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輪船餐食:“一碟生魚片,一碟炸蝦(天婦羅),一碗白飯和一碟壽司?!边@是上個世紀20年代后期,陳存仁醫(yī)生遠渡日本求學(xué)時,在日清公司的“上海丸”號輪船吃的二等餐。早餐吃的是“玉子”(也就是煎雞蛋),另外還有一個飯團和一杯清茶。因為是日本的輪船,所以餐食也是以日本風(fēng)味為主。

頭等艙的餐食分為和式、洋式兩種。

三等艙客人吃一種“便當”(木片飯盒),里面只有白米飯、一條干魚和幾片黃色蘿卜,再加上一份味增湯。

當時的船票也不便宜,普通人很難坐得起。從上海到長崎二等艙的來回票,價格是大洋六十二元;三等艙的來回票價格是四十元,單程是二十四元。

當時上海的物價是,一碗“小肉面”賣8枚銅元;一碗湯團賣4枚銅元;一碗陽春面賣3枚銅元;一包(二十多條)寸金糖賣2枚銅元。

假設(shè) 1 大洋能兌換 100 枚銅元,那么 62 大洋能兌換 6200 枚銅元。一碗小肉面當時 8 枚銅元,現(xiàn)在 20 元,那么 1 枚銅元相當于現(xiàn)在 2.5 元,6200 枚銅元就相當于 6200×2.5 = 15500 元。

所以說那個年代能出海的都是有錢人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