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玻璃器皿的流光穿越千年絲路,當博物館的展板化身校園長廊,深二實學子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美育實踐。近日,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攜手深圳博物館,將《澄凝灼爍——絲綢之路上的古代玻璃藝術》展覽“搬”進校園,以文化浸潤課堂,用藝術滋養(yǎng)心靈,為學子開啟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學校教學樓連廊鋪展的“絲路長廊”中,30幅展板串聯(lián)起玻璃藝術的千年脈絡。深二實特邀深圳博物館的金牌講解員姜楠現(xiàn)場導覽,帶領高一學子探索古代玻璃藝術的奧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原來玻璃不僅是容器,更是文明的‘活化石’!”一名學生在觀展筆記中寫道。通過實物圖鑒、工藝復原與互動問答,抽象的歷史概念化作具象的美學符號,讓學生們在驚嘆古代匠人智慧的同時,更深刻理解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的內(nèi)涵。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以展促學,以美育人。本次展覽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次深入的課程美育實踐,通過“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式學習+藝術創(chuàng)作+文化探究”的課程架構(gòu),實現(xiàn)跨學科知識整合與實踐能力培養(yǎng)。深二實通過博物館資源,以“展覽+課程+導賞”三位一體模式,打破傳統(tǒng)課堂邊界,讓博物館的厚重歷史與校園的青春活力碰撞火花,讓美育從“觀賞”走向“創(chuàng)造”,引導學生在審美體驗中建立文化認同感,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與文化傳承意識。
“以萬物為教材,把世界作課堂”。當教育打破圍墻,當歷史走進生活,深二實正利用創(chuàng)新的力量,為學子們鋪設一條通往文化自信的成長之路。展望未來,深二實也將不斷推出更多樣化的課程,讓美育的種子在校園的每個角落生根發(fā)芽。
采寫:南都記者 周正陽 通訊員 韋國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