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美軍印太司令長官帕帕羅最近最無語的事情,恐怕就是他第一次知道原來美國國內的政客真的以為美軍能打贏解放軍。
在 2025 年 4 月的美國國會聽證會上,美國軍委會主席問出了一個讓他非常無語的問題:如果美國提升武器交付速度,能讓中國感到害怕嗎?簡單來說就是這位軍委會主席,到現在仍舊認為美國比中國強大得多,美國有1700顆核彈和11艘航母,絕對天下無敵,現在的頹勢僅僅是暫時性的問題,只要加速武器交付,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更要命的是不僅僅是軍委會主席,幾乎所有美國議員都抱著這個想法。
作為長期在前線和中國對峙的一線軍官,帕帕羅思考了一下,最后選擇了一個比較委婉的說法:“我認為還是在防御上投入更多資源才是更具性價比以及理智的選擇。”

簡單來說,這是在建議國會里那些坐轉椅的老爺們,還是別做夢了,現在的美國沒有一丁點機會戰(zhàn)勝中國。
帕帕羅正式上任印太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之前,是美國國內最大的鷹派之一,當時他最看不起的人就是美國的前任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認為他太懦弱,面對中國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投降派。馬克·米利曾經對中國做過這樣一番表態(tài):美軍不會攻擊中國,如果美國政府下達了類似的命令,他們會第一時間告訴中國的。
也正是這個言論,讓很多人覺得馬克·米利是美國最大的叛國者和賣國賊。結果等2024年,帕帕羅從調任到印太司令部,當總指揮官之后,他才明白自己面對的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龐然大物。

馬克·米利
先說作戰(zhàn)模式,中國空軍已能在這片海域常態(tài)化部署一套 “空中作戰(zhàn)體系”,殲 - 20 隱身戰(zhàn)機、空警 - 500 預警機、運油 - 20 加油機和攻擊 - 11 無人機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個高效的 “四位一體” 聯(lián)合作戰(zhàn)網絡。這種作戰(zhàn)模式,相比美軍冷戰(zhàn)時期的那一套,不知先進了多少。
然后是軍工生產能力,中國,每年新造軍艦的噸位是美國的 3 倍,戰(zhàn)斗機產能也比美國高出 1.2 倍。而且,像 055 型驅逐艦、東風 - 26 反艦彈道導彈等先進裝備,技術指標部分已超越美軍同類產品。這還是和平時期,如果進入戰(zhàn)時狀態(tài),中國能做到月均下水 2 艘驅逐艦,每月生產 2000 架無人機。而且,憑借全球唯一完整的工業(yè)鏈,中國在裝備自給自足方面毫無壓力。這徹底顛覆了傳統(tǒng)戰(zhàn)爭的后勤模式。相比之下,美軍 40% 的艦艇因維護積壓無法執(zhí)行任務,造船業(yè)產能更是只有中國的 1/232。
在情報領域,中國在西太平洋上空構建的 “戰(zhàn)場態(tài)勢感知系統(tǒng)”,借助 “北斗 + 量子通信” 技術,實現了 2000 公里范圍內的數據秒級傳輸,讓這片海域幾乎沒有秘密可言。反觀美軍,F-35 機隊因維護難題,出勤率連 50% 都達不到。更別提中國福建艦配備的電磁彈射技術,讓美軍不得不承認,曾經引以為傲的技術代差優(yōu)勢,正在快速縮小。
在戰(zhàn)術方面,中國的反介入 / 區(qū)域拒止體系已形成實實在在的威懾力。東風 - 21D/26D 導彈射程覆蓋第一、第二島鏈,再加上鷹擊 - 21 艦載高超音速導彈,共同編織出一張 “陸海雙軌反航母火力網”。五角大樓的兵棋推演結果令人震驚:美軍航母戰(zhàn)斗群一旦踏入南海,生存時間超不過 72 小時。

塞繆爾·帕帕羅
印太戰(zhàn)區(qū)的美軍軍官們早已陷入集體焦慮,天天做嗎如何防御中國的攻擊,結果國會老爺們想的竟然是如何快速擊敗中國。看得出,后方的文化是真的不拿前線將士的命當命。而是地里長出來的韭菜。
如果美國國會再犯蠢幾次,搞不好帕帕羅也要做出類似于馬克·米利的表態(tài)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