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駙馬是公主的丈夫,在整個統(tǒng)治階層當中屬于外戚。
通常情況下,一個王朝的統(tǒng)治者在為自己的姐妹或者女兒尋找丈夫時,除了會考慮對方的身家背景之外,還會考慮對方的個人才能。
公主身份尊貴,雖然嫁與駙馬屬于下嫁,但是在駙馬人品和背景的挑選上,統(tǒng)治階層也不能馬虎。

在宋朝時期,對于駙馬都尉的挑選,統(tǒng)治階級的種種標準也發(fā)生過一些變化。
去年熱播的古裝電視劇《清平樂》,就有過詳細的關于駙馬都尉的描寫。
那只是真實歷史的一部分,在真實的宋朝歷史當中,駙馬都尉其實經(jīng)歷過階段性的身份轉變。
從宋朝初期到宋朝中后期,駙馬的階層和家庭背景有著怎樣的變化?這些階段性的變化,反映了宋朝時期的哪些社會發(fā)展特征?
從武到文,等級下降
在整個中國封建時代長河中,統(tǒng)治階級都非常重視駙馬人選,駙馬是公主的丈夫,同時也是統(tǒng)治階層為自己挑選的助力。

當代表著皇室血脈的公主和駙馬的家族綁定在一起時,這一家族務必忠心耿耿為皇室服務。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其實是一種國內(nèi)的政治聯(lián)姻現(xiàn)象。
作為皇室的公主,女性的身份尊貴,但是卻沒有戀愛自由和婚姻自由的權利,她們的婚姻,對于統(tǒng)治者來說只是籌碼。
既然出于政治考量,駙馬的挑選是統(tǒng)治階級極為重視的一件事情,那么在挑選標準之上,統(tǒng)治階級也自有其論斷。
在宋太祖剛剛建立宋朝之初,國家的駙馬職位幾乎都來源于武將家庭。

當時宋太祖為了削減武將手中的權利,搞出了杯酒釋兵權這一名傳千古的歷史事件。
他就像一只笑面虎,表面上和跟著自己南征北戰(zhàn)的兄弟們懷念往昔,實際上卻是通過威逼利誘的方式,要求對方放下手中的兵權,安安心心地享受榮華富貴。
對于統(tǒng)治階層來說,武將家庭有著很大的威脅。
如果軍隊當中的武將對自己有二心,那么國家將會面臨著軍政分離的局面。
當軍事權利和政治權利徹底分割時,統(tǒng)治者本人的地位將會受到威脅和制約,一旦軍中有人造反,掌握著軍權的人,他的地位勢必會凌駕于統(tǒng)治者之上。

所以杯酒釋兵權,包括后來宋朝統(tǒng)治者重文輕武,這都是統(tǒng)治階層出于自身利益而作出的考慮。
但是既然瓦解了武將手中的權利,為了平衡大家的關系,統(tǒng)治階級自然需要給出一定的好處,給武將提供一個心理保障。
他們所做的舉措,就是通過政治聯(lián)姻的方式,把皇室當中的公主和武將家族緊緊綁定在一起。
公主代表著皇室的尊榮,一旦公主下嫁,這個家族的榮華富貴就會受到影響,哪怕是家族當中的實際權利被完全掏空,尊重和體面還是必不可少。
所以實際上,這一時期的駙馬都尉人選,是統(tǒng)治階級給王公貴族家庭和武將家庭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宋仁宗繼位之后,這一現(xiàn)象得到了改變。
宋仁宗是一位相當推崇文化藝術的皇帝,在他執(zhí)政期間,整個國家的權力體系都在向文臣傾斜。
他認為,如果從武將家庭中挑選駙馬都尉,那這可能會給社會傳達出一種信號,那就是統(tǒng)治階級仍然重視武將,因此會有不少人積極參軍,軍隊的實力也許會不斷壯大。
這并不是皇帝想要看到的現(xiàn)象,他希望整個社會的學子,都向文官的方向傾斜,至于駙馬都尉,他也傾向于從文官的家庭當中來挑選。
他的一系列政治舉措和主張,不僅影響了整個社會的風氣,還影響了在他之后的皇帝們的挑選方式。

以此為轉折點,宋朝之后的皇帝都會從文官家庭中挑選駙馬都尉。
并且駙馬和公主從小就會有一定程度上的接觸,這也意味著皇帝對文官家庭投入了巨大的關注。
宋真宗時期,皇帝對于駙馬都尉的挑選標準一再提高。
他是一位相當溺愛自家公主的皇帝,他也認為只有足夠優(yōu)秀的男子,才能夠娶回公主,所以在挑選駙馬都尉之時,他給出的基本水準線就是舉人。
舉人之下,即使有文采,他也不會考慮,舉人之上,才是駙馬都尉的候選范圍。
在階級和地位的變化上,整個宋朝挑選駙馬都尉也呈現(xiàn)出自上而下的趨勢。

最開始,皇帝為了安撫民心,會選擇從擁有實際權利的武將家庭挑選駙馬都尉。
只有公主嫁到這樣的家族,對方才能心甘情愿地將兵權交出,也才會相信皇帝能夠永保自己家族的榮華富貴。
到了中后期,統(tǒng)治階級發(fā)現(xiàn)了巨大的弊端。
從位高權重的武將家庭中選擇駙馬都尉,反而會助長這些家族的氣焰,一旦情況惡化,朝廷當中還有可能出現(xiàn)外戚干政的現(xiàn)象。
有些駙馬都尉會利用自己與公主的關系,強行插手貴族階層的相關事項。

而他們手中又握有一定的兵權,本就受到皇帝的忌憚,一旦事情演變到這個局面,皇帝不可能不多想。
所以宋朝中期的皇帝吸取教訓,不再從名門望族當中挑選駙馬都尉,不給這些家族任何外戚干政的機會。
駙馬都尉的父親,也從朝廷的一二品大員,變成了后來的九品芝麻官,家族背景的轉變,其實反映了統(tǒng)治階層對自我意識和自我權利的掌控在不斷增強。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背景之下,皇帝不可能給任何駙馬都尉及其家族干涉朝政的機會。
某些時候,皇帝甚至會從自己的母親一脈的家族當中,為公主選擇合適的丈夫。

《清平樂》當中的公主,不正是有著這樣的遭遇嗎?
皇帝壓根不關心公主的人生是否幸福,他只會關心自己的目的是否能夠達到,關心自身權利是否能被鞏固。
自身權力,不斷架空
駙馬都尉在朝廷政治體系當中的地位變化,也反映出了宋朝政治現(xiàn)實的變化。
宋朝最開始建立時,統(tǒng)治階級一力倡導的政治秩序還不穩(wěn)定,國家面臨著相當嚴重的內(nèi)憂外患,人才緊缺成為了朝廷最大的問題。
打天下并不難,守江山才是最難的事情。

為了鞏固自身掌握的人才資源,統(tǒng)治階級可謂是來者不拒,只要有才華和本事的人,對方無論有著怎樣的出身,都能被統(tǒng)治階級所接受。
而出生于名門望族的駙馬都尉,從小便會接受普遍良好的教育,在成長過程中也一直受到規(guī)訓,通常情況下,不會出現(xiàn)任何行差踏錯的行為。
這樣的人才,正是統(tǒng)治階級最需要的人才。
所以在宋太祖和宋太宗等人的統(tǒng)治階段,駙馬都尉能夠直接參與到參政議政的團體當中。
這一個時代的眾多駙馬里,地位最高的那個人,其官職等級堪比宰相,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借助這樣的政治體系,統(tǒng)治階級實現(xiàn)了對國家政務的快速干預,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
從長遠來看,這是一項十分合宜的人才發(fā)展舉動。
但是統(tǒng)治階級也一直會有擔心,害怕過去那種外戚干政的現(xiàn)象再次出現(xiàn)。
駙馬畢竟代表著另一家族,在古時候男尊女卑的社會氛圍之下,皇帝也認為公主嫁人,就是嫁到另一個家族當中。
他絕對不能完全放心他手中的權利交付于其他家族,更不可能完全交給駙馬都尉。
在政治現(xiàn)實變化的情況下,駙馬都尉的地位自然也會發(fā)生變化。

宋朝中后期,部分駙馬都尉開始受到排擠,并且逐漸成為了政治體系的邊緣人物。
要知道,這一時期,宋朝的統(tǒng)治秩序已經(jīng)基本穩(wěn)定,在國家建設的各個崗位之上,皇帝都能夠找到合適的人才。
他并不需要再用下嫁公主的方式,向各個家族許諾榮華富貴,他也不需要通過允諾駙馬都尉重職的方式,來鞏固自己的權利。
對于皇帝本人來說,駙馬都尉就像是政治體系當中的棋子,當他不需要這群人時,他們就變成了隨時可以被拋棄的對象。
所以邊緣化和模糊化,也是駙馬都尉必經(jīng)的結局。
而且在中后期,大多數(shù)駙馬都尉都出身普通家庭,從小并未接受優(yōu)越教育,最優(yōu)渥的成長資源也并未掌握在他們手中。

在皇帝心里,他們并不是最合心意的人才,身上的利用價值也并不多,宋仁宗之后,駙馬都尉就漸漸成為了朝廷官僚體系當中的一個擺設。
他最重要的關系并不是工作關系,而是社會關系,他往往作為公主的丈夫而存在,自己沒有辦法在核心體系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因此對于那個時代的大多數(shù)讀書人來說,被皇帝或者公主看上,并不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與其在公主的光環(huán)之下碌碌無為,不如吃點苦頭,自己一個人在官場中打拼,最起碼能看到發(fā)揮自身價值的希望。
犯下錯誤,懲罰較輕
對于那些已經(jīng)成為駙馬都尉的男人來說,和公主之間的夫妻關系,成為了他們最有利用價值的免死金牌。

縱觀整個宋朝,駙馬都尉犯下錯誤,他們受到的懲罰力度都較輕,宋太宗時期,一位駙馬都尉因為自身工作問題涉及經(jīng)濟犯罪。
要知道,貪污腐敗是上位者的大忌,皇帝得知此事以后,對參與這件事情的中心人物處以了死刑。
但是駙馬都尉卻因為他與公主之間的關系,逃過了一死之難。
皇帝只是對他進行了口頭警告,并且作出了經(jīng)濟罰款,這件事情就算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在情節(jié)不太嚴重的情況下,口頭警告和經(jīng)濟罰款是最為普遍的懲罰方式。某些情節(jié)相對嚴重的情況,駙馬都尉也只會受到被貶官的懲罰。

能否維系好和公主之間的關系,這是駙馬都尉受到獎賞或者懲罰的關鍵因素。他們自身乃至一個家族的榮辱,幾乎都維系在公主一人的身上。
這也是宋朝公主在生活中的優(yōu)越性,整個封建王朝只此一份。
結語:
宋朝統(tǒng)治者對于駙馬都尉的選擇和任用,完全能夠反映宋朝的政治發(fā)展情況。
初期政治結構并不穩(wěn)定,統(tǒng)治者需要利用駙馬都尉及其家族來鞏固自身權利。
當一切秩序趨于安穩(wěn)之后,他們失去了利用價值,便成為了這盤棋局當中的棄子。
參考資料:
《宋史》
《宋史紀事本》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