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筋水泥林立的現(xiàn)代都市里,有這樣一處充滿煙火氣的角落 —— 老街拐魚的梧桐樹下,一張褪了漆的木桌,一位頭發(fā)白如落雪的松枝、卻有著穩(wěn)健如松握筆姿勢的 86 歲張爺爺,用一支毛筆,為無數(shù)新人書寫著幸福的開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張爺爺寫婚書的本事,在這一片兒可是出了名的。附近誰家有喜事,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來這兒求副婚書。每當紅紙金粉鋪開,他那飽經歲月的手一揮,“良緣天定” 四個大字便躍然紙上,蒼勁有力中又透著一股溫情。前巷李家閨女出閣那天,天還沒亮透,凌晨四點的晨霧還彌漫在老街,張爺爺就已經支起了攤子。他輕輕摩挲著祖?zhèn)鞯你~鎮(zhèn)紙,筆洗里泡著新開的梔子花,花香混著墨香,仿佛給這婚書也添了幾分浪漫的氣息。寫 “永結同心” 時,他的手腕突然微微發(fā)抖,一旁圍觀的小伙子剛要上前攙扶,卻見老人笑著說:“當年給我老伴寫婚書,緊張得滴了墨點子,她愣說像并蒂蓮?!?這一句簡單的話語,卻飽含著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深情,讓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張爺爺在這老街,可不只是個寫婚書的手藝人,更像是大家生活里的一抹溫暖。菜市場收攤的商販路過,總會順手給他捎把青菜;修鞋匠老周定期來幫他給毛筆換毫。有一回,來了個網(wǎng)紅舉著手機,想拍個視頻博眼球,張爺爺二話不說,直接把硯臺一蓋,嚴肅地說:“婚書不是表演,得讓新人的福氣滲進紙纖維里。” 這話,說得斬釘截鐵,卻也道出了他對手藝的尊重,對婚姻的敬畏。還有那對吵架后前來補婚書的小夫妻,看著老人顫巍巍地在婚書上畫比目魚圖案,想起曾經的甜蜜,眼眶瞬間就紅了。一張小小的婚書,竟有這般神奇的力量,能撫平生活的褶皺,喚醒心底的愛意。

如今,總有人問張爺爺,這門手藝傳不傳?老人從不正面回答,只是蘸著金粉,一筆一劃地寫下 “百年琴瑟” 。寫到 “瑟” 字最后一勾,筆尖突然飛白,他緩緩開口:“我?guī)煾刚f,婚書里藏著對煙火日子的盼頭?,F(xiàn)在年輕人用打印機,可手寫的溫度,是給歲月留個念想。” 風輕輕吹起紅紙的一角,露出他藏在桌斗里泛黃的結婚證,那上面的日期,定格在 1958 年。六十多年的時光,見證了他和老伴的愛情,也見證了他對手藝的堅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什么都講究效率,什么都追求速成??蓮垹敔攨s像個固執(zhí)的 “守燈人”,在老街的梧桐樹下,用一支毛筆,一張紅紙,守住了傳統(tǒng)文化的根,守住了愛情最質樸的模樣。下次路過老街,不妨停下腳步,看看這位可愛的老人,感受感受那筆尖流淌出來的,跨越時空的浪漫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