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正確家教理念·普及科學養(yǎng)育知識
4月19日
廣東汕頭潮南區(qū)峽山街道西港村
事發(fā)時
路人看到時以為孩子在游泳
因此沒有下水救人
注意?。?!
真實的溺水是無聲、快速的
而不是像影視劇中表演的
“使勁撲騰、大聲呼救”那樣
當發(fā)現(xiàn)孩子在水中保持目光呆滯看向前方
頭上揚嘴微張的姿勢時
家長就要警惕孩子可能溺水了
以下知識一定要了解!

哪些情況容易導致溺水?
1.不了解水性,對自己的體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確估計,進入水中便可能導致溺水。
2.即使是習水性的人,未做充分準備活動,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時間過長,體內的二氧化碳喪失過多等原因也會在水下出現(xiàn)四肢痙攣、抽搐,導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3.安全意識淡薄,在非開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會被水底的水草纏繞而導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4.在水中互相嬉戲、打鬧,發(fā)生意外后又驚慌失措,導致溺水。
5.身體不好,患有心臟病、貧血、癲癇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舊病復發(fā),從而導致溺水。
警惕這些溺水高風險地點!
不同年齡段兒童溺水發(fā)生的高危地點不同:
14歲以下兒童的溺水高發(fā)地點主要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
25-9歲兒童溺水高發(fā)地點會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庫等。
310歲以上兒童活動范圍更大,主要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預防溺水
“六不準”“四不要”
一定要牢記!
防溺水“六不準”
1.不準私自下水游泳。
2.不準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
3.不準在無成人帶領的情況下游泳。
4.不準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
5.不準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準不熟悉水性的學生擅自下水施救。
防溺水“四不要”
1.不要在沒有家長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
2.不要在設置有警示標識的水域游泳。
3.不要在沒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水源游泳。
4.不要在上下學途中和假期在水源周邊戲水。
聲明
本文來源于應急管理部、新京報。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僅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本文編輯:Sunshine
責任編輯:林美妮
歡迎家長分享家庭教育經驗:sdetvnm@163.com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