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國民黨軍除了老蔣的中央軍之外,還有很多支地方軍。

到解放戰(zhàn)爭時期,大部分地方軍都已經(jīng)勢微,不過從晉綏軍中分化出來的傅作義綏軍力量卻得到擴大,并將勢力延展到察哈爾,故而所部又有察綏軍之說。

再到傅作義就任所謂的華北“剿總”總司令后,理論上華北的幾十萬中央軍也歸其指揮。

為啥說是“理論上”呢?

因為中央軍畢竟不是自己的察綏軍系統(tǒng),實際用起來的話當然還是自己的部隊最好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過傅作義的基礎部隊并不算多,到后來將所屬三個主力師分別編到了三個軍后,再加上騎兵部隊和綏遠留守部隊,又收攏了一些雜系部隊和“剿總”直屬部隊,傅作義手里的實力才擴充起來。

而在傅作義下屬的各部中,以第35軍為最強。

到1948年平津戰(zhàn)役時,該部下轄第101師、第262師、第267師,并配屬了輜重汽車兵第1團,作為傅作義手中的機動部隊使用,主要用于平綏線作戰(zhàn)。

在華北野戰(zhàn)部隊對張家口展開攻擊后,傅作義便命第35軍主力(欠第267師)搭乘400余輛汽車前往增援。

當時傅作義尚未察覺我軍東野大軍入關的消息,所以只是將第35軍的機動當做一般救援使用。

到傅作義察覺情況不對后,便立即給第35軍軍長郭景云下令,立即將第35軍開回北平,另外還要將第104軍在張家口的一個師也運回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過郭景云跟第104軍軍長安春山有矛盾,所以并未運上第104軍的部隊,而是運了一個戰(zhàn)斗力不錯的保安團和野炮營,另外又搭載了第35軍在張家口的修械所設備及物資,還有些雜七雜八的人員。

當時郭景云顯然沒有認識到戰(zhàn)局即將逆轉(zhuǎn),所以行動并不算迅速,而在遭遇我軍阻擊部隊后,既沒能沖過去,自己反倒縮回了新保安城。

就這樣,其最大的優(yōu)勢“汽車機動”能力無從發(fā)揮,而華北第2兵團主力上來后立即將第35軍團團包圍。

傅作義的第35軍是其起家部隊,戰(zhàn)斗力比較強,不過編制并不算大;由于是借助輜重汽車團行軍,所以出來的主要是戰(zhàn)斗兵,兩個師加上保安團、野炮營、汽車團等,總計只有16000余人。

其武器裝備也并非是通俗說法中的“美械”,而是美械、國械、日械、蘇械混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從新保安戰(zhàn)役后的彈藥繳獲數(shù)據(jù),就可以體會到這一點了。

據(jù)耿飚關于更正補充新保安戰(zhàn)績的電文中所提的數(shù)據(jù),此戰(zhàn)共繳獲:

七九子彈374357發(fā)、六五子彈16571發(fā)、蘇式子彈32123發(fā)、美式子彈4000發(fā)、九二子彈2000發(fā)、七七子彈800發(fā)、沖鋒槍彈61252發(fā)、卡賓槍彈2420發(fā);上述子彈合計為493523發(fā)。

按照第35軍出戰(zhàn)時攜帶的彈藥量,以及激戰(zhàn)10余日的情況來說,不至于還能剩下這么多彈藥。很可能是戰(zhàn)斗期間,傅作義協(xié)調(diào)空軍空投了彈藥,這才能在激烈戰(zhàn)斗后還能繳獲到近50萬發(fā)子彈。

而且在我軍總攻新保安之戰(zhàn)的當天,老蔣還批準空投給第35軍大約80萬發(fā)彈藥。

只不過因為總攻11個小時后,新保安就拿下了,所以這批彈藥肯定是還沒有來得及空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中涉及子彈的部分,主要是七九子彈60萬發(fā)、兩種口徑的沖鋒槍彈8萬發(fā)、七六二子彈10萬發(fā)。

結合這些信息可見,第35軍當時裝備的主要槍械為國械;但也有少量的日式、蘇式步機槍。

此外,第35軍中還配備了一批美式?jīng)_鋒槍和卡賓槍,但是數(shù)量也不算多。

因此以彈藥繳獲的數(shù)據(jù)反推,第35軍的裝備是以國械為主,兼雜日、蘇、美式槍械各一部的情況。

在炮兵方面記載倒是比較簡單,主要為3門美式105毫米榴彈炮、8門日式75毫米山炮、8門日式或晉造75毫米山炮;另有少量戰(zhàn)防炮、平射炮。

至于迫擊炮,主要為國造82毫米迫擊炮,以及國造或美造的六零炮,并留用了一批擲彈筒。

以上就是從彈藥記載以及有明確的火炮繳獲,所判斷的第35軍的裝備配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