽2.5g,將雞蛋連殼放入藥湯內(nèi)煮熟,取蛋備用。趁熱用蛋搓患兒,從頭面到軀干,次至上、下肢,蛋涼再煮再搓,連續(xù)3~4遍后,蓋衣被取微汗,每日1次,連用2次為1療程。
功能清熱透疹。主治麻疹疹發(fā)不暢。
3、小兒寒性咳嗽
準備材料:半夏、蒼術、麻黃各25g,新鮮雞蛋兩枚(孩子咳嗽嚴重可以多放幾個蛋)。
方法:將藥放入沙鍋內(nèi),加水適量(水超出藥面1cm)水,以文火煎沸煮蛋15分鐘,待藥性滲入蛋內(nèi)后取出雞蛋,趁熱取雞蛋滾熨心俞、肺俞、涌泉的雙側(cè)穴。蛋涼再入藥液中煮之再熨,如此反復熨10~15分鐘,每日1~2次。
功效:散邪、降逆、止咳。
?特別提示:半夏有毒,千萬不能讓孩子誤食。此方法僅為外用,可以放心使用。煮好后的湯藥請置于孩子夠不著的地方,莫誤食,莫燙傷。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