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6》(《乘風2025》)的第二次公演(二公)共有8個團秀舞臺,分成4個賽道進行兩兩對決。

按理說,勝負結果應該完全由姐姐們的表現(xiàn)決定,但事實并不是那么回事兒。
仔細揣摩獲勝舞臺和落敗舞臺的差異后,其中的規(guī)律其實很明顯。
一、唱樂舞臺都輸了
早期,《浪姐1》《浪姐2》的團秀舞臺基本都是唱跳舞臺,哪怕是慢歌也往往會加入一些舞蹈動作,純演唱的聲樂舞臺很少。
《浪姐3》明確了純演唱舞臺的地位,并將之命名為“唱樂舞臺”。

《浪姐6》雖然不提“唱樂”這個詞了,但筆者覺得以之概括“有演唱、有伴奏、無舞蹈”的舞臺還是很凝練的。
《浪姐6》二公的團秀唱樂舞臺有3個,在8個團秀中占比達到了37.5%。在一檔以“女團”為主要噱頭的節(jié)目中,這個占比還是蠻高的。畢竟,在觀眾的普遍認知里,“女團”基本約等于“唱跳”。
二公的3個唱樂舞臺都輸了,包括葉童團的《大山》、侯佩岑團的《思念是一種病》、王珞丹團《你是曠野,是山間的風》。

獲勝的對手無一例外全部是唱跳舞臺,分別是吳宣儀團的《本草綱目》、宋妍霏團的《舞娘》、倪虹潔團的《Salt》。
顯然,唱樂舞臺很難與唱跳舞臺抗衡,除非唱跳舞臺出現(xiàn)嚴重失誤。
就連葉童、李晟、黃英能滌蕩心靈的《大山》也沒有多少競爭力,盡管她們的對手吳宣儀團在《本草綱目》連全員齊舞都做不到,陳德容只是在來回揮舞著大袖子。

在《浪姐》,如果沒有出類拔萃的唱功,不跳舞真的不行。
二、夜間舞臺全贏了
二公舞臺上,主持人齊思鈞宣讀規(guī)則時說:“同一賽道對決的兩個團,也許會分在白天和晚上兩個時段錄制?!?/p>
“也許”這個詞用得就很多余,事實上所有賽道的兩個團都是分成白天和夜間進行表演的。

恰巧,白天表演的4個團都輸了,夜間表演的4個團都贏了。時間段的不同只是表象,真正是勝負手其實是舞美的差異。
葉童團的《大山》沒有舞美,只有干巴巴的山景。吳宣儀、陳德容、毛衍七的《本草綱目》,卻有著大屏幕上美輪美奐的國風樓閣加持。


侯佩岑、鄧萃雯、管樂、蔣一僑的《思念是一種病》雖有花朵置景,還降下了花瓣雨,但視覺震撼度遠不如對手宋妍霏、羅予彤、馬吟吟、張小婉《舞娘》的“光影舞娘”大屏。



祝緒丹、蔣夢婕、曹穎、江一燕的《一點》,又是一個“零舞美”的舞臺,而且本是為白天設計的舞臺卻遇上了陰沉的天色,更顯得簡陋。
對手李藝彤、努恩、房琪的《沒有如果》,卻在大屏幕上開出了絢爛的花朵。


王珞丹、劉禹彤、譚薇、彭小苒的《你是曠野,是山間的風》以干草道具營造了自然氣息,很符合曲目的調性。
然而,倪虹潔、李嘉琦、卡琳娜《Salt》大屏幕上呈現(xiàn)“異度空間”式光影圖像,更具吸引力。


發(fā)現(xiàn)了吧,有沒有大屏幕特效的加持完全是兩種舞臺,這種對比下的打擊是降維式的。
無怪乎蔣夢婕會感慨對手舞臺的“燈光美”,曹穎也感嘆“這才是我心目中的唱跳”。


三、破局之道
唱樂舞臺處于劣勢,夜間舞臺因特效更易獲勝,不僅體現(xiàn)在1V1賽果里,從二公團秀總榜單來看亦是如此。
8個團秀舞臺的票數(shù)從高到低排列,前4名都是夜間舞臺、唱跳舞臺,后4名里有3個唱樂舞臺,且全是白天舞臺。

表演時段和表演形式的不同,已經(jīng)事實上成為了左右勝負的關鍵因素。要想保證《浪姐6》的公平公正,就應該主動消除這些因素。
分賽道時,應該將唱樂、唱跳獨立分組對決,避免唱跳對唱樂的降維打擊。這一點,《浪姐3》做得很好。

對決雙方,盡量做到白天對白天、夜間對夜間。若必須保留晝夜舞臺差異,可將白天舞臺的投票基數(shù)按比例加權(比如白天舞臺總票數(shù)×1.1),補償自然光效對舞美的削弱。
公演舞臺應該全開麥演唱,突出聲樂實力與臨場魅力。唱樂舞臺的氣息穩(wěn)定性會優(yōu)于唱跳舞臺,由此可一定程度上彌補前者的相對劣勢。

結語
作為《浪姐》的忠實觀眾,筆者希望這檔節(jié)目能變得更好,能被更多人喜愛。
可惜,《浪姐6》二公舞臺勝負已經(jīng)不僅是業(yè)務能力的較量,賽制、資源分配的失衡導致了唱樂舞臺的集體潰敗和晝夜舞臺的懸殊落差。
一人計短,多人計長,節(jié)目組應該多聽聽觀眾的聲音,在后續(xù)節(jié)目中彌補之前的漏洞和不足。
唯有讓實力而非特效決定去留,才能延續(xù)“女性成長”內(nèi)核,才能真正詮釋“乘風破浪”的初心。
(全文完)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