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孝感老城區(qū)的街頭
總有些不起眼的門店
藏著最熟悉的味道
它們沒有網(wǎng)紅店的精致裝修
卻用幾十年如一日的煙火氣
熨帖著一代代孝感人的胃與心
今天
跟隨小編的腳步
一起來嘗嘗
這兩家專屬于孝感人的小店
最久的開了41年

劉陽經(jīng)濟小吃
24年不間斷的煙火氣
蘊藏著一個母親沉甸甸的期待

劉陽經(jīng)濟小吃位于城站路旁,門面不大,有上下兩層。店名雖是小吃,但經(jīng)營的是家常菜。近幾年,城站路面的商鋪生意因為地下商城的開業(yè)大不如前,但他們家還沒到飯點,里外都已經(jīng)坐滿了人。


據(jù)老板娘說,生意是從兒子出生那年開始做的,“劉陽”是兒子的名字,那時候他才7個月大,到現(xiàn)在他大學(xué)畢業(yè),已經(jīng)24年了。



被孝感人選中的味道,一定是特別的。除了固定菜單外,還有老板娘手寫的兩個小白板,上面更新著時令鮮蔬、上新菜品。

小編點了一個干煸藕絲,炒鵪鶉是老板娘推薦,而他們家人氣最高的,就是臭鱖魚了。

△干煸藕絲

△炒鵪鶉

△臭鱖魚
干煸藕絲不只是藕,還有缸豆同樣被面粉裹著,蓮藕清脆,缸豆鮮嫩;炒鵪鶉的口感就像燒烤,適合夏天的時候配上啤酒;臭鱖魚吃起來特別香,魚肉入味,非常適合下飯。


店里的食客有附近的工人、大學(xué)的年輕情侶、公司聚餐的員工。也有被熟客帶來的新客,會笑著問上一句,“老板娘,是您兒子叫劉陽吧?”
劉陽經(jīng)濟小吃就像一個小的城市縮影,用好的家常味道牽系著每一個孝感人。

水電餐廳
41年的掌勺手藝
見證著家族的傳承與城市的變遷


水電餐廳位于槐蔭大道大天橋旁。1984年,老板家的老人在書院街開了一家川味餐館,一直到98年,搬到槐蔭大道國家電網(wǎng)旁,因旁邊是水電招待所,故改名為水電餐廳。


在大家已經(jīng)習(xí)慣了掃碼點單的時代,水電餐廳依然堅持手寫點單。不僅有專門的點單紙,還有老板娘親手寫的預(yù)訂單,仔細觀察,標題甚至有精心設(shè)計的小符號,一眼望去,簡潔有序,清晰明了。


△麻辣牛肉
他們家的麻辣牛肉是招牌,是一道涼菜,酸辣口,牛肉口感層次很豐富,非常適合下酒。

△鍋巴牛肉

△京醬肉絲
鍋巴牛肉和京醬肉絲是小編最愛的,脆香的鍋巴浸在茄汁里,酸甜可口。京醬肉絲的豆皮包住肉和蔥絲,一口下去,十分滿足。

他們家的菜品大多是家常口味,酸甜咸辣,樣樣都有。一家老小來吃,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菜。
樓上的閣樓,房里的包間,面積雖小,但都透露著滿滿的溫馨。


孝感人愛吃,也會吃。在快速變換的城市光景中,網(wǎng)紅餐廳層出不窮,而真正的老字號,不需要華麗的招牌,僅用味道和匠心,串聯(lián)起一代又一代孝感人的獨家記憶。
#互動話題#
你有哪些私藏的老店故事?
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
那些年陪我們長大的味道
或許就藏在某個街角...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