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主演的《借命而生》,改編自石一楓的同名原著。
這本小說,被稱為“中國版的《肖申克的救贖》”,是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
雖然劇集對原作進行了大膽的調(diào)整,卻呈現(xiàn)了別樣的魅力,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
就連原書作者也親自下場,稱贊這次影視化改編遠超預期。

如今,劇集迎來大結(jié)局,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對人物命運的重塑。
原著的結(jié)尾充滿了宿命感,幾乎每個角色都深陷命運的牢籠,無力掙脫。
而劇版的結(jié)尾,卻沒有止步于“認命”,而是反轉(zhuǎn)了角色們的命運走向,讓他們在困境中堅守,在黑暗中尋找亮光。
這種改編,不僅讓結(jié)局充滿了“爽感”和希望,也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情緒釋放。

接下來,咱們就來對比一下,幾個關鍵角色在原著和劇集中的命運走向。
看看劇版,是如何將原著中的“無解人生”,改寫成了一場“力挽狂瀾”的反擊。
讓那些被命運裹挾的人們,終于有了一次“活出自己”的機會。

01.杜湘東和劉芬芳
秦昊飾演的杜湘東,是這個故事的主角。
他的人生經(jīng)歷和性格特征,在劇集的前半部分,并沒有多做改編。
他是刑偵專業(yè)的高材生,夢想著畢業(yè)以后能夠成為一名刑警,抓捕罪犯,還原真相。
現(xiàn)實卻是,他被分配到一個山溝溝里的看守所,做了一名獄警。

盡管不甘心,也一直都在申請調(diào)走,但杜湘東從未怠慢過自己的本職工作,甚至還主動承擔了很多。
他想用這種方式表明,自己的優(yōu)秀和與眾不同。

杜湘東的工作態(tài)度,確實讓他受到了同事們的肯定,就連所長也對他高看幾眼。
只是,同事們的欣賞,也間接成了他申請調(diào)離的絆腳石。
所長為了留住他,還專門給他介紹了一個女朋友——劉芬芳。

不過,所有的阻礙,都沒有讓杜湘東認命。
他一直都堅信,自己有朝一日能夠離開看守所,去到夢寐以求的刑偵一線。
只可惜,徐文國和姚斌彬的出現(xiàn),徹底改寫了他的命運,把他死死困在了原地。

徐文國和姚斌彬是一起長大的好兄弟,兩人因罪入獄,杜湘東剛好是他們的“管教”。
不同于其他獄警的冷漠,杜湘東對待犯人的態(tài)度非?!叭说馈薄?/p>
甚至還會因為犯人表現(xiàn)良好,而專門給他們開小灶。

杜湘東誤以為,自己的善意能夠感化犯人,然而,現(xiàn)實卻給了他當頭一棒。
接受過他恩惠的徐文國和姚斌彬,在轉(zhuǎn)移途中,越獄了。
他拼死追擊,只把偷盜槍支的姚斌彬追到了,往反方向跑去的徐文國,成功出逃。

自此之后,把徐文國緝拿歸案,就成了杜湘東的心病。
劇集也是從這里開始,對杜湘東的命運走向,進行了一個非常徹底的改寫。
原著中,他持續(xù)追兇很多年,都無果而歸。
而且,隨著周遭環(huán)境的改變,大家對他的欽佩也變成了“嫌棄”,覺得他太過較真兒,而不知道變通。
杜湘東本人,也在自我懷疑和外界否定的雙重挫敗中,不斷老去。
他開始接受自己的無能,也開始感知生活的困頓,曾經(jīng)對工作一絲不茍的他,也學會了“混日子”。
不僅把曾經(jīng)的“刑警夢”忘了,還把本職工作做得一塌糊涂。

一開始對他有著很多浪漫幻想的劉芬芳,也在日漸平淡的婚姻生活中,對他心生抱怨。
為了讓劉芬芳,看得起他。
他竟然“以公謀私”,利用自己的職位之便,讓下崗的劉芬芳在看守所門前違規(guī)開起了小吃攤。

但命運對他的捉弄,并沒有停歇,反而愈加殘酷。
因為經(jīng)濟原因,劉芬芳肚子疼的毛病,一直沒有得到妥善治療,最終惡化成了非常嚴重的子宮肌瘤。
被迫摘除子宮,無法再生育。

原著中,杜湘東的結(jié)局,就像是一個充滿無奈的認命故事。
曾經(jīng)的理想與激情,在生活的壓迫下逐漸消退,最終變成了一種對現(xiàn)實的屈服和妥協(xié)。

但在劇集里,杜湘東并沒有向命運妥協(xié)。
不管是幫助姚斌彬還是追蹤徐文國,他都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優(yōu)越感,只是為了查明真相,找到真兇。

另外,他沒有成為刑警,也不是因為自己碌碌無為,沒有能力。
而是在知道姚斌彬被誤判和誤殺之后,對自己一直以來的信仰,有所懷疑。
所以,他寧愿留在看守所里管教犯人,也不愿意為了“功成名就”,背棄內(nèi)心的堅持。

這樣的設定,讓杜湘東這個角色多了幾分沉靜與悲憫。
他不再是一個執(zhí)著于身份的追光者,而是甘做一個在黑暗中守住底線的小人物。
所以,他才會不畏強權,選擇跟徐文國一起,揪出真兇,并且實名舉報那些位高權重的人。

除此之外,劇集對杜湘東婚姻關系的改編,也非常動人。
原著中,劉芬芳是在重病不育后,才停止抱怨,接受了丈夫的平庸。
但在劇集中,劉芬芳從未嫌棄過杜湘東,而是一直支持他、鼓勵他。
為了讓他安心工作,還隱瞞了懷孕的事實。
哪怕是在彌留之際,也沒有責怪過杜湘東,只是讓他要好好活著。

這么美好的劉芬芳,卻英年早逝,實在是太可惜了。
難怪杜湘東走不出來,一直到老,還幻想著妻子陪在自己身邊。

02.徐文國和孫永紅
原著中,徐文國剛被抓走,他的女朋友孫永紅,就主動攀上了高枝兒,另嫁他人。
徐文國越獄后,無處可去,也無人可找,只好跑到了山西大同的一個煤礦里,做了煤礦工人。
為了有朝一日,能夠重見天日,他從逃跑的那一刻起,就在計劃著如何“重生”,并為此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

他知道礦區(qū)是事故高發(fā)地,便于自己日后立功減刑。
所以,剛到那里,他就以礦區(qū)為家,摸清了所有的地形地勢,并且規(guī)劃了一條逃生路線,以備不時之需。
結(jié)果,他真的以身涉險,拯救了三十個人的性命。

不過,長時間在礦上工作,也損傷了他的身體健康,讓他患上了嚴重的哮喘。
他只好另謀生路,借用礦友的身份,在南方做起了維修生意,并因此成了富甲一方的老板。
此時,距離他越獄的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12年。

這期間,法制在不斷進步。
當年的案子拖到今天再審,對徐文國非常有利,再加上自首和立功等因素,他最終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
而且,因為本身患有嚴重的疾病,入獄一年之后,他就在律師的幫助下,申請到了“保外就醫(yī)”。

只是,日漸垮掉的身體,還有對姚斌彬的虧欠,都成了他人生中揮之不去的夢魘。
所以,在原著中的結(jié)尾,賺得盆滿缽滿,但內(nèi)心痛苦的他,依然想要以自殺的方式,了卻殘生。

但在劇集中,徐文國并不是一個處心積慮的人。
相反,他聰明好學,為人正義。
如果不是被人誣陷進了監(jiān)獄,又因為車禍陰差陽錯地越獄,他原本有著大好的前程。

而且,他越獄后沒有自首,也不是為了偷生,而是為了積攢實力,幫助兄弟查找真相。
所以,他實力強大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到巴南。
認罪伏法的同時,還不惜一切地幫助姚斌彬洗刷冤屈、照顧母親,并且盡力去實現(xiàn)對方曾經(jīng)建設工廠的愿望。

奈何,當年陷害他們的廠長父子,手段過于狠辣,他拼盡全力也沒有抗爭成功。
心灰意冷的他,覺得愧對兄弟的托付,意圖自殺。
幸好杜湘東及時趕到,把他救了下來,還幫他想到了實名舉報的方式,讓當年的真兇付出了代價。

至于徐文國的女朋友孫永紅,也遠比原著中要有情有義很多。
他可以為了徐文國跳河,也能為了親人出嫁,哪怕是跟唐堯鑫生兒育女之后,她依然可以大義滅親。
完全可以說,她是劇集中查明真兇的關鍵人物,如果不是她,當年的冤案,恐怕就要被時間掩埋了。

03.姚斌彬和崔麗珍
原著中,姚斌彬逃跑的時候,把獄警的槍也拿走了。
這個決定看似是一時沖動,其實是他深思熟慮之后的選擇。
因為他事先就預料到,如果兩個逃犯分開逃走,警察一定會集中力量,去追擊那個盜竊槍支的犯人。

所以,為了給徐文國爭取到足夠的逃跑時間,他在右手嚴重受傷,根本無法用槍的情況下,還是把槍拿走了。
目的就是為了讓警察,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哪怕他因此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原著中,姚斌彬這么做的真相,有兩個。
第一個,為了償還徐文國的“人情債”。
不管是劇集中自制槍支,還是原著中偷盜發(fā)動機,這些事情的主導都是姚斌彬,徐文國都是被牽扯進來的一方。
所以,姚斌彬?qū)π煳膰鋵嵤菓延星敢獾摹?/p>
第二個,姚斌彬想讓徐文國替他盡孝,給母親崔麗珍養(yǎng)老。
崔麗珍的身體一直不好,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照顧姚斌彬和徐文國累垮的。
而兩人之所以越獄,很大程度也是因為放心不下崔麗珍。
他們覺得,哪怕出去就成了逃犯,也有機會給她寄錢,總比在牢里聽到她的死訊要強。

只可惜,姚斌彬在越獄之前,就知道自己右手“殘廢”的事實。
他覺得自己一個“廢人”,就算跑出去了也是累贅,還不如犧牲自己,來幫助徐文國逃跑。
這樣,母親至少還能有個依靠,不至于孤苦伶仃地熬過后半生。

所以,姚斌彬在受刑之前,臉上露出的并不是恐懼和痛苦。
而是一種讓人捉摸不透的微笑。
很多年之后,杜湘東才終于明白,姚斌彬的笑容里,藏著對母親的深情,對兄弟的托付,還有一個人準備赴死時的決絕。

只不過,把什么都算透了的姚斌彬,卻沒有算到,他的離開給母親帶來了多大的痛苦。
從此以后,崔麗珍每天都活在喪子的悲痛當中。
直到得了老年癡呆癥,才徹底忘了自己有過一個兒子。
但在劇集中,姚斌彬一點都不陰暗,他從未偷盜,也沒有指使徐文國做過壞事,更沒有蓄意出逃。
他的所有悲劇都來源于,他人的傷害,還有他對母親和哥哥徐文國的愛。
這種改編,用生活中的苦和人性中的善,代替了“性本惡”的基調(diào),更有溫度,也更能引發(fā)觀眾的情感共鳴。

此外,劇集中的崔麗娟,也一改原著中麻木、絕望的形象。
兒子去世,養(yǎng)子遠走之后,她沒有就此沉淪,而是不計前嫌,領養(yǎng)了仇人的女兒。
在經(jīng)歷了命運最深的撕扯之后,她依然愿意去愛、去承擔,這種主動掙脫悲劇的方式,也為整個故事增添了一份震撼人心的力量。

寫在最后:困于命運VS與命運抗爭
以上提到的幾組人物,在原著和劇集中的命運走向,完全不同。
除了他們之外,劇集還新增了很多原著中沒有的人物,比如副廠長李超,保衛(wèi)科科長劉廣才和廠長父子等等。
這種變動和增加,既推動了情節(jié)發(fā)展,也承載了更多社會矛盾。
不僅讓劇集更有沖突感、戲劇性和懸疑性,也讓整個故事的主題,從“困于命運”轉(zhuǎn)向了“與命運抗爭”。

而且,這種改編,也給觀眾傳遞了力量。
即便生活依舊無常,命運依舊沉重,但生而為人的我們,可以選擇永不低頭。
希望每一個被生活束縛的觀眾,都能像劇中的主角們那樣,努力地在命運的縫隙中撕開一道口子。
或許,微小的堅守,就足以讓我們對抗命運的洪流。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