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靳昊 趙明昊 孫金行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夢琳

陽光穿透云層,一望無際的棉田如云海蕩漾,在畫布上翻滾涌動。細看之下,棉桃的肌理以傳統(tǒng)油彩疊透技法層層暈染,機械收割的軌跡化作金色線條,與遠處的天山雪峰形成冷暖碰撞……步入新疆美術館一樓展廳,油畫《新疆棉——沃野》迎面鋪展,各族群眾耕耘美好生活的圖景深深印在參觀者心田。

近日,第五屆新疆油畫展在新疆美術館開幕。展覽以慶祝自治區(qū)成立70周年為主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展出了136幅精品畫作。

“這是新疆油畫藝術發(fā)展歷程的里程碑式呈現?!毙陆彤媽W會主席張雷震介紹,此次展覽作品既有反映盛世豐年、美好家園的主題創(chuàng)作,也有展現絲路龜茲、詩和遠方的人文敘事,這些作品通過“以小見大”的創(chuàng)作手法,將家國情懷融入日常工作生活場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展覽現場。光明日報記者 靳昊攝/光明圖片

近年來新疆文旅產業(yè)發(fā)展持續(xù)向好,“新疆是個好地方”的金字招牌愈發(fā)閃亮。作品《大美新疆絲路行·游天池》以輕松的筆觸和明快的色彩描繪出國際友人乘船暢游天池的場景,甲板上拍照留念的游客與船艙里載歌載舞的演員色彩鮮艷、神態(tài)悠閑,畫面情景和諧自然。作品《向未來·可可托海之約3》采用新穎的繪畫手法和高度概括的色彩,將冰雪運動項目與可可托海風景有機結合,傳達出年輕人的青春氣息與活力。作品《遇見新疆·民族樂器店》則通過場景構圖和油畫技法相結合,讓文旅融合下的生產生活場景煥發(fā)當代藝術生命力,呼應了文化潤疆中“以藝通心”的理念……

“展覽通過‘老中青三代藝術家聯展’模式,構建起代際傳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完整敘事鏈?!睆埨渍鸨硎?,本次展覽征集入選作品中青年藝術家占比顯著增多,展現出新疆美術界的蓬勃新生力量。

參展作品中不乏前衛(wèi)的繪畫技法。在《提親》作品中,維吾爾族傳統(tǒng)婚俗的鮮亮色彩,結合綜合材料與當代油畫肌理技法,使畫面既保留地域文化特色又具有現代審美價值。對山體造型情有獨鐘的畫家秦天星,使用綜合材料混合油畫顏料,在畫布上制造出龜裂的山石肌理,其作品《響動的大地之新疆山像》中極具張力的構圖和色彩,將自然景觀升華為充滿詩意的精神符號。

畫家伊力夏提·吐爾遜創(chuàng)作的《古城新貌》,一條條街道從畫面底部蜿蜒向上,由近景的喀什老城區(qū)延伸向遠處的新城區(qū),從舊時民居錯落到現代化的林立高樓,對比鮮明又和諧共融?!陡咴笥讶Α贰缎邮旒竟?jié)》《大美兵團盛世豐年》等作品分別以各自呈現的藝術感受,描繪出火熱生動的邊疆生活圖景。

“這是新時代以來新疆實現跨越式發(fā)展的縮影。寫實的人物形象與概括的圖形化背景相結合,藝術的升華讓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感躍然可見?!毙陆畮煼洞髮W美術學院油畫教研室主任李寧軒評價。

除了獨有的新疆元素,畫作中還有對硬核工業(yè)實力的展現。站在《大美新疆——紅色旋律19》作品前,觀者仿佛置身克拉瑪依油田的轟鳴之中——機械的律動被解構為跳動的油彩,鋼鐵支架化作躍動的筆觸,油浪奔涌的軌跡升華為生命的贊歌。作品《西氣東輸工程》則采用全景式構圖,將天然氣生產設施、輸氣管道與現代化城市全面鋪陳,繪畫技法細膩,體現出工業(yè)美學特征。

展覽現場,觀眾在一幅幅畫作前拍照留影,美院學子討論著創(chuàng)作構思及色彩表現,不同的觀者在色塊變換中感受詩畫新疆。“當藝術創(chuàng)作的根系深深扎入腳下這片熱土,當創(chuàng)作者以赤子之心觸摸時代的脈動,便能催生出震撼人心的視覺史詩?!毙陆彤媽W會秘書長馬劍威感慨。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