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平神農(nóng)汽車客運中心坐城際公交到晉城市客運東站,接近40公里路程,票價居然只需要1塊錢,這讓我非常感嘆晉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性和便捷性。
不出40分鐘,我就在晉城市客運東站下了車。在這里小憩一會兒,接著坐“晉城-皇城直達”公交準備去晉城市陽城縣的皇城相府。
在來之前,我做攻略時,列出10多個景區(qū),其中絕大多數(shù)都在陽城縣,不禁感慨陽城縣的旅游資源也太過于豐富了。隨著年歲漸長,精力下降,對于旅行,我越來越多做減法,減到最后,確定唯一減不掉的是皇城相府。
城際公交這次走得時間比較長,坐在車上覺得自己正進入山里。車經(jīng)過好幾處景區(qū),也停了好幾站,這里到處是大斜坡,我看著那些停在40度斜面上的車子,感覺膽戰(zhàn)心驚,心想萬一哪輛汽車的手剎壞了溜坡下去,那可就出大事了。

路過海會寺景區(qū)、天官王府景區(qū)等,我各瞅一眼,也算是自己有過游歷,尤其是海會寺,在山路上向下俯望,一院一落都真真切切,更何況那么明顯的雙塔呢。
熬了一個半小時,終于??吭诮K點站:皇城相府景區(qū)入口處。我下車后先不急著進景區(qū),而是找到附近訂好的住宿,先在房間里把書包放下。之后輕裝出行,可以好好游覽景區(qū)了。
皇城相府,是康熙皇帝的老師陳廷敬的故居,是5A級景區(qū),占地面積3.6萬平方米,分內(nèi)城與外城兩部分,是罕見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下午4點,我進入皇城相府景區(qū)內(nèi)。因為當時該景點與文旅卡合作尚未到期,所以我只需刷臉便可進入,算是抓緊機會蹭了自己的文旅年卡的福利。
雖然春節(jié)已過,但作為著名景區(qū),游客依然不少。走進城堡內(nèi),會分明的感受到官宅與民宅的不同,官宅顯然規(guī)模更大更宏偉,我曾經(jīng)去過同為官宅的靈石王家大院,它也是依山而建,有城墻防御,但僅就宏偉壯觀而言,還是晉城的皇城相府更勝一籌。

在這里,不但有眾多院落及花園,一抬頭,更是驚訝于城堡的建筑之高。最顯眼的便是建于明崇禎五年的河山樓,該樓高30多米,共七層,在建造之初起到抵御流寇的作用。
作為山西人,見多了古建筑,但大多都是一層或二層的寺院廟宇,即便是民宅,也大多不超出3層。一般比較高聳的古建筑,大多都是塔,很少見到以磚石為主體所砌成的樓堡。這次在皇城相府,屬實驚訝到了。
據(jù)說在1632年之時,流寇侵犯,陳氏家族和附近村民共800多人進樓避難,樓里有井水,并儲備了充足的糧食,因此這800多人得以在樓內(nèi)生存多月,并且最終熬過流寇多次入侵,保全了性命。
站在河山樓下,能直觀感受到,沒有火炮等重型武器的流寇,確實拿它沒辦法的,不可能攻得進去,防御力太強了。

皇城相府除規(guī)模巨大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康熙皇帝曾兩次居住于此,因而得名“皇城”。我見到了康熙皇帝所居住過的那間屋子??吹綍蛷d,看到臥室,看到床榻,感概舊時帝王堂前燕,如今飛入尋常百姓家?,F(xiàn)在每一個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到皇城相府、到北京紫禁城駐足參觀,并且實際居住條件要遠好于三百年前。


陽城縣北留鎮(zhèn)陳氏一族,其實是個官宦大家族,從明代至清代,出過不少在朝為官的大人物。只不過陳廷敬的官做得最大,所以最出名。所謂門閥士族,即便是平步青云,往往其實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正因為他們有足夠優(yōu)厚的條件,才能從小專心讀書,學有所成后步入仕途,并且逐級而生。
折射到普通人身上,亦如此。現(xiàn)代人從農(nóng)村走向縣城,再從縣城走向地市,走向都市,走向世界,一步一步,大多需要幾代人的積累。五十年前的一次決定,往往會早就五十年后孫子輩的不同人生。

我在止園里休息了一會兒,然后決定找尋城墻,想要爬到高處去。老實講,在這里逛還是蠻累的,因為地勢起伏很大,經(jīng)常要爬坡爬樓梯。所以旅游要趁早,別等走不動了再來,會更辛苦。
我終于爬上了城墻,在城墻上向下俯瞰,城堡內(nèi)的建筑盡收眼底。天色漸沉,西風烈烈,城墻垛口邊的三角龍旗被吹得呼呼作響。很少在其他地方見到插龍旗的,在這里恍如自己穿越到清朝。
另外,大多數(shù)大院里,懸掛的燈籠都是紅色的。而這里的燈籠卻是黃色的。整個景區(qū),處處彰顯著“皇城”的風范。


快到6點時,景區(qū)內(nèi)開始廣播勸離游客,因為馬上要閉園了。我看到景區(qū)內(nèi)突然冒出一大群人在往前走,又有許多工作人員開始搬箱子布景,我起初疑惑,隨后恍然大悟:這是在為晚上的實景演出做準備。
我從北門出離景區(qū),而后重新到景區(qū)入口處,等待6點40的時候進行檢票入場。我預(yù)約了晚上的一場《再回相府》實景演出,后來事實證明,在皇城相府,差不多是我用文旅年卡一年來,最超值的體驗。
6點半,景區(qū)開始對買了演出票的觀眾檢票入場。6點40分,天已經(jīng)完全黑了,演出正式開始。有兩個引導(dǎo)員將觀眾們分為兩列,引導(dǎo)我們進入演出場地。我觀察了一下,當天是2月14日情人節(jié),我所預(yù)約的這一場演出,大約有五六十名觀眾。

《再回相府》是實景演出,屬于邊走邊看那種,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感。演出共分為四幕,第一幕是關(guān)于災(zāi)荒年間,陳家慷慨施舍拯救災(zāi)民的。第二幕移步到止園內(nèi),坐著圍觀陳廷敬從少年讀書到老年與康熙皇帝的互動,可謂是概括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第三幕是講陳廷敬夫人在大院里的一生及情愫。第四幕,觀眾們登上城墻,在城墻上,整個皇城相府都成為舞臺布景,燈光與音響再現(xiàn)了陳氏族人在河山樓保護災(zāi)民,抵御流寇的場景。
我個人而言,最喜歡第一幕和第三幕,可能因為我也是農(nóng)民家庭,所以對苦難、對糧食會有特別大的共鳴。看到表演者們將大米從糧斗中傾泄而下的畫面,非常震動。

第三幕,分別用兩個演員詮釋夫人不同時期。老年夫人表情神態(tài)很棒,青年夫人則一襲紅衣,身披蓋頭,再現(xiàn)了大婚時的情境。演員很漂亮,也很不容易,穿著“三寸金蓮”的鞋子,在獨木橋上步步跨過火盆,看得人非常擔心她會崴腳或跌落。同時,也再度體現(xiàn)了封建時代里,女人的不容易。第三幕周圍的窗景也特別中國風,幾個演員在兩側(cè)的舞動剪影非常美麗。


第四幕的場面是最宏大最震撼的,但我覺得不如第一、第三幕那樣更打動人心。站在城墻上,我們看完了皇城相府的烽煙歷史,最后挺觸動,整個皇城相府的燈籠一盞盞亮起,整個相府風貌呈現(xiàn)在眼前,主持人致謝詞很好,他說:謝謝大家再回相府。


為什么是《再回相府》呢,我覺得是一語雙關(guān),一來大家復(fù)盤了相府歷史,二來,買票看演出的觀眾,基本都是白天參觀過景區(qū)的游客,所以晚上等于是第二次進來景區(qū),當然便是再回相府。
我覺得“再回”這個詞很好,我們永遠都期待著再一次相見。

這個演出一共60分鐘,演員表演是挺不錯的,一路上的NPC也很賣力,身處其中,完全像穿越了一樣。演出售票價是198元,一開始覺得貴,但發(fā)現(xiàn)演員確實多,演出成本高。對于觀眾而言,這個價格,我覺得演出時長更久一點會更具性價比。另外這演出對腿腳不便的人來說比較艱難,因為要走路換4個場地,最后還得登上城墻。
當然,如果有一些優(yōu)惠渠道,例如持有山西文旅卡一年內(nèi)可以免費預(yù)約觀看三次,這種方式去體驗的話,就太值得了。
迄今為止,我都很喜歡晉城,期盼未來某一天,故地重游,我會再次來到皇城相府,再看一遍《再回相府》。
如果你能關(guān)注我,那可真是太好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