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2025年上海車展開幕前夕,長安馬自達以一份由“車身同源2000MPa超高強度鋼板”打造的邀請函引爆輿論。這份被媒體稱為“最硬核邀請函”的物件,不僅因其材料工藝的極致——抗拉強度達2073MPa、12道涂層工序的漆面質(zhì)感,更因其與馬自達一貫低調(diào)的品牌調(diào)性形成強烈反差。

這一高調(diào)動作的背后,是馬自達試圖通過EZ-60這款新能源SUV,向市場傳遞一個明確信號:這家以“小而美”著稱的日系品牌,正在以技術硬實力為矛,刺破電動化轉型的迷霧。

然而,質(zhì)疑聲隨之而來:這是否只是營銷噱頭?EZ-60的“硬核”是否足以支撐其成為車展焦點?抑或折射出合資品牌集體轉型下的車展含金量稀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邀請函的材質(zhì)在“內(nèi)涵”技術實力?

這次眾多媒體收到了來自馬自達的鋼制邀請函,從形式上來講,足夠有分量,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是在“內(nèi)涵”EZ-60的車身采用的2073MPa超高強度鋼,據(jù)說較行業(yè)平均水平提升40%抗拉強度,同時通過8.2%的均勻延伸率實現(xiàn)輕量化與安全性的平衡。如果是真的,那就確實很牛!

僅僅是車身硬核肯定不夠,這年月用個高強度鋼就想領銜一個國際A級車展?我說它沒有什么過多的技術含量,大家不會反對吧。

還是據(jù)說,EZ-60從設計、材料再到工藝都有不同層度的進化和革新。

作為一個從業(yè)20多年的汽車媒體人,我更關心的是EZ-60究竟有什么真正的硬核實力?

結合相關信息,EZ-60采用了未公開品牌的4納米制程芯片,各項參數(shù)雖然沒有曝光,但是初步估計應該足以對標新勢力的旗艦車型;至于什么純電續(xù)航600km和增程續(xù)航1300km,這類數(shù)據(jù),說實話我有點麻木,具體原因就不用贅述了。甚至還有媒體認為它的超高熱效率,可以彌補用戶的“補能焦慮”,我認為這是純屬扯淡。反倒是,EZ-60摒棄“油驅(qū)直連”的過渡方案,選擇徹底以電驅(qū)為核心的驅(qū)動模式,從堅持電動線路和駕駛質(zhì)感上講,還是值得關注的。

EZ-60被認為是合資陣營的覺醒與的開端?

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合資車再不發(fā)力就真的沒有機會了。在這一背景下,EZ-60的“硬核”并非孤例,而是合資陣營技術儲備集中釋放的縮影。本屆上海車展奧迪E5 Sportback搭載華為智駕,大眾ID.ERA以全尺寸增程SUV沖擊40萬元市場, 別克GL8 參數(shù) 圖片 )陸尚以1420km綜合續(xù)航重塑MPV格局,看上去都挺厲害。

其實,就目前為止,如果一定要說EZ-60領銜上海車展,個人認為它還沒有這個實力,不過媒體同行之所以有這樣的判斷,我想跟它16萬-22萬元的預售價對標特斯拉 Model Y 不無關系。我個人認為,以現(xiàn)在馬自達的品牌力,這個價格對標下特斯拉就算了,代表合資品牌對國產(chǎn)新勢力發(fā)起“配置圍剿”恐怕還是有些力不從心。

我更愿意相信,EZ-60的高調(diào)折射出的是車展影響力的式微,這是一個時代發(fā)展的必然,如今新媒體發(fā)展勢頭迅猛,消費者獲取信息的方式千差萬別,唯獨不缺一個車展。

“小眾信仰”到“大眾破圈”的轉型陣痛
馬自達曾以“價值營銷”堅守燃油車時代的個性標簽,但在電動化浪潮中,這種策略顯露出局限性。2024年其中國市場份額不足0.5%,EZ-6轎車銷量亦未達預期,雖然我還是很看好這款車。EZ-60的激進姿態(tài),實則是品牌從“工程師思維”向“用戶思維”的艱難轉身。其10元訂金每日膨脹的預訂策略與年輕化設計,均在試圖打破“技術宅”的刻板印象,擁抱更主流的消費群體。這一點,我認為還是值得肯定,畢竟收益的還是消費者。

有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EZ-60是基于長安EPA平臺開發(fā),與深藍S07共享三電系統(tǒng),這種“技術借力”雖加速了研發(fā)進程,卻也可能稀釋馬自達的品牌獨特性。

此外,其超高強度鋼與復雜漆面工藝帶來的成本壓力,能否在16萬-22萬元的價格帶中實現(xiàn)盈利,仍是未知數(shù)。若定價失守,或?qū)⑾萑搿敖泻貌唤凶钡睦Ь帧?/p>

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當消費者用錢包投票時,EZ-60能否將“硬核技術”轉化為“硬核銷量”,不僅取決于產(chǎn)品力本身,更關乎馬自達能否在品牌調(diào)性、成本控制與用戶運營間找到新平衡??梢钥隙ǖ氖?,合資品牌在新能源時代的生存法則將被重新定義——要么以技術重塑價值,要么在妥協(xié)中淪為陪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