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東莞,終于走出了經濟水逆!

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各地2024年GDP數(shù)據,東莞市2024年GDP突破1.2萬億元,增速全省第二。

東莞,這座粵港澳大灣區(qū)的核心城市,如今已經成了廣東當之無愧的新一線城市。

提到東莞,你或許想到許多標簽。

“世界工廠”“雙萬城市”,甚至被污名化那個詞“桃色之都”。

但如今的東莞,不但沒有從傳統(tǒng)制造中掉隊,反而已經進化到“智能制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華為、VIVO、OPPO、大疆科技、比亞迪新能源,紛紛在東莞扎根。

手機、汽車、家電、機器人、甚至情趣用品,都在這個熱火朝天的制造之都,飛到全國人民的手中。

東莞,正在眾人看不到的地方,悶聲發(fā)大財。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提起東莞,許多人也許還會想起“桃色之都”的稱號,但其實東莞是以“世界工廠”著稱的。

東莞是國內最重要的制造業(yè)基地之一,從玩具、服裝等最基礎的加工,到后來的電子產品制造,什么都能做。

作為全國四個不設區(qū)縣的地級市之一,東莞的經濟騰飛是和中國的改革開放密不可分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78年7月6日,國務院特別針對廣東省和福建省制定了《對外加工裝配和中小企業(yè)補償辦法試行條例》(東莞人稱此為“22號文件”)。

正是在這個“22號文件”中,提到了一個后來被稱為“三來一補”的名詞。

這個極具爭議色彩的名詞改變了東莞的命運,因為東莞的改革開放就是從這個“22號文件”開始的。

“三來一補”,簡單來說就是外商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

即外商提供設備、原材料,并承包解決產品的外銷,由國內企業(yè)提供土地、廠房、勞力。

“三來一補”企業(yè)可以享受優(yōu)惠政策,比如進口設備、原材料免稅,其結算稅收方式也跟民營企業(yè)不同,不按營業(yè)額結算稅收,而是按照工程繳費結算。

這個模式的誕生揭開了東莞引用和利用外來資金的序幕,更是直接改變了東莞的經濟結構。

當時的東莞,所有行政單位都被強加了一項新的職能:一切為招商引資這個核心任務服務,審批手續(xù)一律從簡。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港商在這里簽個合同,往往只需個把鐘頭,這在中國其他地方到現(xiàn)在仍是難以想象的,當時即使是廣州,也要蓋幾十個章跑幾十天。

正是在這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大好環(huán)境下,香港商人張子彌在東莞開了中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yè)——太平手袋廠。

此后,在全民出動的東莞大招商中,東莞各個村鎮(zhèn)的彈丸之地,都如雨后春筍般叢生出了大大小小的作坊。

截至1979年年底,東莞的來料加工企業(yè)已有140 家,簽訂對外加工協(xié)議205宗,加工費全年總計234萬美元,凈收外匯218萬美元。

很快,東莞便成為全國最大的加工基地。從1978年到1991年,東莞共引進資金達17億美元之多。

1987年,東莞人口只有74萬,到了2000年,已經激增到570萬,東莞也從一個純農業(yè)縣城轉變?yōu)楣I(yè)城市。

巔峰時期,東莞擁有超過10萬家工廠,外來務工人員超1000萬。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位曾在東莞打工的中年人回憶道:“那時候,東莞的工廠24小時不停工,三班倒是常態(tài)。下了一個廠門就能進另一個廠應聘,工資比老家高3倍不止。”

而東莞的GDP也從1995年的300多億元,飆升到2010年左右的近5000億元,增長了十幾倍。

在中國城市GDP排行榜上,東莞一度擠進前20名,成為當之無愧的“經濟奇跡”。

GDP超萬億,人口超千萬,東莞只用四十年。

然而,這座城市最尷尬的“反轉”,卻在2014年開始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4年2月9日,對東莞而言是一個難以言說傷痛的日子。

這一天,央視《新聞直播間》用半小時專題報道東莞“黃流”。

晚間的《焦點訪談》再次播出節(jié)目《管不住的“莞式服務”》,全面披露記者暗訪東莞色情業(yè)的情況。

節(jié)目用14分鐘的內容,曝光了東莞市某五星級酒店的“裸舞選秀”,小姐明碼標價和20多項色情“莞式服務”成競爭特色等情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光是許多中高檔酒店,會所、KTV、街邊的小美容店都存在明目張膽的色情活動。

這次央視報道的力度很大、細節(jié)很詳盡(對部分性工作者進行了視覺模糊處理),對東莞的性產業(yè)進行了嚴厲的批判和譴責。

很快,在短短一個月內,東莞取締各類娛樂會所超過2000家,數(shù)萬人失業(yè)。

一場席卷全城的整頓行動讓這座城市迅速“降溫”。

這場風暴還引發(fā)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酒店、餐飲、出租車、零售等關聯(lián)行業(yè)遭受重創(chuàng),“南有東莞,北有天津”的調侃段子也開始在網絡上瘋傳。

一座曾以制造業(yè)制霸全國的城市,就這樣一夜之間背負上了“桃色污名”。

前些年快速發(fā)展的經濟,看似風光,但本質上是利用低成本優(yōu)勢處在制造業(yè)的最低端,極其脆弱。

“三來一補”這樣粗加工的生產模式,注定了東莞的科技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

于是,當東莞被“桃色事件”重創(chuàng)后,更大的危機便悄然而至。

2014年,因為戰(zhàn)略調整,微軟公司關閉了諾基亞東莞工廠,將大部分設備搬到了新成立的諾基亞越南工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5年后,隨著人工成本上升、環(huán)保要求提高、國際貿易摩擦加劇,東莞的制造業(yè)優(yōu)勢開始削弱。

大量勞動密集型企業(yè)轉移到了中西部省份,或者越南、柬埔寨等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

2016年到2020年間,東莞關閉和轉移的工廠數(shù)量超過2萬家。 這相當于平均每天近15家工廠“消失”。

一位在東莞經營鞋廠20年的老板感慨道:

“以前我們廠1000多人,現(xiàn)在不到300人了。訂單少了,成本高了,很多同行都去了越南,那邊工人月薪只有我們這一半。”

據2020年官方數(shù)據顯示,東莞常住人口較巔峰時期減少約150萬人,創(chuàng)下改革開放以來最大人口凈流出紀錄。

東莞,正在漸漸變成“空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東莞的困境,實際上是中國許多制造業(yè)城市的縮影。

在全球產業(yè)鏈重構和國內經濟轉型的雙重壓力下,單一產業(yè)結構的城市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但一路風風雨雨走來的東莞,并沒有擺爛。

近兩年來,東莞在高端制造業(yè)和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的布局已初見成效。

2020年,東莞松山湖科學城攜手深圳光明科學城,共同建設大灣區(q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匯聚了散裂中子源、先進阿秒激光等大科學裝置。

2023年全年,東莞市完成重大項目投資1335億元,涉及電子元器件生產建設、精密結構件智能制造,以及菜鳥網絡智能物流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同時,東莞也在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節(jié)點,打造國際物流樞紐。

2023年4月,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正式投運,采用??章?lián)運直達模式。從這里,貨物可直達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2023年,東莞的國際貨運代理企業(yè)突破2800家,包括菜鳥、京東亞洲一號等智慧物流園區(qū)。

此外,東莞憑借大灣區(qū)地理幾何中心的優(yōu)勢,積極參與構建“1小時優(yōu)質生活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依托OPPO、VIVO等本土品牌打造“東莞智造”消費IP,跨境電商O2O體驗店覆蓋32個鎮(zhèn)街。

東莞寮步香市文旅區(qū)成為7個首批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qū)之一 ,寮步西溪古村更是成為人氣火爆的網紅打卡地。

一座城市的價值,從來不應被片面的標簽定義,值得東莞探索和嘗試的領域還有很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最近受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這個“世界工廠”,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作為全國外貿前10的城市,東莞對外貿依存度超過100%,可以說外貿經濟是東莞GDP的“基本盤”。

而出口到美國的規(guī)模,東莞居全國第五。從潮玩、紡織、鞋帽,到電子產品、電器,涉及到東莞制造業(yè)的方方面面。

如何減少此次關稅帶來的經濟沖擊,是東莞未來要面對的重大課題。

當然,風險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

這一次,我們依然相信東莞!

參考資料:

作家出版社:《炫風:中國明星城市發(fā)展史》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新時代東莞改革發(fā)展探索(二)》

鳳凰新聞網:《東莞新型工業(yè)化進階:“鏈式”創(chuàng)新鍛造新質生產力,數(shù)字化集約化重塑競爭新優(yōu)勢》

搜狐網:《三問東莞新型工業(yè)化:“世界工廠”如何再造新優(yōu)勢?》

搜狐網:《激蕩四十年 中國新一線城市GDP沉浮錄 》

東莞陽光網:《“一帶一路”成為東莞外貿發(fā)展新動力》

作者:順心

編輯:柳葉叨叨