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從來不缺有天分的演奏者。植物果殼爆裂的聲音、風吹樹葉沙沙作響的聲音、鳥兒在林間環(huán)繞的聲音......時刻都能上演一部交響樂。
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這天,一部專門為美妙的大自然創(chuàng)作的交響新作《樹》正式官宣。這部作品是上海交響樂團聯(lián)合上海植物園,共同委約95后作曲家梁皓一創(chuàng)作的,將在今年上海夏季音樂節(jié)(MISA)的舞臺上首演。
除此之外,MISA期間,上海交響樂團也會與上海植物園繼續(xù)破圈聯(lián)動,以音樂為媒,探索藝術與科學、人類與自然的互動共生。

梁皓一的手機里,存著很多他去各地采風錄下來的聲音素材,山林里,風的聲音、動物的聲音、植物的聲音都令他著迷。在這部《樹》里,就有他之前爬山時聽到的鳥叫聲?!拔以诘谝粋€樂章里用長笛和短笛去還原了這些樹林里的鳥叫聲。其實我的很多靈感都是這樣,來源于美麗的自然環(huán)境?!?/p>
此前曾為電影《長津湖》《紅海行動》配樂的梁皓一很擅長將音樂描繪得很有畫面感和故事感。此前,他也有不少交響作品在上海交響音樂廳上演過。例如為紀念金庸創(chuàng)作的《武俠》以及展現(xiàn)中國美食文化的《中國廚房》。

這一次創(chuàng)作環(huán)保主題的《樹》,梁皓一也講了一個故事,分成五個樂章。
開篇用特殊的打擊樂器制造音效,模擬林間的枝葉婆娑、風動鳥鳴。隨后悠揚婉轉的大提琴獨奏旋律,演繹“一棵樹”的獨白與絕唱。
第二樂章透過“樹”的視角,描繪了人類濫砍濫伐導致的植被破壞,水土流失。蔚藍星球上的綠意逐漸褪去,賴以生存的家園瀕臨毀滅。
第三樂章以“反思”為關鍵詞,用高度旋律化的作曲技法引出一番追問:過度消耗自然之后,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接續(xù)的第四樂章能量十足,寓意人們開始有所行動,重建生態(tài)。終于,在“樹”的周圍,草木又蔥蘢,世界再次煥發(fā)生機。
行至最后的第五樂章,木管與銅管聲部奏響蓬勃輝煌的旋律主題,由此描繪出一派明麗秀美的山水聲景——在人類的不懈努力之下,青山綠水從暢想走進了現(xiàn)實。

上海植物園園長嚴?。ㄗ螅⑸虾=豁憳穲F團長周平(中)和作曲家梁皓一(右)共同在植物園內(nèi)種下了一株中國特有的珍稀瀕危植物——寶華玉蘭
上海植物園園長嚴巍聽過梁皓一的作品后十分感慨?!捌鋵嵈笞匀槐旧淼穆曇粢埠軇尤耍~子落下的聲音,果子炸裂的聲音,腳踩在落葉上的沙沙聲......走進植物園,本身也是在體驗一場交響樂,而在這些生命的成長過程中,也有很多值得人們關注的細節(jié)。”
去年,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曾經(jīng)在上海植物園參觀過蘭室,她驚嘆于一株株小小的蘭花背后,藏著這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爱敃r我就想,我們可以用音樂作為媒介,讓更多人知道植物的故事,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上海交響樂團和上海植物園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我們都對美有著極致的追求。屆時除了在音樂廳里的演奏之外,也期待在植物園能有沉浸式的音樂演出,我們共同為市民游客帶來讓大家產(chǎn)生心靈共振的作品。”

寶華玉蘭素有“植物界的大熊貓”之稱,被列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紅色名錄中極度瀕危物種(CR),也是上海市市花白玉蘭的姊妹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