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墻砸出黃金萬兩,推土機推來地價飛漲!

最近,K姐一打開小紅薯,就是這樣的“畫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尤其在黃埔,舊改接二連三爆出新動作,超過20條村迎來新消息...

今天來看看,這些舊改村里,到底誰在偷偷數錢,誰又在默默流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黃埔舊改,突然“狂飆”?

一度熄火的黃埔舊改,開啟了“暴走模式”!今天,K姐統(tǒng)計了黃埔的20多條舊改村的最新進度,大家先來看一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先是黃埔連發(fā)10多條舊改村招標,包括此前停滯的舊改項目:洋田村、宏崗村等等。夏園、南崗、南灣接連爆出:“依法征收、凈地出讓”的新模式鋪開,村民意愿征詢限時完成…一連串操作表明,黃埔官方連開三槍,舊改正式進入2.0時代!

第一槍打在模式上——“依法征收+凈地出讓”

夏園、南崗舊改項目為例,最近,村合作社改造方針對改造方式,向房屋權屬人及配偶、18周歲以上的子女進行意愿征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值得一提的是,時限還沒過,就有南崗南片的部分合作社,已經順利通過征詢。

大紅的喜報立馬高高掛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緊接著,包括南灣舊改、長平社區(qū)在內,也陸續(xù)進行“改造新模式宣講及意愿征詢會議”。

一系列“動員”,旨在加快改造模式轉變的通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政策宣講與意愿征詢的組合套餐,直接讓村民從“被動接受”變?yōu)椤爸鲃訁⑴c”。

這種標準化操作就像給舊改裝上了導航,徹底告別過去的“摸著石頭過河”。

第二槍則是舊改的“效率革命”,讓人眼前一亮!

廟頭村為例,在3月底,用4天的努力就“閃電式”收回村集體土地使用權。

經統(tǒng)計,3月26日至3月29日,廟頭表決到場率為93.18%,到場同意率為97.05%!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也是這幾天,黃埔茅崗西華片拆遷撞線。

3月28日,隨著最后兩棟房屋轟然倒下,西華片正式完成拆遷清零!

這也意味著,茅崗始于2016年的“馬拉松”,在歷經近3000個日夜的攻堅后,終于畫上圓滿句號。

來源:新茅崗新生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來源:新茅崗新生活

第三槍,開啟“鈔能力”招標模式。

從2月底開始,黃埔舊改就有10多條村,開始瘋狂招標,涉及范圍非常廣,包括老黃埔、知識城、科學城等。

到3月底為止,有超過20條舊改村,清一色全是復建地塊工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包括南崗北、金坑村、洋城崗、宏一宏二村等村,都進行了復建地塊招標。

黃埔速度的背后,“舊改流水線”開始全速運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村民安置選擇權,被砍半?

不過,舊改向來不是簡單的推倒重建,尤其是黃埔這樣的“流量大區(qū)”。不少村民眼看著舊改推進,卻開心不起來。為啥?不單止錢少了,最新政策還把“棄產”選項給ban了!

近日,南崗舊改項目啟動招標,但補償方案卻引發(fā)軒然大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根據黃埔區(qū)去年底發(fā)布的最新標準,臨港片區(qū)(含南崗)的補償方案為:

  1. 棄產補償:1-1.2萬/平方米

  2. 回遷安置:280平方米/戶

另外,回遷安置總建筑面積的計算方式為:首層有效建基面積+二至四層中最大的一層建筑面積X3或=首層有效建基面積X4。
對比2021年的補償標準(棄產1.5萬/平),如今的補償直接縮水3000元/平以上

更要命的是,這幾天的最新內部文件流出,南崗片區(qū)的村民以后只能二選一:

要不住回遷房,要不拿房票,想要棄產選項呢?直接消失...

根據最新《城中村改造“新模式”一問一答》文件顯示,黃埔南崗舊改規(guī)則迎來三大調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根據最新《城中村改造“新模式”一問一答》文件顯示,黃埔南崗舊改規(guī)則迎來三大調整:

1、臨遷費自重新簽訂合同之日起,由政府承擔,原合作方拖欠的臨遷費將進行清算、固化,后續(xù)再尋求解決方案。

臨遷費按實方計算,在“新模式”通過村民意愿征詢后,一次性支付1年,1年后按季度支付,大概為25元/平/月。

2、“新模式”不能棄產,只能選擇復建安置或房票安置。

3村民可以按1500元/平購買權益面積,原模式按1000元/平簽訂合同的,需要按500元/平補齊費用。

不少村民看到新方案后,瞬間破防:“這哪是舊改”、“這方案好比蘭博基尼5元代金券”、“明明可以強買強賣,卻給你一套方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村民這種感覺,就像你錢包里本來有張百元大鈔,結果被人抽走30塊——哪怕剩下的70塊還是你的,你也會覺得血虧!據了解,部分村民已開始組團反饋意見,改造要如何順利推行?還有待觀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南崗南片復建區(qū)效果圖

南崗的爭議,其實反映了這波舊改中的一個核心矛盾——

成本與村民權益如何平衡?

對官方來說,控制成本很重要;但對村民來說,公平合理的補償才是關鍵。

如果舊改讓村民覺得“越改越虧”,再好的規(guī)劃也可能遭遇阻力?

黃埔,一場舊改的速度與激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黃埔,一場舊改的速度與激情

這一連串密集動作,絕非偶然。

去年,黃埔區(qū)政府一口氣回復三個舊改項目進展時,就埋下了“做地模式”的伏筆。

自此,黃埔的舊改按下了快進鍵。光是2025年一季度,就有超20個舊改動態(tài)頻出。

墩頭基、裕豐圍等村的改造方案批復,雙沙村、珠江村的融資區(qū)已經殺入市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還有洋田村等舊改上演“換帥”大戲,知識城集團化身白武士,標志著黃埔舊改進入“做地時代”。

這種新模式就像給舊改裝上了渦輪增壓,跑出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大改造”的背后,是黃埔的頂層設計。

這是因為,雖然2025年土地供應吹風會,官方透露:今年黃埔沒有新宅地出讓。

但未來十年的黃埔發(fā)展藍圖,多達35個舊改項目推進,早已鎖定舊改這個“動力引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目前,老黃埔板塊已經集結了中建“雙星”、黃埔潤府等改造先鋒,廟頭村也拿到了通關文牒。

更令人期待的是,將軍山一號地、墩頭基這些'小而美'的項目正在候場。

政策東風,更是為這場改造添柴加火。

官方針對新棚改拿出的“專項借款”,就像一劑強心針,推進新舊模式的轉換。

這場轟轟烈烈的城市更新運動,正在重塑黃埔的樓市格局。

不過,在追求效率的同時,是不是也該多聽聽村民的聲音?

畢竟,舊改不是簡單的“拆舊建新”,而是關乎千萬家庭的未來!

就在今天,K姐收到一則消息,事關萬博里仁洞舊改,下周再和大家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