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覺得讀書很重要。

讀書多了,可以考取功名,可以得到爵位,可以賺到大錢。

有了錢勢,又能夠找對象,過逍遙的日子。

五十歲,就是知天命的年紀了,人生基本定型了。

那,為什么我們還要讀書呢?

別以為,讀書是年輕人的事,對于中老年人也是不無裨益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1

“朝聞道,夕死可矣”:多讀書,精神向上。

孔子早年,到處尋找求功名的機會,繞了一個大圈,并沒有得到重用。

到了晚年,他踏踏實實做老師。還讀了《易》。

每天拿著竹木做的書,反反復復打開,閉合,抄寫。連接竹木的繩索都磨壞了,留下韋編三絕的典故。

讀書多年后,孔子感慨:“慎始,善終?!?/strong>

讀書沒有帶來巨大的利益,但是讓一個人一直有向上的姿態(tài)。

就是明知自己只有一天的生命了,還要讀書。這就讓自己的疑惑,少了一些,死的時候也安寧了些許。

看過一個故事:一只生命只有一天的蜉蝣,在上午努力尋找愛情。

有人笑話蜉蝣,只能愛幾個小時,何必呢?

有人回答:“對于你來說是幾個小時,對于蜉蝣來說,就是愛了半輩子。”

是的,我們活百年,也是一天一天累積起來的。渾渾噩噩過一天,就是白費了一天。唯有積極向上的一天,才算數(shù),一天天都算數(shù),人的真實生命就長了。

五十歲之后,應該是人變老,精神變好,不負朝夕。

02

“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多讀書,方便生活。

讀書,可以讓我們看到世界的樣子。

尤其是網(wǎng)絡時代,讀了紙張書,再去讀網(wǎng)絡書。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紙上寫的東西,在網(wǎng)絡里可以找到具體的形象。

通過讀書,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都能夠看到。也能夠學到他人的一些旅行方法。

如果你深度讀書,會發(fā)現(xiàn),他人分享的拍照技巧、打車方法、就醫(yī)方式等,對自己很有用。

世界發(fā)展,日新月異,你不讀書,就會被淘汰。比方說,以前我們用實物作支付,現(xiàn)在用手機。你不懂現(xiàn)在的支付方式,出門購物,打車等,就很不方便。

就是上街去買菜,你都要跟上時代。不然你都不知道那些稀奇古怪的菜,到底有什么吃法。

后半生讀書,沒有功利心,但可以讓你和世界聯(lián)通,從而更好地用社會資源,服務自己。

你能夠在家里,就變成見多識廣的人。那么你出門,就沒有什么擔憂的。你甚至還能夠幫助到更多的老人,一起享受便捷的服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3

“不學禮,無以立;不學詩,無以言”:多讀書,提升修養(yǎng)。

春秋時的某一天,孔子家添了兒子。

魯君送來一條鯉魚,作為賀禮。

孔子給兒子取名“孔鯉”。這樣做,就是對君王最好的回報,一生記恩。

孔鯉讀了很多書,但是一輩子也沒有什么成就??墒强柞帲耘f被人尊重,畢竟他是知書達理的人。

人,有時候這樣想:不學壞,那就是好事了。

孔鯉還是一個樂天派,什么都可以看透。他沒有成就,但是他的兒子孔伋,學業(yè)有成。

孔鯉開心地告訴他人:“我不如父親,父親不如我的兒子?!?/p>

讀書多了,與人交往的時候,就多了一些思考,多一些有內涵的話題,而不是老生常談,更不是黃段子不斷。

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的知識、經(jīng)驗,都會過時。一開口就說一些不合時宜的話,強行推行一些不被大家喜歡的風俗。

如果一個人很老了,開口就令人討厭,教訓人,那就是倚老賣老了。就是老人有好心,也是好為人師。

多讀書,修正自己,提升認知,才會被人喜歡,言行舉止才有風度。

04

“一傳再傳,童貴蠢蠢”:多讀書,引導子孫。

《朱柏廬勸言》認為,讀書是“傳家寶”,是把祖上好的東西,改變子孫的面貌。

看當下,多少老人,帶著孫輩過日子。

老人強行要孫輩讀書,但是自己卻抱著手機,看無聊的段子。

祖孫在一起,怎么看,都很別扭,也相處不太愉快。

如果祖孫一起讀書,這家教的方式,應該很容易被孫輩認可,也是大家學習的典范。

俗話說:“老人不講古,后生會失譜。”

一個家庭,乃至一個社會,正能量需要代代相傳。傳遞的最佳方法,就是寫書,讀書,用書。

我們看古代的很多大人物,他們都出生在“書香世家”。

比方說,蘇軾蘇轍,其父母都是讀書人,父親也是文學家,祖父也會寫幾句詩;曾國藩,其父親是當?shù)氐男悴拧?/p>

這也見證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的道理。

千萬不要做不學無術的老人,把家風都敗壞了,讓子孫都放棄了讀書的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5

也許一本書讀了之后,我們都忘記了,如同竹籃打水一場。

但是你一次次用竹籃打水,會感受到其中的快樂,也會接受水的洗禮。

讀書多了,人的心靈,通透,精神飽滿。從而能干干凈凈做人,明明白白過日子。

五十歲之后,把書籍的力量用到自身,用到家庭里,用到生活方方面面,日子不一定富起來,但是一定會好起來。

一本書就像一盞燈,把生活照亮,把黑夜變成黎明。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的老人生活的靠山。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