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時候,當時著名導演張鑫炎準備拍攝一部叫作《少林寺》的功夫片,張鑫炎將這部戲由正劇改為輕喜劇,就是在電影中加入了一些喜劇元素。

為了強化這部電影少林功夫的觀賞性,張鑫炎堅持啟用真正的武術運動員,而非那些只會演戲不會功夫的演員,當時就從七個省選拔出了24名武術精英,這其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李連杰,1971,李連杰年被吳彬教練選中學習武術,9歲獲國家級武術比賽杰出獎,還參加泛亞非拉美乒乓球錦標賽開幕式表演。1974年,李連杰出訪美國,1975年,李連杰獲全運會武術套路比賽全能冠軍,1979年,李連杰獲五枚金牌,被授予特等功。

其實,張鑫炎早在1972年的時候,就注意到了武術冠軍李連杰,到了1980年拍攝《少林寺》的時候,張鑫炎就指定要李連杰來演主角。李連杰在《少林寺》中飾演大的覺遠,可以說是武術高強,他的武術融合了北派長拳的剛猛和少林拳的沉穩(wěn),尤其是戲中的標志性“旋子轉體360度劈叉”成為動作經(jīng)典。

這部影片的80%的鏡頭是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實地拍攝的,為了呈現(xiàn)少林寺的盛景,劇組還到浙江天臺山、杭州花港觀魚等地補拍,如戲中“挑水不用擔”的鏡頭就是在石梁瀑布取景拍攝的,而覺遠受戒的場景,則是在國清寺取景拍攝。
這部電影的主題曲是由作曲家王立平出創(chuàng)作,為了貼近香港觀眾審美,他放棄了豫劇風格,以河南民歌為基調創(chuàng)作了《牧羊曲》,歌手鄭緒嵐的演唱將俠義豪情和兒女柔情完美融合,成為一代人經(jīng)典回憶。

這部電影擯棄了傳統(tǒng)武俠片的戲曲化套路,首次將競技武術的高難度動作,如側空翻、旋風腳融入電影,長創(chuàng)了“真功夫”電影的先河,李連杰的“地躺拳”和于承惠的“雙手劍”成為教科書級別的示范。
當時在這部戲中,著名演員丁嵐也客串了一個牧羊女的角色,丁嵐自小喜歡音樂和舞蹈,9歲開始學習小提琴,訓練舞蹈基本功。11歲考入河南省歌舞團舞蹈訓練班,1 2歲考入河南省戲曲學校演員班,在校期間,排演了《紅燈記》、《借傘》、《打金枝》等多部豫劇,均擔任主角。1981年,丁嵐從學校畢業(yè),被分配到河南省話劇團,后調入北京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丁嵐和李連杰在戲中有精彩互動,當時許多人都覺得丁嵐和李連杰很般配。

丁嵐在一次節(jié)目采訪的時候,談到李連杰的時候就說:“李連杰在武術方面是非常優(yōu)秀的,我是學過表演戲曲的,我認為,李連杰是優(yōu)秀里面最優(yōu)秀的。”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