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綱在《苦海與極樂》里這樣總結(jié)了孫悟空成佛路上的11個(gè)時(shí)期。
李安綱是誰?
看看他在百科里的簡介,對于《西游記》,李安綱做了大量的研究,寫出了《西游記奧義書》系列:孫悟空的斗戰(zhàn)、觀世音的圓照、美猴王的家世、李世民的解脫等著作。

孫悟空的這11個(gè)修心過程,是這樣的:
1、人要修道,先從修心開始,唐僧從五行山下把孫悟空救出來,為其取名孫行者,便是有個(gè)行者的模樣,這是修行之路的第一步。
2、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六根清凈,佛家認(rèn)為,六根與六塵相合產(chǎn)生六識,孫悟空歸正之后,首要的就是要除掉六賊,所以才會打死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
3、孫悟空戴上了緊箍咒,是將放蕩任性的意馬收韁,心意合一,只有堅(jiān)定信念,才能成大道。
4、佛家唯識宗認(rèn)為,識神歸順元神,當(dāng)下即佛,而取經(jīng)路上所有的坎,均是元神與識神的矛盾。孫悟空殺混世魔王、收豬八戒,都是識神被收服后,轉(zhuǎn)識成智,與元神歸為一體。
5、佛家講一沙一世界,沙悟凈居于流沙河,人之真性,佛性遍在,師徒五人合一,完成了“一體拜真如”的使命。
6、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便是斬?cái)嗳АH腥齻€(gè)別稱,三彭、三蟲、三姑。在人腦、腹、足三個(gè)部位。腦為青姑,腹為白姑,足為血姑,能讓人速死。唐僧是肉眼凡胎,被白骨精投其所好,抓住軟肋,所以才會阻攔孫悟空打殺白骨精。

7、孫悟空在打死了兩個(gè)草寇和楊老的逆子后,被唐僧趕走,才有了六耳彌猴這顆妄心生出,只有如來的寂滅無分別心,才能識破真假,孫悟空將其打死,便是去妄歸真。
8、盤絲洞里的七個(gè)蜘蛛精,便是七情,喜怒憂懼愛惡欲。八戒情識未斷,與蜘蛛精糾纏,唯有孫悟空把這情絲攪斷,才能助其斷滅情欲。
9、在竹節(jié)山九曲盤桓洞里的九靈元圣,是九頭獅子,便是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需用九思來杜絕七情六欲,無念,即道。
竹子有節(jié),視為不通;九曲盤桓,更是纏繞不通達(dá)。所以,孫悟空最后一把火將其燒成了烏焦破瓦窯,才真正擺脫九思。
10、在靈山上,有一獨(dú)木橋叫“凌云渡”,只有孫悟空能輕易在上面來去自如,所以他能成佛;唐僧坐無底船被接引菩薩渡到彼岸,見船底自己的尸體漂過,真正脫胎換骨,金蟬脫殼。而八戒和沙僧都因害怕而過不了獨(dú)木橋,所以他倆成不了佛,八戒為“凈壇使者”,沙僧為“金身羅漢”,白龍馬為“八部天龍馬”。
11、在孫悟空成佛之后,緊箍咒立即自消,因?yàn)樗谌〗?jīng)路上,已經(jīng)悟得諸相皆空、清凈無垢、無掛無礙,能立地成佛。

這11個(gè)時(shí)期,便是李安綱在深度分析《西游記》時(shí)所歸納的境界,分別在不同時(shí)期,除去欲念的過程,修心成佛。
至于為什么八戒、沙僧成不了佛的原因,李安綱的理由是:
八戒色情未泯,貪婪懶惰,因“貪欲即菩提”,故命為“凈壇使者”,讓他清凈無為,凈化靈魂。
“菩提”,意為覺悟、智慧,是為明心見性。
在《諸法無行經(jīng)》里有云:“貪欲即是道,恚癡亦如是,如是三法中,具一切佛法,若人離貪欲,而更求菩提,譬如天與地,貪欲即菩提。”

沙僧為人很佛性,重情重義,為人憨厚,無情之中,無垢無染,所以為“金身羅漢”,永不退轉(zhuǎn)。
“羅漢”,是斷盡世間一切煩惱,受天地間供養(yǎng),不再受三界輪回之苦。
白龍馬受意識的變幻,若無正念,修行寸步難行,于是在到達(dá)靈鷲山后,被封為了天龍八部護(hù)法菩薩。
《法華經(jīng)》里說:“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天龍分天眾、龍眾、夜叉、乾達(dá)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八部。
《西游記》里,孫悟空過了滅法國,之后改為了欽法國,前面又一座高山擋住了去雷音寺的路,唐僧感嘆山險(xiǎn)路難,孫悟空批評唐僧:“似你這般恐懼驚惶,神思不安,大道遠(yuǎn)矣!”
孫悟空一語道出修心的精髓:
佛在靈上莫遠(yuǎn)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gè)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