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闊別44年的校園,只見一頭頭色彩鮮艷的“獅子”踩著音樂鼓點,翻、滾、騰、躍……矯健灑脫,高超的舞獅技藝和傳統(tǒng)的獨特韻味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脫下獅披,發(fā)現(xiàn)舞獅的同學全是外國留學生。
只有在鄉(xiāng)野村舍才能見到的舞獅表演,卻能在大學校園由洋學生精彩演繹,誰也想不到,舞獅的教練竟然是一名來自韓國的“洋教頭”,連續(xù)13年他利用課余時間對47個國家316名留學生傾囊相授,在大學校園演繹中國舞獅傳奇。

4月20日是湖州師范學院的校慶日,受邀回校的首屆中文系782班老校友看到這一切,個個驚嘆不已。
祖輩結下舞獅緣
每周二、周四晚,湖州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武術隊舞獅團教練崔秉珍,都會在校體育館三樓的訓練館,向學生傳授訓練舞獅技巧。
中國舞獅是融武術、舞蹈、音樂等為一體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是一種吉祥、喜慶的文化符號,其觀賞性、藝術性、競技性深受民眾喜愛,并廣泛流傳于海外華人社區(qū)。不同地域的舞獅在藝術造型與表演形式上形成了不同風格。大體而言,中國舞獅分南獅與北獅兩大流派,“南獅”講究意形和神似,動作靈活,通過不同的馬步,配合獅頭動作把各種情景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屬于非遺的傳統(tǒng)舞蹈類。

崔秉珍來自韓國,從小就在韓國學習傳統(tǒng)武術,他的師祖是中國山東人。因為對中國傳統(tǒng)武術的濃厚興趣,崔秉珍于2002年從韓國赴上海體育學院深造,后又在該校攻讀傳統(tǒng)體育學博士學位,2010年,崔秉珍入職湖州師范學院,成為一名武術老師。
在讀博期間,上海體育學院成立舞獅藝術團,看到同學們把南獅喜、怒、哀、樂、動、靜、驚、疑八種形態(tài)展現(xiàn)得惟妙惟肖,崔秉珍幾乎到了癡迷的狀態(tài),自然成了隊員,從此與南獅結下不解之緣。2012年湖州師范學院籌建舞獅團參加全國高校之間的友誼賽,崔秉珍自告奮勇當起了教練,現(xiàn)有隊員38人來自28個國家。學校舞獅團曾先后兩次獲得浙江省舞龍舞獅錦標賽、浙江省大學生運動會武術比賽第一名,在4月18日浙江省舉行的2025年外國留學生中華才藝展演中,他的一批洋弟子用單人舞獅的出色表演蠃得好評如潮。
樂此不疲當教頭
湖州師范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現(xiàn)有47個國家350名外國留學生在校深造,說來也怪,每年新學期,一批老同學畢業(yè)離團,一批對舞獅有著特別興趣的新同學就會加入,每當進入舞獅排練時間,諾大的訓練館內,不僅館內旮旮旯旯見縫插針,連過道、門口、走廊也都擠滿了人,同學們紛紛舉起相機、手機,將鏡頭對準訓練館中央。

“喜歡就是最好的理由,興趣就是最好的動力,舞獅既要有武術功底,又是藝術的呈現(xiàn),我就搭建一座橋梁,讓人們看到中國民間傳統(tǒng)表演藝術有多美,讓更多外國人學習中國舞獅”,崔秉珍娓娓而談。
別看獅舞翻、滾、騰、躍輕盈靈敏,真想舞好,需要長年累月的練習,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尤其對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語言和不同功底的洋學生傳授舞獅藝術絕非易事。
?舞獅通常是雙人表演,獅頭、獅尾各一人?!白^”是舞獅表演中的經典動作,獅頭演員坐在獅尾演員肩部或頭部完成高位動作,體現(xiàn)獅子的威猛與靈動。
“記住配合、平衡、力量三大要領,獅尾演員扎穩(wěn)馬步,雙腳與肩同寬,重心下沉,腰背挺直,雙臂微屈握住獅頭演員腰帶,獅頭演員雙手握緊獅頭內架,保持獅口開合自然,視線通過獅口觀察前方,起跳前與獅尾口令示意,確保同步……
夾腰、站樁、前滾翻等動作要領、核心技巧、常見錯誤、安全事項……崔秉珍講得頭頭是道。
在訓練現(xiàn)場聽得云里霧里,但向不同國家和不同語言的洋學生去傳授,不只是要他們聽得懂,而且執(zhí)行步驟要他們做到位。這就既要耐心,有的學生對動作名詞悟不透,他就口語、手語同時進行,然后去做示范,一名洋學生學會一個標準動作,沒有一百次以上的講解和示范是達不到要求的。
學舞獅,最難的是堅持,最辛苦的是體能訓練。“作為一個獅舞人,無論是獅形獅貌,還是力量、膽識、心理素質、默契度,都要以一流狀態(tài)呈現(xiàn)?!?/p>
崔秉珍13年來每周兩晚、每次兩個半小時的訓練,講得口干舌燥,陪練得汗流浹背,在場充當翻譯的同學嘴上都起了泡,每周都要輪換,但他樂此不疲。
“我的目標是——既教出‘高徒’,又教出‘師父’,在留學生心中埋下一顆種子,讓中國舞獅在世界更多國家傳承中煥發(fā)更加旺盛的生命力?!贝薇湔f。
校園舞獅火出圈
俄羅斯的沙河讀完語言班后,現(xiàn)是該校人文學院國際教育系的大四學生,自2017年開始,每到周二、周四晚上都會來到排練館,雖說是名女同學,但意志力超強,如今是有名的獅頭、大賽的主角。
舞獅既是武術又是藝術!馬步是舞獅的基本功,要完成各種高難度動作最重要的是通過長期扎穩(wěn)馬步,練就有力的雙腿。從初學舞獅到拿到獅頭,往往需要兩三年時間。

系上腰帶,頂著獅頭披著獅被,颯爽英姿的沙河,在獅尾隊員的配合下,一連串的騰、挪、閃、撲、回旋、飛躍等高難度動作非常嫻熟,“眨眼”、“舔身”、“抖毛”、“吐球”,憨態(tài)可掬,栩栩如生。
國際教育學院的輔導員鈕約,每次訓練時擔負的重任是在錄制視頻和現(xiàn)場直播。視頻是訓練結束后發(fā)到微信群里讓同學去揣摩正確的動作,直播是讓不同國家的家長看到子女在訓練的場景。
每次沙河上場訓練,家中一片歡騰,媽媽、奶奶還有阿姨,看得如醉如癡,笑得前傾后仰,特別是阿姨的兒子每當看到沙河高難度動作后,呼聲不斷。每次放假回家,沙河就像明星一樣,接她的人一大群,家鄉(xiāng)以她為榮。
盡管有七小時時差,喀麥隆的朱貝兒是今年進入舞獅團的,每次訓練時家人眼睛盯著電視機上轉接的手機直播視頻,家人鼓勁加油的暖心話語讓他開心不已。
19歲的杰米來自阿塞拜疆,身材魁梧,反應靈敏,現(xiàn)已掌握了舞獅基本技巧,有模有樣,每次訓練結束都受到家人朋友的鼓勵。“我長這么大,從來沒有受到過如此多的關注,我要探索中國舞獅的奧秘,‘圈粉’更多人……”
13年來,崔秉珍已累計向中外學生傳授舞獅藝術594人,其中有47個國家的316名留學生,“洋教頭”舞獅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書寫了一個獅藝傳奇。
原標題:《連續(xù)13年傳藝47個國家316名洋學生,“洋教頭”大學校園演繹舞獅傳奇》
欄目編輯:毛麗君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記者 唐聞宜 通訊員 陳毛應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