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錦

中華文明的歷史向上可追溯至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向下一直到近代,古老而強盛的中華文明一直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之一。而中華文明歷史在大部分時間都是由漢族為主體的政權國家創(chuàng)造的,那么我們就來看一下,歷史上有哪些國家是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魏(鮮卑拓跋氏建立,曹魏除外

不算曹氏在三國時期建立的魏朝,以魏為國號的政權總共有北魏、東魏和西魏,后兩者都是由前者分裂而來,并且存在時間短,且政權均在權臣手中把握。北魏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存在時間超過一百年的少數(shù)民族國家。

北魏在孝文帝元宏在位期間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鮮卑貴族進行了漢化的洗禮,改制度、改服裝、改姓氏,并遷都洛陽,正式將自己作為一個“漢文化圈”的國家來看待,這大大提升了北魏的綜合國力,這也是為什么它能夠成為第一個超過一百年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原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燕(鮮卑,慕容氏建立,北燕除外

燕國的主體民族是鮮卑族,歷史上共有五個國號為燕的政權,但北燕的建立者是高句麗人和漢人,所以不再本次敘述之列。慕容氏建立的燕國包括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因為西燕建國時間非常短暫,并且皇帝更迭速度很快,在此不過多贅述。

前燕的建立者是鮮卑慕容部的一代雄主慕容皝,前燕最終亡于前秦;后燕的建立者是慕容皝的兒子慕容垂,他同時也是前燕的中流砥柱,十六國時期的將星之一,后燕最終亡于北魏;南燕的建立者是慕容皝的幼子慕容德,在后燕滅亡后,慕容德盤踞在山東一帶。后世辛棄疾寫劉裕曾有詩言:“遙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講的就是劉裕攻滅南燕和后秦的故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遼(契丹,耶律氏建立,不包含西遼

遼國的主體民族是契丹族,契丹族起源于唐末的遼東半島一帶。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后,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正式建立契丹國。后到了第二代皇帝耶律德光時,率軍攻入后晉首都開封,并稱皇帝,改國號為遼。

契丹族創(chuàng)立了一套新型的多民族管理體制,他將官職分為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負責管理原漢族百姓和轄地,北面官則管理契丹族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及轄地。

遼朝和北宋在澶淵之盟后,維持了近百年的和平局面,這為北宋和遼朝各自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四、金(女真,完顏氏建立)

金朝的主體民族是女真族,女真族起源于東北地區(qū)的白山黑水之間,并且在短時間內滅亡了強大的遼朝和北宋王朝,制造了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恥”,把北宋統(tǒng)治者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金朝創(chuàng)立了猛安(筆者按:千夫長)謀克(筆者按:百夫長)制度,建立起強大的軍事體制,這也為后世清朝創(chuàng)建八旗制度奠定了制度基礎。

金朝沒有遏制住起源于蒙古高原的蒙古部落的崛起,最終被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帝國所滅亡。

五、西夏(黨項,李氏建立)

西夏的創(chuàng)立者是盤踞靈州、夏州一帶的黨項族首領李元昊。李元昊的先祖是唐朝末年的拓跋赤辭,他因為在平定叛亂和鎮(zhèn)壓起義中有功,被賜姓李,成為李唐的外藩宗室。經(jīng)過五代時期和北宋初期的沉淀,李元昊之祖李繼遷開始了反抗北宋統(tǒng)治的軍事行動。

經(jīng)過李繼遷和李德明兩代人的努力,到了李元昊時,黨項族盤踞的夏州、靈州一帶已經(jīng)初具“帝王氣象”,再加之北宋諸多落榜考生紛紛前往西北投靠黨項,一時間李元昊的勢力足以和北宋王朝分庭抗禮。于是李元昊在遼朝的默許下,正式稱帝,并建國號為夏,定都興慶府。李元昊將皇族的姓氏改為“嵬名”,創(chuàng)建了西夏文字,建立起強大的軍隊,成為前期與遼、北宋,后期與金、南宋三足鼎立的強大國家。

和金朝一樣,西夏最終滅亡在蒙古帝國南征北戰(zhàn)的鐵蹄之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六、元(蒙古,孛兒只斤氏建立,不含北元

元朝的主體民族是蒙古族,偉大的成吉思汗在公元1206年正式建立了大蒙古國,將一個一個的部落轉化成真正的軍事化國家,并開啟了蒙古帝國征伐四方的世界級軍事行動。

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相繼攻滅西夏、大理、花剌子模、西遼、吐蕃諸部和南宋,最后在公元1279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在北京建立元朝,成為中華正統(tǒng)國家。

除了元朝之外,蒙古帝國還有四大汗國,分別是鐵察汗國、察合臺汗國、伊爾汗國以及窩國臺汗國。元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疆域面積最大的政權。

七、清(女真,愛新覺羅氏建立,不含偽滿洲國

清朝是中華歷史上第二個以女真族為主體民族的朝代,其創(chuàng)立者為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他以十三副盔甲起兵,建立了含括遼東、吉林和黑龍江及蒙古大部的地方政權——后金。到了公元1636年,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正式改國號為大清。公元1644年,皇太極之子福臨在攝政王多爾袞的扶持下定都北京。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封建制度高度發(fā)達的朝代,它幾乎解決了所有封建朝代面臨的歷史難題:權臣、宗室、外戚、后宮、宦官、外族等等,但是卻遇上了大航海時代帶來的世界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被迫卷入世界發(fā)展的大潮流之中,最終因為統(tǒng)治者的懦弱和政治制度的落后而滅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八、漢(前趙)(匈奴,劉氏建立)

前趙的建立者是西晉時期匈奴部落首領劉淵,西晉王朝最后也是滅亡在前趙大軍的鐵蹄之下。

九、后趙(羯族,石氏建立)、

后趙的建立者是羯族出身的奴隸石勒,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奴隸出身的君主。公元329年統(tǒng)一北方,但其死后不久后趙滅亡。

十、成漢(氐族,李氏建立)

成漢是十六國中第一個政權,它的勢力范圍在今天的四川、重慶和貴州一帶,他的創(chuàng)立者是氐族的流民,在李氏兄弟創(chuàng)建政權統(tǒng)治期間,促進了當?shù)貪h族、氐族、羌族等民族的融合和交流。

十一、前秦(氐族,苻氏建立)

前秦是十六國中最強大的政權,前秦在君主苻堅執(zhí)政時期曾一度統(tǒng)一北方,真正與南方的東晉政權隔江相望。隨后苻堅發(fā)動了滅亡東晉的“淝水之戰(zhàn)”,但卻大敗而歸,最終加劇了前秦的滅亡,東晉得以保存。

十二、后秦(羌族,姚氏建立)

后秦的建立者是姚萇,他曾為前秦苻堅帳下的大將,在后秦鼎盛時期,曾于北魏、東晉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后秦也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唯一由羌族建立的政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十三、西秦(鮮卑族,乞伏氏建立)

西秦的建立者是乞伏國仁,這個政權經(jīng)歷了被滅國又復國兩次經(jīng)過。公元400年,西秦被后秦所滅;九年后,西秦乞伏乾歸重建西秦,完成復國大業(yè)。

十四、后涼(氐族,呂氏建立)

后涼的建立者是呂光,呂光原先是前秦將領,并按照苻堅之令順利收復西域三十余國。淝水之戰(zhàn)后,前秦政權土崩瓦解,呂光趁機占據(jù)涼州,并自稱天王。最終后涼政權被后秦、南涼和北涼瓜分。

十五、南涼(鮮卑族,禿發(fā)氏建立)

南涼的建立者是禿發(fā)烏孤,他原本是后涼的將領,后來趁后涼國亂,隨即發(fā)動叛亂,并定都青海。禿發(fā)烏孤執(zhí)政期間,以鮮卑族為主體民族,重視漢化的政策,并重用漢族士大夫,推動民族的融合發(fā)展。

十六、北涼(匈奴族,沮渠氏建立)

北涼的實際建立者是漢族人段業(yè),但段業(yè)的軍事能力不足,完全依靠沮渠家族的軍事力量。后沮渠蒙遜借機反叛,自立為涼州之主,并攻滅西涼,統(tǒng)一了河西走廊地區(qū)。最后,北涼被北魏所滅,余部西遷到高昌國,直到二十年后被柔然部落所攻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十七、夏(匈奴族,赫連氏建立)

胡夏的建立者是赫連勃勃,其主體民族是匈奴。赫連勃勃原先依附于后秦政權,后在公元407年自立為大夏天王。赫連勃勃趁東晉攻滅后秦之際曾短暫占據(jù)長安。其首都被命名為統(tǒng)萬,意為“統(tǒng)一天下,君臨萬方”。傳說統(tǒng)萬城在建造之時,曾以利器刺其墻外磚石,如磚石破,則殺其工匠;如利器破,在誅殺利器鑄造人,以此手段確保城墻之堅固和利器之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