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網(wǎng)友發(fā)帖稱
“好羨慕社會化程度很高的人”
引發(fā)了很多年輕人的共鳴
很多人跟帖分享了自己
難以應對職場交流和社交場合的尷尬

往往指的是個體開始步入社會
逐漸適應各種社會規(guī)范的過程
普遍意義下
一個社會化程度高的人
能很快找到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
順利扮演各種社會角色
也會被他人視為更加成熟
但近年來
一些年輕人卻反其道而行之
表現(xiàn)出對傳統(tǒng)社會化的疏離
進入職場多年
一些年輕人依然盡量避免
與領導和同事的溝通交流
在一些職場社交場合
他們也普遍表現(xiàn)出不知所措和逃避的狀態(tài)
生活中
越來越多的人只維持最低限度的必要社交
不少年輕人更愿意通過游戲或短視頻互動
而非現(xiàn)實社交
群體性社交的比重在年輕人當中也逐漸降低
甚至讓一些人感到“恐懼”
“年輕人社會化程度降低”
逐漸成為社會熱議話題
在社交媒體上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
“年輕人應盡早完成社會化”
“教你如何提高社會化”等帖子
如何更好地融入社會成為“社會人”
仿佛成了年輕人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難題
而在年輕人從校園步入社會的過渡中
大學這個理應幫助個體進行社會化的重要場所
從現(xiàn)實來看卻缺乏相應的引導
無論是學校還是父母
都存在對學生過度干預的傾向
甚至在一些高校里
學生入學后依然遵循以前的方式拉家長群
這些都對年輕人做出自主決策
提高社交水平和儲備進入社會的能力
起到了不利影響
然而
對于當代年輕人社會化程度的降低
我們不能簡單地視作懶惰或逃避
更不能定義成失敗
與上一代人“主動融入社會”的生存哲學不同
當代年輕人或主動或被動地選擇
“減速”甚至“暫停”社會化進程的背后
是社會結構、經(jīng)濟環(huán)境
與文化價值觀深刻變遷的綜合結果
反映了當前社會化的新形態(tài)
從某種角度來說
當代年輕人也在重新定義社會化
他們更加注重個人生活質量
不愿意為了融入某個群體
而犧牲自己的生活和個性
他們開始對傳統(tǒng)職場文化進行反思
對一些不良職場規(guī)則和社會規(guī)則勇于說“不”
他們更看重“自我實現(xiàn)”
不再是“融入所有人”
而是“找到同頻的人”
在他們看來
社會化不再等于“合群”而是“自洽”
社會化從來不是單向的適應
而是個體與時代的共同進化
與其擔憂“這代年輕人怎么了”
不如思考“社會該如何更好地接納他們”
我們應該給予年輕人更多自由選擇的權利
和多元成長的空間
也要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更多支持和理解
幫助他們完成從學生到社會人
從依賴他人的孩子到值得信賴的成熟個體的轉變
你認為自己的社會化程度高嗎
你如何看待年輕人社會化程度降低的問題
評論區(qū)聊聊
來源:半月談新媒體
策劃:秦黛新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