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安全保衛(wèi)分局官方微博@北京公交警方 4月19日通報:

近日,有網(wǎng)民反映在地鐵5號線發(fā)生一起乘客辱罵他人情況。經(jīng)查,2025年4月17日18時許,在地鐵5號線從和平里北街站向張自忠路站列車上,違法行為人趙某峰(男,61歲)因座位問題,與鄰座兩位乘客產(chǎn)生糾紛,期間多次辱罵對方“跟要飯的似的”之類的話,擾亂乘車秩序,后被其他乘客勸開。目前,北京公交警方已依法對趙某峰作出行政拘留處罰。

六旬男子因鄰座乘客衣服沾灰,竟口出惡言“跟要飯的似的”,在公共空間上演了長達數(shù)分鐘的辱罵鬧劇。這場因一粒塵埃引發(fā)的風暴,不僅暴露了個別人文明底線的塌方,更將公共空間中的戾氣與傲慢撕開展示無遺。

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明確將“在公共場所辱罵他人”列入禁止條款,但總有人抱著“罵人不犯法”的僥幸心理。當警方依法對趙某峰作出行政拘留處罰時,公眾拍手稱快的背后,是對“文明有價,失德必究”社會共識的強烈共鳴。

趙某峰辱罵事件中,觸發(fā)沖突的不過是鄰座乘客衣襟上的些許灰塵,這種近乎偏執(zhí)的“潔癖”,實則是將公共空間私有化的心理投射,把地鐵車廂當作自家客廳,把陌生乘客視為需要服從自己標準的“闖入者”。

圍觀者的沉默往往助長了這些人的囂張氣焰,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為普遍心態(tài),個別跋扈者便愈發(fā)肆無忌憚,最終演化成這場“灰塵審判”的荒誕劇。但是此事件不同,旁邊一位乘客勇敢站出來質(zhì)問罵人者:“你為什么罵人?”當趙某峰持續(xù)輸出污言穢語時,車廂里響起“別罵了”“有完沒完”的呵斥聲。

這種集體聲討,與深圳地鐵“正義阿姨”怒斥猥瑣男、成都公交乘客合力制止扒手等事件一脈相承,構(gòu)成公民社會的“免疫系統(tǒng)”。監(jiān)控鏡頭記錄下的群起抵制,恰是現(xiàn)代文明最生動的注腳。

趙某峰被行拘的處罰結(jié)果,是對“罵人成本低”錯誤認知的強力糾偏,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明確規(guī)定,公然侮辱他人可處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罰款。北京公交警方的快速處置,彰顯了法律絕非“擺設”的威嚴。這讓人想起2022年上海地鐵“吐痰辱罵案”,當事人因侮辱他人被行拘五日,法律始終在為文明底線筑牢防線。

地鐵車廂的金屬扶手可以每日消毒,但人心的文明底色更需時時擦拭,趙某峰被拘的結(jié)局,既是對失德者的當頭棒喝,也是對守禮者的鼓舞激勵。

趙某峰的行政拘留通知書,應當成為懸掛在每個乘客頭頂?shù)倪_摩克利斯之劍。在日均運送千萬人次的地下鐵里,我們既要警惕“座位焦慮”催生的語言暴力,也要珍視其他乘客勸解時閃耀的人性之光。地鐵跑得快,但只有法治與文明的共軌,才能讓每個乘客都體面地抵達終點。

當我們?yōu)榫焦麛鄨?zhí)法叫好時,更該反躬自?。菏欠褚苍颥嵤滦纳鍤??是否在某個瞬間忘記了對陌生人的基本尊重?因為,真正的文明社會,不在于地上一塵不染,而在于心中常懷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