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在同事眼里,85后的劉敏總是“不修邊幅”。他頂著蓬松的發(fā)型,出現在工地現場和辦公室里,辦公室座椅旁,專業(yè)書籍、各類圖紙高高壘起,陪伴他走過青春歲月。
他是中鐵上海工程局集團淮(北)宿(州)蚌(埠)鐵路項目部總工程師、青年突擊隊隊長,帶領40余位年輕人組成的技術團隊攻堅克難,進行一系列發(fā)明創(chuàng)造和工藝革新。
劉敏的成長之路同樣在克服難題中走過。2011年大學畢業(yè)后,他來到中鐵上海工程局,在金溫鐵路金華段項目部擔任見習生,每天熟悉圖紙和施工規(guī)范,從測量技術、結構簡算、設備安裝、施工管理等基礎技能學起。

劉敏在辦公室看施工管理方案。余濤/攝
“不同圖紙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哪怕一個小結構部件,一座小橋墩的建設,都涉及建筑、暖通、結構、通信、電力等交叉專業(yè)知識,這需要系統(tǒng)性學習,更要細心、嚴謹,一個不起眼的小錯誤都會造成返工?!眲⒚艋貞?,自己習慣跟在老師傅后面學習,尋根溯源技術依據,兩三個月后,就學會上手畫圖紙。
2014年至2017年,他調任哈佳快速鐵路項目部工作。他記得,零下20多度的天氣,土壤都結冰凍住,但為了滿足路基填料、路基結構物等抗凍脹要求以及施工質量,他經常戶外連續(xù)工作一整天,只能通過不停走動和活動身體來取暖。
平時,劉敏話不多,卻喜歡鉆研測量精度、張拉壓漿質量、預應力管道質量等重難點技術的原理,一有想法就付諸實踐、推演和試驗。他甚至曾經帶著帳篷吃住在偏遠的項目工地半個月,只為破解一項技術難題,等徒弟們再見到劉敏時,他胡子拉碴,“像個野人”。
劉敏工作風格雷厲風行,施工現場只要一有問題,他立馬解決。他曾經在一個鐵路項目工作,帶教21名年輕見習生,有人抱怨工作艱苦,想要放棄。劉敏沒有過多勸說,只是以身作則,早出晚歸干活,往往提前一周就規(guī)劃好技術方案和材料,潛移默化教會這群年輕人職業(yè)技能和技術素養(yǎng)?!斑@個行業(yè)沒有捷徑,就是靠高度責任心做好工作”。

無砟軌道底座板免打孔模板支撐體系示意圖。受訪者供圖
如今,中鐵上海局淮宿蚌鐵路項目成立創(chuàng)新工作室,劉敏同時擔任工作室技術組負責人,2024年,他帶領青年突擊隊進行“無砟軌道底座板免打孔模板支撐體系”工藝創(chuàng)新,解決傳統(tǒng)模板在梁面打孔時導致混凝土劣化、箱梁壽命縮短的痛點。該工藝已在淮宿蚌鐵路全線推廣使用。

劉敏指導的項目青年突擊隊部分成員合影。項目部團支部供圖
2024年3月,青年突擊隊又著手“控制雙塊式無砟軌道道床裂紋”工藝,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研發(fā)期間,劉敏早上一睜眼,就苦思冥想裂紋產生的機理和解決路徑,他在網上找到相關領域專家名單,仔細研讀專家的專著和論文,并和鐵道科學研究院開展合作,改進材料應用環(huán)境,最終歷經9個月的技術攻關和試錯,提出裂紋抑制的重要措施。
劉敏還帶領青年突擊隊開發(fā)了一款智能化蓋板鋪裝機,“我們發(fā)現,原來,工人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體力來搬運橋梁電纜槽蓋板,應用了折疊機械臂和氣缸等自動設備輔助后,工人可以輕松運送重達130斤的蓋板,實現經濟性和實用性”。

蓋板鋪裝設備提高工人工作效率。受訪者供圖
這些年,興趣和職責驅動劉敏不斷鉆研新設備和實用技術,他告訴項目團支部成員和項目青年突擊隊的年輕人:“要把每一項新技術的路徑和原理琢磨透,再動手實踐和應用。最終,當證明技術路線是可行的時候,心中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是無法替代的?!?/p>
淮宿蚌鐵路是皖北地區(qū)城際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后將成為皖北城市群連接合肥都市圈及滬寧杭等地區(qū)的便捷通道。在重點工程一線展望未來,劉敏的想法很簡單:“發(fā)揮青年人的智慧和才干,提高生產效率,創(chuàng)造更多社會效益?!?/p>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